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东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电商专业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19-09-24李冠源

今日财富 2019年26期
关键词:师资校企课程体系

李冠源

当今社会,电子商务几乎已经完全渗透和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高速增长,更是对电商行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整个市场对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剧争。从目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如何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符合企业需要和标准的人才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职业技能需要、课赛相互融合、校企合作开发等角度切入,尝试探索出一种更具时效性和实效性的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从几年来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以及该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数据和分析来看,该领域的用人缺口相当大,就业潜力和前景较好,这是由于电商企业的增长速度加快,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来补充。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电商企业急需大量招聘人才,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却不理想,在探索和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高职教育输送出来的电子商务人才不适用于市场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

一、高职院校电商专业的现状分析

首先,大多數高职院校的电商专业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人才输送无法满足社会实际的用人需求;其次,由于仍然采用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模式,职业技能训练和强化不够,难以形成符合行业发展和企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人才缺乏竞争优势;再次,“双师型”结构比例不高,除了能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再无余力支持教研科研工作;最后,校企合作还需深入开展和完善,基于各项综合因素的考量,学校和企业无法真正做到校企共建共担,也就难以实现共促共赢。

二、现阶段电商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清,脱离岗位需求。

由于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定位不清晰,方向不够明确,缺乏深度调研,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现代电商行业的标准和要求,造成了电商专业学生“就业难”,电商企业“招工荒”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问题主要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仍然遵循“全才”和“万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兼顾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和松散,难以形成与职业之间较强的关联紧密度,导致学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不够精通,没有了“专长”,反而得不偿失。二是脱离社会实际需求,没有深入了解电商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技能等要求。电商企业的运营比较特殊,由于分工高度专业化,各项操作流程和环节的细化程度高,专业技术和技能趋向标准化,这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模糊,实训环节不够。

电子商务的特点就是“快”和“新”,现阶段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课程的定位不明确,针对性不够强、精准度不够高。众多高职院校出于对人才素质全面发展和培养的角度出发,仍然采取常规化的课程构成体系设计,但是基于专业不同,我们应该采取相关的调整,毕竟大量的课程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清晰,同时也会削弱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得专业技术的形成效果大打折扣。二是课程内容、知识和教材都略显陈旧,教学模式传统和过于单一。该专业对于实操实训的应用能力培养要求特别高,而现阶段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很多高职院校依然采用陈旧的理论型教材和知识内容进行教学;再则,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套用其他专业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这对于以应用技能和操作为主的现代电子商务专业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

(三)师资力量薄弱,校企合作不足。

现阶段,众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还面临共同的难题和困境。难题是师资力量薄弱,而师资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和效果。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问题,突显在“双师型”比例结构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数量不够,难以支持教学需要和支撑课程改革;二是质量不高,难以保证教学效果,更难起到研教结合和创新开拓的作用。困境是校企合作的开展与结合不够深入,由于校企之间的协调沟通不足,关联紧密度不够,再加上各项规章制度的掣肘,还有人才培养输送和实际使用的不匹配性等综合原因,使得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各方之间都顾虑重重,增加了不少困难和阻碍,直接导致了许多校企合作均流于表面而停留于框架层面,或者只是作为完成某项行政任务和指标要求,其操作方式也局限于简单的参观走访、交流学习或者象征性实习,这对于真正融合产教学于一体、推行工学结合的作用不大,也没有意识到校企合作可能带来的巨大创造潜力和价值。

三、电商专业创新教学课程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一)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理清专业定位方向。

电子商务跟其他专业有一些不同,主要体现在更新变化快。现阶段存在这样一个难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和输出难以达到与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相互匹配,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职业教育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和要求。因此,笔者认为,首先要树立和牢记高职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术和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观念,职业化就是高职教育的灵魂和本质所在;其次,要根据本校自身特点和优势,结合现代电商行业的实际用人需求状况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最后,要优化现阶段的电子商务专业,重新对其进行定位和细分。比如笔者所在的单位,根据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和不同操作平台,将电子商务专业细分为跨境和国内两个大方向,使其专业性和方向性更强,从而拥有更多竞争优势。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推动课赛相互融合。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笔者认为,首先要深入调研电商行业的用人需求、从业标准、岗位设置及专业技能等各方面,在此基础上,再来设计和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并且不断通过实践尝试和修改完善,力求做到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设置与电子商务发展相互匹配;其次,以电商平台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基点、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把课程设计和分割成不同的能力模块,推行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小组”等接近和趋向实际工作流程的实训实操教学模式,务求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承前启后、层层递进的深入引导,达到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目标。最后,应大力推动职业技能竞赛,加强实训实操训练的环节,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良性循环,使得课程改革、师生之间互相融合共同促进。

(三)提升双师结构质量,强化校企合作模式。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操作和应用技能针对性非常强,对“双师型”的教学师资要求很高,当务之急是要调整其师资结构,务必通过有效途径和切实可行的办法,尽快补充“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使其满足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一是通过外派培训的方式,包括国家、省市级的培训,也可以是正规行业协会举办的专业培训等等,每年制定好培训计划,规划一定的培训次数和培训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强化和提升,通过这种培训机制,对师资进行逐步转型和补充;二是外聘专家形式,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培训专家“三进”,即进学校进教学进课堂,完善师资结构和提升教学质量薄弱的现状。另外,学校应该强化校企合作,重视实训基地的开拓、建设和维护,形成共建共赢、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机制,加强关联紧密性,形成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只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方能体现其价值。(作者单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级别:校级

名称:高职院校“双向精准”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一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课题编号: swjy17-010

猜你喜欢

师资校企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