APP下载

上海化工区
——绿色园区发展的样本

2019-09-26惊鸿雯

上海化工 2019年9期
关键词:化工园区上海

走进位于上海市南端、东海之滨杭州湾北岸的上海化学工业区,让你无时无刻感受到上海化工区的“高大上”:宽畅的道路、绵延的管架长廊、现代化的装置设备、严整的封闭管理,湿地环绕,鸟语花香,色彩缤纷。万吨级的化学品专用码头宛如一条巨龙,直伸大海。

从版图上看,上海化工区横跨金山和奉贤两区,规划面积29.4 km2,管理面积达36.1 km2。行进在园区,映入眼帘的是落户园区的巴斯夫、科思创、3M、亨斯迈、苏伊士、三井化学、赢创等一大批全球知名跨国公司和赛科、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华谊集团等国内大型骨干企业,让你零距离体验到国际一流化工园区的繁荣景象。这是2019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中国行调研组一行7月11日来到上海化工区看到的景象。

园区可持续发展成功样本

调研组一行来到化工区管委会,管委会副主任余亮茹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热情地接待了调研组。

余亮茹副主任首先介绍了园区的发展历程。他深有感触地说:“实践证明,当时决策建设化工区是正确的”。他说,建园之初,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化工区建设者汇聚各方聪明才智,精心制定园区开发总体规划和产品规划,为化工区区域定位、产业及功能定位绘就蓝图。余亮茹特别提到,当时围海拓荒和基础设施面临开发资金严重短缺的困境,建设者大胆运用金融杠杆吸纳资本参与建设,将1亿元原始资金能量放大近10倍,为园区初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这一开创性的理念和思路,也为后来上海化工区的科创中心建设、智慧园区建设和绿色园区建设等一系列具有首创性、破冰性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范例和样本。

据介绍,上海化工区经过20多年发展,历经艰苦创业、全面建设、深化发展三个阶段,目前,园区以石油和天然气化工为重点,发展合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石油深加工产品,构建乙烯、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等产品系列,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

余亮茹历数了上海化工区发展的亮点:在全国首创了“五个一体化”(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生态保护和管理服务)开发建设理念;借鉴世界先进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经验,在全国化工园区中建立了第一个应急响应中心、医疗急救中心和消防救援支队等,为化工园区安全发展提供专业保障。

智慧园区建设成为试点示范

近年来,在实施智慧园区建设上,上海化工区出台了专项资金扶持实施办法。据介绍,智慧园区专项支持采用无偿方式,只要符合扶持条件,就可给予一次性不超过项目核定投资额30%,最高2 000万元的项目资助。政策的激励和应用的利用驱动,让智慧园区建设得以有序、强力推进。2019年5月23日,上海化工区被授予“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

余亮茹在为调研组介绍智慧园区建设情况以及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强调:“建设智慧化工园区是上海化工区在高起点上谋划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新的发展阶段对‘五个一体化’开发理念的智慧升级和创新基因的演绎传承”。

据介绍,自2017年智慧园区建设全面启动以来,园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意见》,《上海化工区智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16—2030)》,以及《智慧园区建设“十三五”行动计划》等,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将上海化工区建设成为一个深度感知、全面互联、智能高效、持续卓越的世界级智慧化工园区。同时,上海化工区创新性地引入社会、市场和专业力量共同参与智慧园区建设。通过构建智慧产业运营、智慧安全应急、智慧绿色环保、智慧公用工程、智慧管理服务和智慧责任关怀等“1+6+X”的应用体系,已逐步实现信息源和大数据的中心汇聚功能。仅2019年上半年,上海化工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园区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正式揭牌;园区智慧铁塔项目打下第一桩;园区内首批5G通信基站开通投用。智慧生产项目全面推进。目前,赛科、科思创、赢创、巴斯夫等主体化工企业已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的智能化应用;英威达、汉高等企业的智能工厂建模已取得初步成果。下一步,将创建智慧化工园区建设产业联盟,促进资源聚集、技术聚集、资金聚集和品牌集聚。

创立长三角化工园区一体化发展联盟

为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充分释放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思路,2019年5月17日,上海化工区牵头成立了长三角化工园区一体化发展联盟。目前共有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三省一市共16家园区正式加入,联盟秘书处就设在上海化工区,《长三角石化产业一体化规划》正在加紧编制中。

余亮茹表示,加快长三角一体化是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推动长三角化工园区一体化,是上海化工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的主动作为。其实,这么多年来,上海化工区一直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兄弟园区,比如在应急救援、化工物流等方面探索共建共享机制。

据化工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处副处长陈震介绍,发展联盟将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区域一体化生产要素协调体系,以实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优化信息共享、资源互补机制,以全力打造有影响力、竞争力、吸引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

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

上海化工区全貌

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智能化管控机制是上海化工区的鲜明特色。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园区内的龙头生产型企业上海赛科石化公司。目前,上海赛科的产值约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1/3,以其雄厚的技术力量、科学的管理方法指导企业环保建设,实现了上下游产品、废弃物的资源循环利用。

作为赛科在上海化工区建设参与者、亲历者,商务部副总监兼AN业务经理金保元对上海赛科在化工区的发展历史如数家珍,他以讲故事的形式,向调研组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并总结了赛科的企业文化及其特色和亮点。他说:“制度管人、流程管人,多元化文化,结构扁平高效,HSE先进理念,高素质员工队伍等,是支撑赛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融入园区世界级基地建设和发展,参与价值链一体化提升的竞争平台建设,把项目规划与下游企业产品结合起来,是上海赛科下一步的目标。”

科思创全球最大的上海一体化基地(CISS),2018年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誉,并成为上海化工区首家绿色工厂。基地副总经理兼HSEQ总监吉文斌博士介绍了科思创在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情况;基地工业运营和基础化学品事业部负责人黄瑜重点介绍了企业高效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工艺的创新经验和作法。目前企业在能源效率、减排、废弃物管理、循环利用以及环境保持等持续创新和改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益。比如,先进的TDI装置,每年减少60%的蒸汽消耗;CISS回收中心自2014年以来共回收超过1万t废弃物;盐水回用系统(第一阶段)减少10%~15%的废水排放等。

在上海化工区,安全管理与文化互融,社会责任与关怀并行,公众开放日活动,安全环保信息平台,园区全封闭管理等等,都是园区主动作为,超前思考,落实主体安全责任,让化工园区实现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让周边居民与园区和谐共处的“定心丸”。

猜你喜欢

化工园区上海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