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听,“波斯语甜如蜜”

2019-09-25韩静仪

看世界 2019年19期
关键词:波斯伊朗语言

韩静仪

在卡尚沙漠的玫瑰花圃,夜莺婉转歌唱着萨迪的《真境花园》;厄尔布鲁士蜿蜒曲折的山脚下,名不见经传的唱诗人正忘我吟诵《列王纪》的诗篇;在白雪降临的冬至夜,翻开一本厚厚的哈菲兹诗集,双手合十许下来年的心愿;在琐罗亚斯德世代流传的跳火节,抬头仰望德黑兰天际或明或暗的烟花,再点燃一束祛昧迎新的火把……

波斯文化,或许神秘莫测,但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公元前119年,汉朝的张骞派遣副使抵达安息(现今伊朗),拉开了中国与伊朗两国交流的帷幕。古老的波斯语和波斯文化就随着这悠悠驼铃,一路向东传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最终直抵长安。而从2019年7月21日开始,中国公民前往伊朗短期停留“享受免签待遇”,也为学习波斯语、了解波斯文化增加了一个理由。

伊朗语支中的翘楚

波斯语属于印欧语系中印度-伊朗语族的伊朗语支,同一支脈下还有普什图语、库尔德语等小众语种。

波斯语的发展经历了古波斯语、中古波斯语和现代波斯语三个阶段。今天伊朗所用的官方语言,是新波斯语逐渐演化后,附上德黑兰方言特点的波斯语。

新波斯语还有两个重要分支,即塔吉克语和达里语。前者相当于波斯语的东北方言,目前为塔吉克斯坦的官方语言,但不用阿拉伯-波斯字母书写,而采用俄语的西里尔字母转写。至于达里语,又称“达里波斯语”,意为宫廷波斯语,是由公元10世纪时萨曼王朝的王室语言发展而来的,与普什图语并列为阿富汗现今的官方语言。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母语为现代波斯语的人数超过9000万。许多人会将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混为一谈,正如一些人错误地将伊朗视作阿拉伯国家一样。事实上,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虽然形似,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隶属于不同语系。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率大军征服波斯,萨珊王朝因此灭亡,波斯开始进入伊斯兰化时期。此后约150年内,波斯文化逐渐被伊斯兰文化同化。阿拉伯字母渐渐取代原有的波斯语字母,波斯语也大量吸收阿语词汇,尤其在文化及宗教方面。

如今波斯语共有32个字母,其中28个沿袭自阿语字母,另有4个为波斯语独有的字母。阿语对波斯语的影响深远,据统计,新波斯语中有40%以上的词汇为阿语词汇。可以说,在学习波斯语的过程中,难免会间接学到阿拉伯语词汇。

随着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逐渐渗透伊朗,波斯语中很多常用词汇直接取自英语、法语,例如“电脑”(英语的computer)、“谢谢”(法语的merci)等。波斯语与欧洲多数语言同属一个语系(印欧语系),所以嫁接起来并不显得突兀。不过近些年,伊朗国内的波斯语复兴运动愈演愈烈,提倡用更加传统的波斯语词汇去替代外来词。伊朗人相信,维持波斯语言的纯粹性,也是维持伊朗民族独立性的重要一环。

真有必要学波斯语?

波斯语虽然历史悠久,但这不能构成非波斯语母语人群学习它的理由。

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虽然形似,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隶属于不同语系。

语言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自身沉淀的丰厚文化内涵,更在于其通过与其他文化不断交融、碰撞而绽放的生命力。人们学习波斯语的理由再千变万化,也不外乎文化、政治和经济这三重因素。

或是被神秘的波斯文化吸引,或是为波斯语自身的魔力倾倒,所有学波斯语的人几乎都听过这样一句俗语:“波斯语甜如蜜。”这句话就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样具有传染力,令伊朗人分外自豪。

波斯语是世界上最好听的语言之一。它既没有过于难发音的字母,也没有令人反感的爆破音;虽偶有大舌音,但听起来却毫不突兀。每个单词的音节组合起来抑扬顿挫,有自己独特的韵律,轻快的节奏就像在吟诗唱歌。若是发元音时稍微拉长一些,听起来就像小女儿撒娇一样柔软。

波斯文手抄《真境花园》

除去语言本身的魅力,政治在语言传播中也扮演着重要推手。我国的波斯语教学体系便是由国家牵头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为加强和伊朗、阿富汗等国的联系,北京大学开设波斯语专业。受建国初期的复杂局势影响,当时只能由经苏联来华的伊朗专家担任外教,用俄语作为辅助语言教授波斯语。时任的俄语翻译,便是后来闻名圈内的波斯语界泰斗张鸿年老前辈。

萨迪与哈菲兹,皆是善写抒情诗的大家,堪比一时之“李杜”。

现如今,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感召和支持下,我国开设波斯语专业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内的8所高等院校开设波斯语专业。

除了国内大学波斯语专业的毕业生,也有不少中国学生选择直接到伊朗留学。他们先是入读伊朗国内专门面向国际学生开设的语言学校,语言过关后就可自由申请伊朗各大高校继续深造。伊朗的学费、住宿费和物价相对低廉,他们往往一边求学、一边做些陪同翻译的零工,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勤工俭学。

波斯语语种虽小,就业方向并不狭窄。我国各涉外政府部门是大部分学生的求职首选,如外交、商务、文化部在内的各大部委,对于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有刚需。除此以外,有伊朗业务线的各大国企、民企,也都需要懂波斯语的员工负责与伊方交涉。

波斯波利斯的精美浮雕

土耳其梅夫拉那博物馆内墙面上有许多波斯文

中伊两国联系的增强,使得波斯语拥有长盛不衰的就业红利,但小语种的就业前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对象国的形势和政策波及。就像两国关系会影响留学生的移民与就业,对象国的经济形势和外交选择,也会大大影响小语种专业学生的职业道路。作为中东最为敏感的国家,伊朗更是如此。

受伊朗核计划影响,德黑蘭长期遭受国际社会多方面制裁,国际形象一落千丈。自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与伊朗关系持续恶化,愈演愈烈的金融制裁和国际石油禁运,导致伊朗内部出现政治和经济的双重不稳定。里亚尔的快速通胀和进口商品短缺,使得伊朗中产阶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伊朗政坛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激烈斗争,也导致其国内政策的连续性下降、波动性增强。

这些不利因素都增加了中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在伊朗开展经贸活动的不确定性。为规避风险,近年来许多中资企业选择撤离伊朗,使得本就严峻的波斯语就业市场雪上加霜。

那些波斯文化奇珍

谈及伊朗,人们总爱用“古老”和“神秘”这两个词来形容。

世界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宏伟帝国、金庸笔下拜火明教的发源之地、丝绸古道上款款东来的胡商驼队……而这一切风格各异的场景,却仅能勾勒出伊朗文化的某个片影,远不足以涵盖其全部。

文学,素来在伊朗有着独特的地位。一年一度的德黑兰图书节,是公共娱乐匮乏的伊朗为数不多的全民文化盛事。伊朗人总会拖家带口在书市徘徊往复,从寻找儿童读物到选购小说文集,如同赶庙会一般热闹。

而诗歌,无疑又是波斯文学宝库里最闪亮的那颗明珠。菲尔多西、莫拉维、萨迪、哈菲兹四位大诗人,被誉为波斯文学的“四柱”,蜚声世界文坛——菲尔多西的长篇叙事诗《列王纪》宏伟壮阔,留下无数伊朗神话历史人物与故事,堪称“东方的荷马史诗”;莫拉维的《玛斯纳维》句句玄机,集苏菲神秘主义文学之大成,影响远及包括土耳其在内的诸多邻国。

而萨迪与哈菲兹,皆是善写抒情诗的大家,堪比一时之“李杜”:萨迪的诗工整严密,充满人文哲理与道德关怀,名言“亚当子孙皆兄弟”至今仍被联合国奉为圭臬;哈菲兹的诗飘逸无羁、想象瑰丽,咏叹鲜花美酒爱情,尽显浪漫主义色彩。

除了这四大诗人,还有鲁达基、海亚姆、内扎米、贾米……无数波斯诗人与他们所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共同孕育了伊朗文化的本源,才使得这片迭经阿拉伯、突厥、蒙古铁骑占领、侵略的土地,不至于丢失了自我。

光阴荏苒,伊朗文化的火种代代相承,中古时代的诗情写意,融汇进伊朗现当代导演的血液里,在他们的电影作品中绽放新生。从摘得戛纳最佳影片的《樱桃的滋味》(导演阿巴斯被赞“电影止于阿巴斯”),到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一次别离》(导演法尔哈蒂),无不诠释着爱、友谊、道德等永恒的话题,去撩动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如果你是文艺片爱好者,那么伊朗电影无疑是当今商业大片横行的电影业界少有的净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横亘在跨文化交流之上的一堵高墙。而学习波斯语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提供了一个“圈内人”的视角,让你能够从与伊朗人一致的文化语境,更为直接地触近其文化内核。无论你是偏爱古典文学,还是醉心现代艺术,总能找到适合你的一叶扁舟,载你去穿越那层神秘的黑纱,揭开伊朗漫漫文化传承的珠帘一角。

猜你喜欢

波斯伊朗语言
我有我语言
三个最奇怪的词
过于逼真
苏联火星探测遭遇神秘事件
投 缘
抓小偷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可爱的孩子
语言的将来
掉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