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片仁心注江源

2019-09-24洪玉杰

党的生活·青海 2019年9期
关键词:玉树医院

洪玉杰

毫無疑问,在可以预见的这一天,第三批北京对口援建玉树干部任期完满之时;医疗“团队式”帮扶“救活”一家医院,并使其成为改写玉树高原农牧民群众的健康曲线的堡垒时,人们定会由衷地感谢和赞美那些曾经捧出一颗真诚的心为玉树的经济建设、群众的幸福安康服务,为玉树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竭尽努力的援建者。

在玉树州人民医院,如果提起北京对口援青的院长刘云军,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患者家属,都会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你:“‘曼巴刘云军是最好的院长,是玉树好人,是敬业典范,是医疗帮扶中的领军人物!”

人们用这样近乎完美的言词来形容刘云军,绝不是因为三年的援建即将圆满结束而形式化,或者是争取援青项目而作为等价交换的表面化,因为谁都知道,口碑是最无价的,也是最无私的,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它无法用金钱来收买,也无法用怜悯来换取。

引子:

日夜披星戴月奔走在高原

任凭前行的路多么遥远艰难

你依旧情深

依旧对事业刻骨铭心地爱恋

2500公里,从首都北京到三江源头,平均海拔42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左右。

巍峨的江源、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满山的牦牛、独具特色的藏寨碉楼、笑容可掬的康巴美女、威武雄壮的康巴汉子……这是每个人预期中藏区玉树的模样。

但现实生活中的藏区却截然不同:高寒、缺氧、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越、睡眠不好、恶心厌食……这让首次踏上玉树高原工作生活的北京援青干部感觉有些难以适应。身体不适、物质条件匮乏给有过3年“援疆”经历的刘云军,带来一些情绪上的低落,也让他把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当成一种历练。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玉树的援建模式,你就很难体会到它的艰辛。”

初见刘云军,3年的玉树时光,他的脸早被高原紫外线“照顾”得白里透红,若不是那副小框金丝眼镜,和一口和着北京、河北方言的普通话,还真看不出来他就是第三批北京对口“组团式”帮扶援青医疗队队长,玉树州卫计委副主任兼玉树州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援玉干部在这里待上3年时间,是很艰苦,但对比当地的干部群众在这里一干就是一辈子、偏远地区的农牧民缺水缺电的生活,我们这点辛苦算得了什么?”每当思念北京、思念亲人时,刘云军时常这样对自己说。

自从走进玉树,挑起援青医疗队的这副担子,刘云军的双肩再也没有轻松过一天。他不是不懂得身边人说的“安安稳稳‘混三年就行,不用那么辛苦自己”。但他心里清楚,面对这样一份职责,可能自己一时的松懈意味着对玉树医疗更加深远的负面影响,一颗崇高的事业心不允许,云天万里的高原不允许,援建的人和关注援建的人不允许,他怎能用三年的敷衍来亵渎这颗已经倾注江源的医者仁心?

苦熬3年,还不如苦干3年。看似平淡的一句话,道出了刘云军援建玉树的一份初心。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和追求,有的人追求荣华富贵,有的人追求时尚前卫,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为体现自己的价值而活着,他们不为庸庸碌碌的潮流所挟裹,不为世俗所左右。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16年8月4日,这是刘云军上任的第一天,带着“要把玉树的诊疗技术提上去,让玉树农牧民群众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的真切愿望来到新岗位,然而办公桌上等待签署的69份病退调离报告,却给了他个“下马威”。

为何?为何?刘云军不知如何接过这块“烫手的山芋”。作为全州最大的医院,历史上亏损竟然达到1323万元,上年医疗收入不足2000万元。每月有2000多名患者转院,除了转往省级的,更多的竟然是转到州县的同级医院。

制度不健全!机制难保障!业务低水平!人才留不住!患者不满意!这样一个个致命的硬伤,让刘云军下出结论:医院“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

一、

改革,从不会有坦途

你把一切都交给玉树高原

化作桥梁,让后来者前行

化作沃土,培育朵朵不败的“格桑花”

人病了,可以去医院,但是医院“病”了,怎么办?

改革,这或许是唯一的答案。刘云军顾不上初到玉树身体的不适,用3个月的时间,先稳住打了69份病退调离报告的医院人才,之后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调研。

调研后他得知,最根本的原因是医院的“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医生护士普遍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多了还可能承担更多的风险,每月300元不到的绩效考核,有时候竟然还不够缴纳各项“惩罚”的钱。

刘云军初步提出改革方案,将医改资金230多万元拿出来,快速启动和实施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以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向临床一线倾斜为原则,严格执行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将每月10万元的绩效工资总额提升到50万元,将领导班子绩效工资降低50%。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位“镀金”的北京医生,医院很多职工都是抱着质疑观望的心态,有些甚至直接反对。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个援建的外来人,竟然拿医改资金做文章,想得美!”

“干几年就走了的人,我们的医院凭啥他说了算?什么绩效考核管理,都是花架子!”

“岁数大了,干不动了,反正快到了退休的年龄,懒得折腾了!”

3次召开会议,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通过改革的方案。刘云军一气之下,回了北京。

看到“败兵”式的刘云军,妻子常宇娟心疼不已,但还是劝说他:“遇到困难就退缩,还要你去做什么?既然改革有利于当地群众,你就应该想方设法去实施。”

那一夜,望着窗外的夜景,原本缺覺的刘云军竟然一夜无眠,充足的氧气,家庭的温馨,以及可以回到原单位的“后路”,都是那么奢侈。

第二天,刘云军跟往常一样,出现在玉树州人民医院的办公室,开始义无反顾地推进绩效改革。“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今天我在绩效考核上当罪人,明天就可能是功臣,若是今天我睁一眼闭一眼充当好人,说不定明天就是医院发展的罪人!”一席话,说得那些质疑观望的人满脸羞愧,改革方案顺利通过。

刘云军为医院量身定制出“凝心聚力、更新观念、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办院方针,根据医院现有临聘医护人员的工作年限、专业资历等标准,制定了临聘医护人员同工同酬实施办法,增加了临聘人员的福利待遇,推行“情感留人、待遇留人、平台留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个月,住院病人增加34人,第二个月,医院止住亏损,赢利4.8万元,第三个月,住院人数破百,顶住各种压力,改革的步伐愈加大步、愈加稳健。

打铁需趁热。根据玉树群众的疾病谱、多发病和健康需求,刘云军带领大家,盘活各种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先后成立感染性疾病科、骨关节诊疗中心、包虫病诊疗基地、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眼科中心等14个新学科。医院的业务开展更加广泛了,诊断的病症更加精准了,手术的数量、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二、

我说你是高原的牦牛奶茶

会有淡淡的苦涩

就像很多故事已经久远

但依旧洋溢着爱的馨香

针对玉树州婴幼儿死亡率相对较高的现状,刘云军申请创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项目,带人采购避免交叉感染和提供生命支持的设备仪器,组织交流培训。

这是一个关于玉树市首个三胞胎的故事。2017年3月22日凌晨,州医院刚成立13天的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了早产的三胞胎兄弟。三个患儿全身青紫程度严重,其中一个属于低体重患儿,只有1000克,同时还伴有窒息、新生儿肺发育不全等多种症状。

这样棘手的情况,让刘云军和所有的医护人员左右为难,放弃治疗,对于医生来说是一种罪过,可如果救治,医院的医疗设备尚不完备,诊疗水平谁心里都是一个问号。

家住玉树市下拉秀乡苏鲁村的格加老人是三个孩子的爷爷,他知道转院到800多公里的省城西宁治疗是不现实的,所以不断地用痛楚的眼神哀求着:“救救我的孩子,你们这里是我最后的希望了。”

人非草木,面对老人无助的哀求,刘云军怎么能无动于衷呢?他的思想在斗争:即使我们不能妙手回春,但也绝不能见死不救把病人推向死亡的边缘,做医生,就有风险,为了病人,医生就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经过州医院三天三夜抢救和一个多月救治护理,三胞胎全部存活并顺利出院。虽然汉语交流不那么顺畅,但格加老人面对刘云军双手合十,不停作揖,还给他行碰头礼(藏族最亲密的礼节)。

“收治三个孩子的当天夜里,刘院长一直陪着我们,当确认脱离危险时,他比家属还要高兴还要激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任索南巴久说。听说三胞胎家庭困难,刘云军通过开会协商,减免了部分费用。同时,特批将孩子的父亲才加聘入医院从事禁烟工作,要知道这是他在任期内唯一新增的后勤人员。

在大家的印象里,刘云军是个雷厉风行、很少流露真情的人,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成立之初他立下了“死命令”:不把死亡率降下来,往后谁都不许给我提条件。但这次和此后几次带队对三胞胎的家访,让大家看到了他的医者仁心,这也使刘云军在玉树草原的农牧民群众心中,留下了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佳话。

获得“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的副院长江西介绍说,如今,医务人员绩效收入提高9.1倍,医院年收入超过1.4亿元,婴儿死亡率直降到2.3%,组建了14个新学科,开展168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玉树多项诊疗技术空白,这些就是最好的答案。

尾声:

风,不再吹

真情已是极地江源扬起的风帆

啊!三江之源、圣洁玉树

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你前进的步伐

来玉树为了什么?到玉树干了什么?在玉树怎么干的?

这是援青干部常常思考的三个问题。在援建玉树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在这三个问题的鞭策下,刘云军深知,队伍建设是关键因素,尤其是在精准援建中,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过硬的医疗队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起初,刘云军产生了“走出去”的想法,将医院骨干力量送到北京、天津等地进修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走出去”不行,就“请进来”。刘云军从北京请来专家,“手拉手”“结对子”“传帮带”地教技术,大大节省了群众外出就医的人力、物力和经费压力,避免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

80后的外二科主任索南伴久是医院新生力量代表之一,已经自主开展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项目,完成电子胃肠镜221例、内镜下治疗23例,填补了州医院肠镜诊疗历史的空白。

郑丛华,这个当初抱着“试试看”态度的骨科骨干,在近两年骨科专家带教的140多例髋关节置换等手术中,自己带领团队完成了136例,将原外科的一半人并到了骨科,如今已成长为科室主任。

截至今年5月底,有101名技术骨干通过不同方式完成了技术培训,成为医院学科发展的新生力量。

记得一次,一名交不起医药费的藏族小女孩眼泪汪汪地捧着一大把钞票来交钱,刘云军被深深地触动了。他再一次明白,仅仅有一支队伍还不行,还要建立一种体系,能够让农牧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医疗实惠的体系。刘云军带领职工进行改革,对贫困户实行“五免六减”“一兜底”的就诊优惠,所有的大病重病都能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住院患者实行一站式报销服务,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贫困患者少跑腿”。医院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五免六减”,实行大病救治一批(14种病)、慢病签约服务一批(25种病)、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服务工程。

3年间,所有关于刘云军的故事,都是属于他医者仁心的,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个白天忙碌着查房、带教、讲课,常常嘴唇发白,急促喘气;多少个夜晚争分夺秒读书学习写报告;在玉树当院长没吃过职工和患者一顿饭,妻子和女儿探亲都是晚上来,生怕打扰到大家;过节回北京一心联系专家帮扶玉树,他三年陪家人的天数寥寥可数……

副院长尼玛旦周说,刘院长援青3年期限马上就要到了。大家怕他走,因为医院太需要这样一个干起活来像野牦牛一样往前冲的带头人;又怕他不走,这么好的人万一耗干心血倒下了,菩萨都要流眼泪。

在州人民医院,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关怀,那是发自刘云军那颗滚烫的、如同金子般的心。有的职工和患者家属甚至天真地想,如果“曼巴刘云军”一直留在玉树,那该多好啊。

藏族有句谚语:“好人的故事写在石头上,风吹不走,雨打不掉。”

没有3年的热情付出,哪来职工、患者的笃信与敬仰。即使是援建圆满结束之际,刘云军仍怀着对玉树人民的一片真情,他时时刻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医者的仁爱之心,执着坚守,为玉树藏区群众就医问诊而操劳。

假如这种无言的奉献也能用物质手段来计算,只恐这江源的山山水水也承载不了这太多的情感与精神。

一片仁心注江源,试问,还有什么比这心与心的牵念,更让人为之动容呢?

(作者单位:青海日报社)

猜你喜欢

玉树医院
玉树地区藏语复辅音演变分析
玉树新城
我家门口的玉树
ВРЕМЕННАЯ БОЛЬНИЦА ЗА 10 ДНЕЙ!10天建成 火神山医院交付
名人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