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公众史学的兴起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2019-09-24周芸萱

长安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启示

周芸萱

摘 要: 随着时代的推进,公众史学这门涉及大众生活的学科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新成长起来的的史学分支和舶来品,公众史学的概念在国内还未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因其强调史学的公共性和实用性以及为大众服务的目的,史学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公众史学对教育的影响之大,并注重将公众史学理念融入中学历史教学。虽然这一教育现象还未推广开来,实际效益也不得而知,但总归体现了中学教育的进步性。这或许可以推动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公众史学;中学历史教学;启示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4-111-02

当前,公众史学在不断推进公众参与历史研究或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而逐渐培养公众共享历史话语权的公民意识。作为新兴史学,公众史学虽未形成完整清晰的理论框架和经验丰富的教学实践,但这是美国模式的公众史学课程在中国的初步尝试,对我们历史教育影响深远。在开展公众史学研究学科课程建设方面,国外的高校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课程学习体系。国内的一些高校也在这一方面开始进行试点,力求创建公众史学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中学教学而言,将公众史学理念运用于课堂实践中无疑是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形式的重要突破。本文拟从公众史学的概念特点入手,对公众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关系进行简单梳理。

一、公眾史学的概念及特点

1978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罗伯特?凯利在《公共历史学家》创刊号上首先“公众史学”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他的《关于公共史学的起源、本质与发展》—文的发表标志着美国公共史学的创立。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公共史学是关于史学家在学术体制之外所使用的史学方法,其涵盖的范围包括了政府机构、大众媒体、私人企业、博物馆等一些对公众开放的公共领域,超出学院的范围,历史服务的对象更广泛。简而言之也就是:“以公众为对象,为公众需求服务,由公众自己创造的历史研究实践”。这个概念体现了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书写者,公众史学为公众服务的作用。2007年,美国历史学家又对“公众史学”予以新的理解:“公共历史是一场运动,一种方法论,一种途径,它可以促进历史领域的合作和实践从事公共历史的研究者承担着一种使命,即使他们的专业见解有益于公众。”这个概念更侧重于描述公众史学的特点功用,即为社会公众服务。基于此,我们可以概括公众历史具有的三个特征:即专业性,实用性和探索性。

在中国,公众史学(Public History)是一个舶来的概念,那么公众史学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在中国它又经历了哪些变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本土虽没有“公众史学”的概念,但是用历史资源为社会服务的观念由来已久,我们常说的“古为今用”就包含着这个意思。另外,我们有耳熟能详的“通俗史学”“大众史学”等,因此“公众史学”在中国其实是有自己的生长空间的。罗荣渠先生是国内引入美国公共史学概念的第一人,他在《当前美国历史学的状况和动向》—文中对美国公共史学进行简要阐述。①1987年,朱孝远在《西方现代史学流派的特征与方法》—文中将英文“Public History”翻译为“大众史学”,这也是“Public History”在我国的初露头角。国内研究者们最初在翻译Public History时,有公众史学、大众历史等多译法。现学者更认可“公共史学”和“公众史学”这两种译法,不过是在实践领域称“公共历史”,而在学术领域称“公众史学”。②公共历史所体现的空间是具有一致性特征的公共空间,未必由公众直接领导,如政府,博物馆,档案馆等。公众史学侧重于史学研究和表现领域的公共参与,旨在突出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书写者,每个人都有叙述历史的权利。

二、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40年的发展,美国公共史学在高校之中逐渐成熟并渐成体系,这时,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的“危机”开始逐渐凸显。首先是历史教材缺乏公众参与。2001年新课程改革实施后,中学历史教材实行的是一标多本,不同的地区可以选用不同的版本。版本虽然多样化,但内容都是以帝王将相、高级领袖为主的宏大叙事,关于普通人民生活的叙述却十分罕见,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历史都是关于精英人物的历史,与我们的生活关联不大的误解,因而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另外,历史课程设置具有单调性。现阶段,我国普遍存在各地区各学校不重视历史课程的现象,每周的历史课时量少,然而教师任务量大,课程目标要求明确严格。中学教师除了完成课程目标任务外,很难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来给学生展现历史的多样与趣味性。同时,大部分中学是没有开设与历史相关的选修课程的,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到除课本外的庞杂零碎的历史知识。还有一点,历史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乏味性。现在中学教学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主,但是由于课堂时间和教学环境的限制,具体的历史课堂上仍然以老师讲授知识为主,历史课堂缺乏趣味性与师生间的互动性。第四点,历史教学对象缺乏主动性。由于升学压力和其他学科的课业压力,学生很难全身心投入历史课堂,更不可能带着”脑子“来学习历史知识,这样就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历史学科的最终教育目的落空。

这些问题并非产生于某一特定时间空间,而是具有普遍实用性。对于历史教育者而言,改变这一现状可谓任重而道远,而公共史学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法和路径。

三、公众史学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公众史学是历史学界面对本学科高层次人才就业危机所作出的应对。然而,由于教育制度的改变与历史学科自身的问题,中学历史教学也面临着不受重视的危机。因而中学历史教学也可以从公众史学的兴起历程中获得一些启示。

公众史学的主要目的是致为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和应用。③这和我们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首先,公众史学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是重视历史的实用性,这个特征和中学历史教学主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颇有相似。要发挥历史学的实用性,除了选取教材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外,学校应注重设置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合理性。现代社会强调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而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培养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是其终极目标,而历史知识又具有普世性,我们在日常时候中极易接触到,所以在中学选择设置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公众史学具有探索性的特点。中学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包罗万象,中学教育者更需要保持对周围世界的敏锐度和不断探索,同时还要结合其他学科特点,丰富历史教学法。另外,公众史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因为其面临的社会群体具有复杂性,这些群体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为了增加相互交流的趣味性和成功率,这就要求公众史学者将历史知识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大家。中学历史教师应借鉴这一特性,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通过视频音频教学,百家讲坛式的讲授,制作历史纪录片,举办历史话剧等形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公众史学理念融于中学历史教学对改革课堂教学形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历史思维水平与公民意识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只是,公众史学作为一门在中国史学界发展不久的新兴学科,它的学科体系建设依然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因而其理念在中学历史教学运用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指导实践运用则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余地。

注释:

① 罗荣渠.当前美国历史学的状况和动向[J].世界历史.1982年第5期.

② 《公众史学的中国式境遇》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2日第005版.

③ 胡勇.关于发展我国公共史学的若干思考[J].历史教学.2013第14期.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启示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对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功能的几点思考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环境史与中学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