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戎”、“如”

2019-09-24胡季玫

长安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引申为义项小雅

胡季玫

摘 要: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着丰富的训诂资料,历代都有人为它作传注笺疏,其词义训释的成就较为显著。本文以向熹《诗经词典》为据,考察《诗经》中“戎”、“如”二词的意义演变过程。研究发现,“戎”、“如”二词词义的演变方式有引申、相因生义、语法影响等。

关键词:《诗经词典》;戎;如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4-042-0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资料与语言资料的研究价值。历代为它作传注笺疏的人很多,其词义训释的成就也较为显著,向熹的《诗经词典》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本文将以向熹的《诗经词典》为据,考察《诗经》中“戎”、“如”二词的意义演变过程。

一、戎

“戎”在向熹《诗经词典》中一共有8个义项,即:

(1)武器,兵器;(2)兵车;(3)兵事,战祸,战争;(4)大;(5)凶,恶;(6)帮助;(7)你,你的;(8)西戎,我国古代西方的一个民族。

这8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1、“戎”训(1)武器;兵器→(2)兵车

→(3)兵事;战祸;战争

脩尔车马,弓矢戎兵。(《大雅.抑》)

这里的“戎”用的是它的本义,即武器,兵器。朱熹《集传》:“戎,兵器也。”

小戎俴收。(《秦风.小戎》)

这里的“戎”由武器,兵器引申为兵车。《毛传》:“小戎,兵车也。”高亨《今注》:“轻小的兵车称小戎,重大的兵车称元戎。”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小雅.雨无正》)

这里的“戎”由武器,兵器引申为兵事,战祸,战争。这是由具象的兵器引申为抽象的战争。《毛传》:“戎,兵。遂,安也。”

2、“戎”训(4)大  →(5)凶;恶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周颂.烈文》)

戴震《考证》:“戎功,翼戴文武,佐定天下之大功也。”这里的“戎”假借为“崇”,“崇”即大义。记录“崇”大义的“戎”可进一步引申为凶,恶。这是由一般事物的大引申为专指不好的事物的大,即:凶,恶义。如:《大雅.思齐》“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马瑞辰《通释》:“《通鉴》注引《风俗通》:‘戎者,凶也。《白虎通.礼乐篇》:‘戎者,强恶也。戎疾与烈假对文,戎、疾皆恶也。”

3、“戎”训(6)帮助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小雅.常棣》)

《毛传》:“戎,相也。”《郑笺》:“久也无相助己者。”陈奂《传疏》:“相,助也。”这里的“戎”假借为“从”,“从”即相助义。

4、“戎”训(7)你;你的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大雅.民劳》)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戎、汝、若、而,皆一声之转。”戎,古日母冬部;汝,古日母鱼部。戎与汝都是日母字,且戎的冬部可旁转到阳部,阳部可对转到汝的鱼部,也就是说,戎与汝的韵部具有旁对转的关系。因此,“戎”与“汝”有一声之转的关系。根据声近义通的原理,“戎”也应当是汝之义,即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5、“戎”训(8)西戎,我国古代西方的一个民族

戎狄是膺,荆舒是懲。(《鲁颂.閟宫》)

这里的“戎”是专名,表示我国古代西方的一个民族。如:屈万里《诠释》:“此当指淮夷言。”正如杨树达《述林》卷一所言:“古人尚武,戎字从戈从甲,古人以之名西方之人,亦善义,非恶义也。”据此我们认为,之所以将西方的民族称为“戎”,是因为“戎”代表了他们英勇尚武的特性。

二、如

“如”在向熹《诗经词典》中一共有8个义项,即:

(1)象,如同;(2)有;(3)代词。此,是;(4)代词。乃,其;(5)连词。如果,假如;(6)连词。相当于“而”;(7)或,或者;(8)形容词词尾。

這8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1、“如”训(1)象;如同→(2)有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周南.汝墳》)

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小雅.何人斯》)

这两例中的“如”用的都是它的基本义,即象,如同。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小雅.斯干》)

这里的“如”由象,如同义引申为有。这是由具体事物的相似引申为列举义。姚际恒《通论》:“‘如竹苞二句,因其地所有而咏之。王雪山曰:‘如非喻,乃枚举焉尔。此善于解虚字也。”

2、“如”训(3)代词,此,是

“如”之所以能训代词,此,是,是因为“如”与“若”相因生义。“相因生义”指的是甲词有a、b两个义位,乙词原来只有一个乙a义位,但因为乙a和甲a同义,逐渐地乙词也产生一个和甲b同义的乙b义位。或者,甲词有a、b两个义位,乙词原来只有一个乙a义位,但因为乙a和甲a是反义,逐渐地乙词也产生一个和甲b反义的乙b义位。“如”与“若”同义,都可以训为象,如同,但“若”还可以训为此,因此“如”也产生了此义。这正是吴昌瀅在《经词衍释》中所说的:“如,犹此也。如与若同义,若训为此,如亦自训此也。《论语》‘如其仁,如其仁,言此即其仁也。《诗》‘有如皦日,‘有如召公…皆言有此也。”

根据上面的分析,“如”产生“此,是”义的过程,可图示如下:

若→a、象,如同 ——a、象,如同——如

→b、此,是——→b、此,是

3、“如”训(4)代词,乃,其

彼君子女,绸直如发。(《小雅.都人士》)

马瑞辰《通释》:“‘绸直如发,亦谓发之美。‘如发,犹云乃发,乃犹其也,即谓绸直其发耳。”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如”是如同的意思。如:《毛傳》“密直如发也。”我认同“如同说”。若此处的“如”训为代词,乃,其,则显得很突兀,一方面,代词,乃,其义并不是由前述其他八种意义演变而来的;另一方面,《诗经》中“如”训为此义的只有这一例。我们是否要为一例另设一个义项,这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而若把此处的“如”解释为“如同”不仅能疏通文意,而且还能同时解决以上两个难题。

4、“如”训(5)连词,如果,假如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小雅.巧言》)

《郑笺》:“君子见馋人如怒责之,则此乱庶几可疾止也。”这里的“如”位于主语与谓语之间,应译为如果,假如。此时“如”虚化为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5、“如”训(6)连词,相当于“而”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大雅.常武》)

《郑笺》:“王奋扬其威武,而震雷其声,而勃怒其色。”陆德明《经典释文》:“一本此两如字皆作而。”这里的“如”虚化为表顺承的连词,相当于“而”。

6、“如”训(7)或,或者

式车既安,如轩如轾。(《小雅.六月》)

屈万里《诠释》:“如,犹或也。如轩如轾,言或低或昂也。”这里的“如”位于两个形容词之间,应译为或,或者。此时的“如”虚化为表选择的连词。

7、“如”训(8)形容词词尾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郑风.野有蔓草》)

王引之《释词》卷七:“如,犹然也…如、然语之转。”如,古日母鱼部;然,古日母元部。如与然都是日母字,且如的鱼部可旁转到歌部,歌部可对转到然的元部,也就是说,如与然的韵部具有旁对转的关系。因此,“如”与“然”有语之转的关系。根据声近义通的原理,“如”也应当是然之义,即作为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词义演变的方式有引申、相因生义、语法影响等。向熹《诗经词典》中各词的释义也比较正确,但也有不妥之处,如“如”的代词,乃,其义等。这需要我们运用词汇学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汉语史的断代研究提供一点资料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马瑞辰 1989 毛诗传笺通释 中华书局

[2] 向熹 2014 诗经词典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3] 姚际恒 1958 诗经通论 中华书局

猜你喜欢

引申为义项小雅
兔死狗烹
小雅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神奇汉字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小雅的眼睛
母爱替代品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
一起来说流行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