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花石与文学鉴赏”教学设计

2019-09-25顾淋丽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雨花石赏石红楼梦

【关键词】雨花石;红楼梦;赏石;品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9-0060-02

【作者简介】顾淋丽,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南京,210012)教师,高级教师。

我校依托独特的雨花石文化,以四大名著为研究对象,开设了一系列“雨花石与文学鉴赏”研究性课程。本文以“雨花石与红楼梦”为例,来谈谈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赏花石,忆红楼。教学中教师从“观、说、读、写”四个角度切入,让学生在赏花石的同时,追忆红楼,从而把赏石与品文合二为一,浸润思想、提升文学素养。

一、“观”与“说”

教师先出示两块分别体现曹雪芹不同人生阶段的雨花石,让学生仔细观察雨花石上的图案,并根据自己对作者的生平了解来说一说雨花石上的图像分别表现了曹雪芹的哪个人生阶段。

生1:我认为图1表现的是“早年曹雪芹”,大家看,这块石头玛瑙质地,黄底丝纹,暗红色主体人物加红色小点,简单明了,暗红色人物圆头长身,比例得当,很像位清朝人物,衣分上下,腰间似有一饰物,头略仰起凝神专注,若有所思,身旁丝纹曲绕,如黄沙土上的涓涓细流,还点缀着被水冲出的颗颗红色石头子儿。这样一幅场景为我们勾画出的人物应当说就是早年曹雪芹。曹雪芹早年生活富足,长袍马褂腰系锦囊,生活在江南繁华之地,也是雨花石的出产地南京。

生2:我认为图2是表现了“中晚年曹雪芹”。这是一枚黑白石,石中央有一清朝男子侧坐于山石之中、清流之畔,远望浩瀚天空。不禁令我们联想到这不正是曹雪芹在凝神构思其“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之皇皇巨著《红楼梦》吗?

师:刚才两位同学分析得很好。众所周知,曹雪芹其人其书与雨花石可谓结缘深矣。红楼梦故事从石开始。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就说,女娲补天剩下一块石头未用,而此石后来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演就了一段传奇故事。此外,清人周春、民初王梦阮、沈瓶庵、近代学者蔡元培均认为《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因其故事发生在金陵石头城而命名。同时,曹雪芹从其先祖到他本人均爱石如命。曹雪芹爱石、赏石、咏石、画石,本是一“石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考察,让学生通过言之有理的发言表达出来,又是对学生“说”的能力的锻炼,可谓一举三得。)

二、“观”与“读”

教师给学生带来了四枚精品红楼雨花石,每个石头都诉说着一个与十二钗相关的故事或场景。教师要求学生:

“观”——请学生观察这些雨花石,想到了谁,想到了什么故事?

“读”——找到《红楼梦》中相应选段,大家分组来读一读,推荐四名学生就最精彩的段落在全班进行朗讀。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后分别将图3到图6与《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探春远嫁、湘云眠芍及宝钗扑蝶故事情节相对应,并在书中找到相应选段:

(1)“黛玉葬花”对应情节——23回。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2)“探春远嫁”对应情节——119回。见了王夫人形容枯槁,众人眼肿腮红,便也大哭起来……看见惜春道姑打扮,心里很不舒服。又听见宝玉心迷走失,家中多少不顺的事,大家又哭起来。

(3)“湘云眠芍”对应情节——62回。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

(4)“宝钗扑蝶”对应情节——27回。宝钗逶迤往潇湘馆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教师再次以石导入,通过“赏石”进而让学生联系《红楼梦》中经典情节,在学生判断正确的基础上,以“品读”的形式呈现出来,动情朗诵中又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观”与“写”

教师再次出示三枚精品红楼雨花石(图略),石上代表了大观园内的著名场景。要求学生:

“观”——教师让学生在“观赏”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知识,确定场景地点。

“写”——为这个场景命名,并写下30 ~ 50字的理由。

这节课让精美的石头与迷人的小说相遇,学生在赏石的同时品文,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还开展了“雨花石与红楼梦”征文活动,开展“雨花石大讲坛”活动,多形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猜你喜欢

雨花石赏石红楼梦
美丽的礼物
雨花石的文化之旅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南京雨花石博物馆:记录文化,传承精神
南京最大雨花石交易市场在横梁开市
赏石艺术的形式与内容
赏石悟道
台湾真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