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分类,渐成自觉

2019-09-25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垃圾袋上海市垃圾

“这一个多星期以来,不论在哪里,讨论最多的就是垃圾分类。每天早晚小区都能看见提着不同垃圾袋的左邻右舍说笑着去倒垃圾。”上海浦东新区的白先生说,他的孩子今年9岁了,最近吃着饭或者零食时,也会突然冒出一句“这个是干垃圾”“那个要扔到湿垃圾袋里”。

无独有偶,上海浦东新区裴女士介绍,之前小区里的垃圾桶挺多,乱扔垃圾的人也有很多。如今只有两处固定的投放点,垃圾每天清理两次,如果居民不明白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现场有管理员引导。有的居民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学习垃圾分类了,在家里贴上详细表格,以防出错。社区还专门开设了学习垃圾分类的课程,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上海市立法推动垃圾分类,变化是立竿见影的。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200元;单位如果进行混合投放或混合运输,最高可罚5万元。“其实垃圾分类已经倡导很多年了,大多数人对这个概念都非常熟悉,也认为非常值得去做。但是生活中我们总是缺乏行动力和自觉性,说到底还是缺乏对垃圾分类、生活环境、生态环保的充分认识。现在好了,有了法律规定,做不好就被罚,倒逼我们把这件早就该做的事情做好。”裴女士说。

据了解,此前北京、广州、杭州、厦门等多个城市均已出台实施垃圾分类方面的规章制度。6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内容写入其中,我国的垃圾分类将由以往的倡议阶段转向法治阶段,立法推动垃圾分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对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我第一时间关注,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也能感觉到,一些群众会对此不适应。”一位网友说,“这就好比当年的醉驾入刑,一开始社会上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如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入脑入心。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分类也会从一项制度要求逐渐变成一种自觉习惯。”

(作者张洋,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7月8日,有删改)

简评

垃圾分类是大趋势,作为个人只能去适应、去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有严格按照垃圾分类的标准处理日常的生活垃圾。这既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也是对环境负责。俗话说,方法总比困难多。不是就有被“逼疯”的上海民众,各显神通搞“生产”吗?为了能让大家迅速掌握垃圾分类的技能,有人通过高科技VR游戏,身临其境地感受倒垃圾,有人唱出了《上海滩》版的垃圾风云。虽然这些都是民间的智慧,却是可以借鉴的宣传引导方式,进一步推行垃圾分类。

猜你喜欢

垃圾袋上海市垃圾
垃圾袋里有证据
会飞的垃圾袋
垃圾去哪了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极简垃圾桶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