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域外获奖为视角探析新时期女性作家的海外接受

2019-09-26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名作欣赏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学奖作家文学

⊙邹 璐 [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一、引语

作家的作品被翻译出版并且在国外获奖,能客观地显示作家作品的海外传播影响以及接受程度,其中获奖有两方面的基本意义:一是万里挑一,二是价值肯定。这在客观上会增加作家作品的知名度和含金量,是作品开始获得经典地位的标志之一。虽然不同的奖项关注的角度并不相同,获奖与否也并非作品艺术高上的绝对标准,但考察作家作品的获奖情况无疑是我们观察作家作品接受程度的一个较好的参照。认真梳理中国新时期女性作家作品在域外的获奖情况,我们会发现中国的新时期女性作家是持续受到域外奖项的关注的。

二、中国新时期女性作家作品在域外的获奖情况

1989年,两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女作家张洁击败了瑞士大作家迪伦马特和美国青年小说家理查德·鲍尔斯,获意大利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Premio Malaparte)。该奖于1983年开始颁发,以意大利作家库尔齐奥·马拉帕蒂的名字命名,每年奖励一位重要的外国作家。历届得主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1984)和纳丁·戈迪默(1985)。1999年停止颁发,2012年又恢复。1992年,张洁当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名誉院士。2004年获意大利政府颁发的“仁惠之星骑士勋章”。“仁惠之星”是意大利的最高荣誉勋章之一,分为三个级别,只有在意大利同其他国家之间文化交流、友好关系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海外意侨或外籍人士才有资格佩戴它。从1870年意大利统一至今,每到10月12日,出生在热那亚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这天,意大利外交部部长都会提请共和国总统颁发当年的“仁惠之星”。

2003年,女作家迟子建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该奖设立于1993年,由“乔伊斯基金会”主办,“乔伊斯基金会”是以创作了《都柏林人》《尤利西斯》的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名字命名;后来,“乔伊斯基金会”的分部在澳大利亚设立了该文学奖。“乔伊斯基金会”由祖籍爱尔兰的澳大利亚人发起成立,悬念句子文学奖先是一项国内奖,1999年扩大到爱尔兰,现扩大到中国。据乔伊斯基金会艺术主任克拉拉女士称,乔伊斯文学作品的特点就是悬念迭起。乔伊斯基金会将悬念句子文学奖的评奖范围扩大到用中文写作的作家群体,希望以此促进中、澳、爱三国文化的交流,促进澳大利亚华人移民与居住在那里的其他移民的相互理解。

2005年,女作家虹影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虹影也是获得该项奖的首位华人。意大利罗马文学奖有“意大利的文化奥斯卡奖”之称,以六年为期,涉及的领域包括文化、政治、文学、历史、医学等,影响力覆盖全欧洲。在授奖辞上,评委会认为“虹影的作品撞击人心,具有不畏世俗的勇敢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2011年,王安忆入围英国布克国际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名列布克国际文学奖最后候选人名单。布克国际文学奖(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是著名的布克文学奖(即曼布克奖)主办机构于2005年创立的一个文学奖;2016年之前,布克国际文学奖是一个终身成就奖,评选时考虑候选人的全部作品而不是某部作品,每两年评选一次,无论国别,全球所有以英语写作或作品有英译本的在世作家均有资格获得此奖。从2016年开始,布克国际文学奖与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合并,成为一个翻译小说奖,每年评选一次,全球所有非英语作家,只要作品有英译本在英国出版均可参评该奖。

2012年,女诗人翟永明获第四届意大利皮耶罗·毕贡贾利国际文学奖(Premio Internazionale Piero Bigongiari),该奖评委会主席称翟永明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2015年,残雪的《最后的情人》 获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Best Translated Book Award)是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在线文学杂志

Three Percent

于2008年创办的翻译文学奖项,由亚马逊网站赞助,专门颁发给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的小说或者诗歌集。评审团这样评价该作品:残雪的《最后的情人》 是今年进入终审的作品中最激进、最不妥协的作品,它勇敢地将小说的形式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领域。书中所描绘的人物角色在梦幻世界中的旅行如同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 (

America

) 一样奇特,同时也让人感到不安,这些因素赋予这部小说辉煌的独创性。如果说东方学学者们所描绘的东方只存在于西方世界的想象之中,而残雪则描绘出了西方的幽灵,给读者提供了一幅中国人所想象的西方图景,它宛如一个令人陶醉的迷梦。

2015年5月16日,铁凝在北京被授予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Order des Arts et des Letters),以表彰她在文坛做出的杰出贡献。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是1957年由法国文化和通讯部设立,用于表彰全世界在艺术或文学领域享有盛誉,或对弘扬法国和世界文化做出特殊成绩和杰出贡献的法国人及外国人,是法国四种部级荣誉勋章之一,也是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界的最高荣誉。铁凝是中国文坛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

2016年8月,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协会”(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简称WSFS)所颁发的奖项,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大会(World SF Convention)上颁发,正式名称为科幻成就奖(The Science Fiction Achievement Award),为纪念“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命名为雨果奖。雨果奖和星云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北京折叠》中设定了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隐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宏,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作者郝景芳在北京生活多年,笔下未来城市的种种细节平实而有质感,让这个探讨后现代社会问题的故事兼具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本土意识,是当代中国科幻的最佳范本之一。

2016年9月,王安忆获纽曼华语文学奖,它是美国境内第一个为华语文学设立的奖项,其宗旨是表彰对华语写作做出杰出贡献的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中关系研究院授奖辞里这样评价王安忆——“她多年来一直在写作上突破自我,每篇文学作品都不重复。”王安忆的提名者、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在提名声明中写道:“过去三十年,王安忆不断在写作中突破自我,每篇作品都试图在转变方向从而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她用中文创造了一个现实社会、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

三、域外获奖的原因探析

首先,在域外获奖的女作家本身在国内也是著名的女作家,已创作出大量的高品质的经典性的文学作品。

凭借《沉重的翅膀》和《无字》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尤其是她以鲜明的女性视角探入,表现女性情感、命运的泣血之作常常引起文坛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途径,驱动其风格形态的转型,或细腻深挚、优雅醇美,或荒诞审丑、指斥人性恶俗。张洁是第一个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被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的作家。

同样,迟子建也是当今中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的创作更多地沉浸于迷人的北国风光,凭借她那独特的想象力在日落飞雪、原野溪水之间徜徉,她是获得三次鲁迅文学奖(中国首位)、一次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以及其他奖项的作家。在所有这些奖项中,包括了散文奖、中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等。

虹影的作品就像女巫手上的羊皮地图,神秘、玄妙,充满魅惑的吸引力却又深奥难解,仿佛指向无数的未知之地和可能性,却在你小心而兴奋地深入之际设下处处悬疑与陷阱。除前面提到的获得意大利罗马文学奖外,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曾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 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好儿女花》获《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中文十大小说奖。

自1985年发表组诗《女人》起,翟永明一直是当代汉语诗歌界所公认的优秀诗人之一,翟永明有关女人、母性以及性别关系的书写是一种艺术化的呈现,显示了她对女性人生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她笔下丰富的世界、多向度的艺术经验,已经突破了人们对“女性诗歌”某种固有的阅读期待,开始向更为丰富深邃的审美境界演进,翟永明2005年入选“中国魅力五十人”,2010年入选“中国十佳女诗人”。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铁凝自1982年发表《哦,香雪》蜚声文坛后,始终以其不倦的不断变新的创作,坚守着文坛上属于她的位置,在她描绘的世界里,既有农业社会,也有现代工业社会;既有男性世界,也有女性天地;既能欣赏到美,也能窥见丑。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铁凝曾多次被国外政府、国外知名大学、文化交流活动、国际书展活动邀请,进行作家、学者座谈,交流中外当代文学现状,多次做演讲,例如:“中国女作家与当代文学”“无法逃避的好运”“从梦想出发”等。

而在王安忆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呈现出一种倾向,那就是捕捉蕴含丰富的主题意象,用以营造象征化的、隐喻性的叙述空间,更是通过在小说中编织一连串的意象,通过意象叠加和组合的方式来结构和拓展叙述空间,使小说文本的叙述空间更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其实除前面提的2011年入围英国布克国际文学奖和2016年获得纽曼华语文学奖,王安忆还在2001年获第一届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此外还获得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殊荣,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其次,优质的翻译及海外媒体等“赞助方”的影响。

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宁曾对翻译的重要性做了以下阐释:“优秀的翻译可以促进一部文学作品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的经典化过程,反之,拙劣的翻译则有可能使得本来已列入经典的优秀作品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黯然失色甚至被排除在经典之外。”上述女性作家的作品能够深受海外读者的欢迎,这与其作品良好的翻译有莫大的关系。

而翻译人才的缺乏确实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个障碍。国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远远不是系统的译介,苦于合适的翻译人才太少,使得许多译介处于初级阶段和零乱的状态。实际上,优秀的翻译人才并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还涉及深刻的文化理解,甚至切身的创作体验等。我们可以培养大量懂外语的人才,但让这些人才既能对本国的语言文化有精深的掌握,又能对他国的语言和文化达到对等的程度,并且具备文学创作的经验,这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而对于翻译活动的走向、翻译文学的兴衰及译者的地位,赞助方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域外获奖的女作家之所以能够受到海外世界的关注,与其背后的赞助力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勒菲弗尔认为:“翻译内部的控制因素是译者,翻译外部的控制因素则是赞助人。所谓赞助人,是指某种权利( 个人或者机构),它能促进或者阻碍文学作品的阅读、创作以及改写,它既可以是个人、群体、宗教团体、政党、社会阶层、皇室、出版商、媒体(包括报纸、杂志、有影响力的电视台),又包括规范文学和文艺思想流通的机构,如国家学术机构、学术期刊,特别是教育机构。”

作家的“赞助人”可归纳为三类: 一是对这些作家极力推崇且具有很强影响力的海外作家、学者; 二是对其作品大加赞誉的海外主流媒体; 三是将其作品作为大学教材的高等教育机构。

美国著名汉学家王德威教授认为,《长恨歌》是20 世纪90 年代中国一部有重要意义的小说。《亚洲华尔街日报》记者利萨莫维士在文章中写道,《长恨歌》是王安忆最出色的小说,用一个女性的故事来反映上海的文化变迁和社会动荡,对上海弄堂的细腻描绘和对女主人公王琦瑶的悲情塑造令人欲罢不能、爱不释手,这部小说让王安忆成为当代中国海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利萨莫维士把王琦瑶一生命运多舛归因于她过于看重自己的美貌而忽视了道德修养,并分析指出《长恨歌》 的广泛流传:一是在于它的艺术魅力和对传统道德的维护;二是和西方人对上海的怀旧情结有关,它迎合了人们对上海的怀旧情绪,对上海的怀旧和上海背景容易使《长恨歌》引起共鸣。

海外主流媒体主导着欧美文化语境中与阅读翻译作品相关的舆论,影响并塑造着目标读者的阅读选择、阐释策略以及价值判断,他们对残雪及其作品的正面评价与解析时常见诸《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独立报》等主流媒体上。如《纽约时报》曾刊文指出:“她的小说令人想起的是,艾略特的寓言、卡夫卡的妄想、马蒂斯噩梦般的绘画。”《泰晤士报》这样评论残雪的作品:“残雪写的小说,是中国近年来最革新性的——她的小说不能放进任何单一的范畴。”海外主流媒体的正面评价大大提升了残雪在西方世界的声誉。

而作品能否进入大学课堂,成为教科书,对于推动作品在海外传播有着深远的意义。“高等教育的普及使文学经典化以最有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当出版机构与高等教育机构紧密而有力地合作时,经典化就是其最富有表现的典范”。残雪作品作为美国哈佛等名校的文学教材,理所应当地成了最明显,也是最有效的经典建构形式,同时这也让更多的读者接触到了“不同寻常”的残雪,大大提高了她的知名度。

第三,这些知名女作家及作品的域外获奖,也是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实际上,中国新时期女性作家个人的海外传播和接受,除了她本人的艺术素质外,往往离不开一种更大的格局,并且有时候这种大格局甚至会从根本上影响作家个人的海外传播和接受状况。例如,当前世界似乎正在泛起的“中国热”的带动效应,再如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政府行为时,作家作品的选择就会受到过滤和筛选;大型的国家、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也会加速或扩大作品的译介速度和范围,更不用说国家整体实力的变化,国家间经济、文化关系方面出现重大变化带来的种种影响了。就整体而言,这些基础性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政治意识形态与文学的关系、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和对抗、政府或民间交流的需要等。美国华盛顿大学伯佑铭教授曾经表示过:中国国际综合实力、政府文化活动、意识形态差异、影视传播、作家交流、学术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域风情,民俗特色、传统和时代的内容,以及独特的文学经验和达到的艺术水平等,都是推动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因素。

对于“为什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国际关注”这一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肖丽媛认为,一方面中国国力增强,被世界所关注;另一方面,政府对于走出去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几大走出去工程的实施,加大了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和海外推广力度。在五洲传播出版社图书中心主任郑磊看来,国外读者对中国的基本国情已有一定认知,他们现在更想通过文学深入了解当代中国人的所思所想。“国外读者渴望通过文学的方式形象地、沉浸式地了解中国”。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出席“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启动仪式上曾表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文学作品的传播对于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已成为越来越多文学工作者的共识。在世界仍被各种政治的文化的偏见所分割的时候,文学作品的传播使万里之外的异国民众能够意识到,原来生活在远方的这些人们和他们有着相通的喜怒哀乐,有着人类共同的正直和善良,也会使他们认识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个国家的人民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安排,他们将在这种差异中感受世界的丰富和美好。”

① 徐明徽:《王安忆〈纪实与虚构〉获纽曼华语文学奖》,澎湃新闻:http://www.thepaper.cn/.2016-10-02.

② 王宁:《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第51页。

③ Lefevere.

Translation,Rewritings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15.④ Lisa Movius.

Rewriting Old Shanghai: Tragic Tales of Beautiful Young Girls Titillate Again,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May 16 - 18,2003.⑤ Innes.

A book review of Dialogues in Paradise,The New York Times

09-24.1989: 48.

⑥ 残 雪:《残雪文集 (第2卷)》,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封三。

⑦ Lefevere.

Translation,Rewritings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22.

⑧ 刘蓓蓓:《版权输出火热,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文学舞台中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7年3月30日。

⑨ 胡军:《“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启动》,《文艺报》2010年1月18日,第001版。

猜你喜欢

文学奖作家文学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文学奖与文学史秩序建构(评论)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文学小说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文学奖的“权威”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