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代人才云的建设与思考

2019-09-24陈静晨

今日财富 2019年26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泰州数据库

陈静晨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随着我市进入加快赶超、大步跨越的历史新时期,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就我市实际情况,吸引异地他乡人才落户存在很多难关,因此新时代加快建设泰州人才云,如何更加有效地汇智聚力是新时代泰州要思考的重大命题。

一、关于人才云建设的现状

(一)国外人才云建设现状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高端人才短缺引发的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在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领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发达国家人才吸引功能蕴含在移民政策、留学生政策、平台政策和本族裔人才回流政策之中,形成了成熟的人才吸引政策体系。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人才数据所呈现出的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和高价值特征,使得这些数据资源成为国际人才大争夺的核心要素,相应地,很多国家和地区意识到运用最新大数据手段进行人才追踪、预测、使用,出台了一系列的重要政策举措,不断创新人才工作,诸多做法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二)国内人才云建设的现状

随着人才支撑和引领发展的作用越来越被认可,各个地方对人才工作也是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近年来,相关省份、城市纷纷出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吸引本地在外优秀人才回归,另一方面,则为合理使用和配置本地科技人才资源,提高人才服务水平。比如2016年银川撬动社会资金2亿元,建设“人才云”平台;同年贵州实施“1号人才云”项目;沈阳实施“凤来雁归”和“三引三回”项目;2017年开始宁波大力开展“凤来雁归计划”计划;广东重构科技人才数据库等等,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是通过构建人才数据库,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回归,在亲情、乡情、友情上做足文章,从而不断发挥人才效能。

(三)泰州人才云建设的现状

泰州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基础教育水平名闻遐迩,每年有两万多名学子考上大学,泰州籍在外高层次人才数以万计,遍布全国各地,科教政商各个领域都有,应该说,泰州籍在外高层次人才是一座“创新富矿”。一是人才层次较高。各领域专家占比为33%,很多为知名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院士等高端人才,不少人才如王存玉、杨元喜、杨荣昌、翟婉明、王赓武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二是人才类型与我市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在外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经贸、教育、科研、工商管理,在科研人才中,医药、化工、电子、机械、农业等各领域兼备,其中,医药类人才占比最大,这为泰州人才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分布地域较广。国外以欧美最多,國内则依次分布在南京、苏锡常、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地,这是建设泰州人才云最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泰州市人才云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一)泰州市人才云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是泰州是教育大市,但也是人才弱市。泰州人才有短板,既没有数量优势、规模优势,也不具备质量优势和结构优势。泰州对高层次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因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吸引海内外泰州籍人才助力创新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泰州城市吸引力有待提升。与周边城市相比,泰州城市缺少一个核心,市区经济、文化等方面先天性对周边县级市辐射不够;产业层次不高,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偏低,城市功能不完善、交通可达性欠佳,中心城市首位度吸引力弱等。因此,很多项目和人才引不来,有些本地企业即使给了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也留不住核心人才。三是吸引人才的载体有待进一步建设。引才、留才的关键是要有创新创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一方面,高端的科研机构、综合性大学是吸引人才、项目来泰的载体层次普遍较低。另一方面,我市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研发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中小科技创新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这些因素客观上都制约了城市发展的魅力,影响了泰州籍在外人才关注家乡、服务家乡的热情和动力。四是对泰州籍人才关注的方式有待创新。缺少长期跟踪的工作机制。一直以来,一些情感联系纽带,定期沟通机制,信息发布渠道没有系统地建立起来,导致在外优秀人才无法有效了解泰州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更不能直接感受到泰州对于家乡人才回归的渴望、迫切之情。

(二)泰州人才云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对泰州籍在外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利用水平总体不高、系统性不强,首要原因还在于缺少一个集中的、全面的、准确的人才信息数据。主要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人才信息掌握少,现有名单分散,信息残缺、数据陈旧等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现有名单分散在多个部门。目前,泰州籍在外人才信息,主要分散在市侨联、台办、外侨办、组织部、统战部、工商联等部门以及全市各类重点中学。组织部门主要掌握泰州籍在外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市外侨办、台办、侨联主要掌握旅外人士;统战部、工商联主要掌握在外经商办企业的能人;教育部门主要掌握各类重点中学毕业的杰出校友。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扎口部门。二是在外人才具体名单掌握非常少。目前在手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在外人才只有3129人,人才名单掌握严重不全。从外出经商群体看,以北京高港商会为例,该商会现有126名会员,但据不完全统计,高港在京经商的人数,是会员数的2—3倍。从旅外人士来看,据市侨联保守估计,目前泰州籍旅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约2万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日韩、东南亚和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能够掌握具体名单的只有300多人。三是现有人才信息残缺数据陈旧。由于缺少统一的组织管理,缺少信息搜集的标准,这些信息残缺不全,且十分陈旧。目前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毕业院校、工作单位、原籍所在县区乡镇等。四是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政,跨部门、跨地区的统筹协调机制尚未建立,收集的人才信息标准不一,对数据的共享交换和信息分类编码产生很大的障碍。

总的来说,泰州人才云建设存在缺乏长远统一规划,人才信息资料收集范围狭窄,信息的重复、碎片化、静态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不但使我市未能形成共建共享的全覆盖的海内外泰州籍人才数据库,更使人才工作的整体效能难以发挥,势必会使新时代的我市人才工作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三、关于各地人才云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十八大以来,人才第一要素的理念深入人心,各地引才聚才工作如火如荼。在“互联网+”时代,银川、泉州市已经将科技人才信息化建设作为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决策的重要环节,并将科技人才数据库建设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科技人才专项计划体系。成立由组织部牵头,科技部门、人事部门等组成的科技人才库建设专项领导小组,组织与指导相关职能部门的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二)统一规划科技人才数据库建设。广东省、国土资源部为保证专业人才库系统架构的统一及人才资源信息的无缝对接,按“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采取分立系统和开放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信息系统。各专业人才库系统由建设部门统一开发,分批部署在各部门的服务器上,并由建设部门自主管理。数据库总后台部署在组织(人事)部门,各专业人才库信息可在数据库总后台获得共享。

(三)对人才进行科学分类、统一标准。统一数据规范和标准是数据交换共享的基础,科学分类是实现有效开发与管理的关键。相关地区由专项领导小组牵头,科学地对人才进行分类,针对人才的自身特色,建立一套科学的科技人才信息分类编码方案,统一编码体系和入库基本标准,确保人才数据库的标准统一、数据共享。

(四)人才数据库吸纳的对象广泛。上述地区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避免了人才对象局限于某一区域或行业领域的问题。在人才入库范围上,根据行业领域、专业性质的不同,建立若干个平行的专业人才库;在人才对象上,不仅关注科研和基础研究人才,也积极关注工程类人才、实用性人才、管理型人才、自主创业人才;从地域上,不仅关注国内人才,也关注国外科技人才和海外归国人才。(作者单位: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泰州数据库
十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文件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泰州港—重庆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正式开启
泰州古韵
数据库
数据库
延安时期党对科技人才的引进
数据库
数据库
泰州学案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