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新经济领域企业育才留才能力的对策研究

2019-09-24王绍峰高欢蔡兆轩

商场现代化 2019年13期
关键词:育才新经济数字经济

王绍峰 高欢 蔡兆轩

摘 要:自从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提出“新经济”一词以来,新经济作为一种“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发展新形式,备受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并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城市竞争力百强榜名列23名的宁波市,新经济及相应领域的企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但新经济企业育才及留才能力偏弱的问题却显得比较突出,育才难、留人难成为令企业头疼的难题。本文在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培育、人才培养、政策优化和环境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新经济领域企业育才、留才能力的建议,对政府及企业的决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实践也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新经济;数字经济;育才;留才;对策

“新经济”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引发的经济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新兴高技术含量产业为主导。新经济产业是信息化技术带来的经济和文化成就,其特点是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率。简而言之,新经济是我们正在努力的“可持續、健康的、超高速”的经济发展形式。

2016年,新经济这一名词正式在“政府就业报告”中出现。在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强调了加快新技术的推广、促进新兴产业和新企业发展,强调了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交流的必要性。这一做法将成为新兴的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强大的新发展动力。

近段时间,宁波市围绕“蔚蓝智谷”和人才优化在全国范围内吸纳高精尖人才。以人才打造优势,用人才赢得未来,力争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为国家计划单列的宁波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和平均工资都在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2018年,宁波位居中国新的一线城市第13位。然而在CCID发布的《中国城市新经济竞争力百强榜》中宁波仅居23名。在宁波未来的整体发展战略中,电子商务、创意设计、软件信息企业作为新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环节与支撑,此类以技术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企业对宁波新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新兴技术服务类企业中企业人才引得进、留不住的育才留才能力偏弱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制约着宁波新经济发展的步伐。

本文以宁波市新经济领域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探讨分析宁波新经济领域育才留才能力偏弱问题,旨在提出有利于提升宁波新经济领域企业育才、留才能力的相关建议。

一、宁波新经济领域企业育才、留才难的现状和背景

宁波新经济企业育才难、留才难的原因是综合原因形成的,例如收入水平不高、发展平台有限、城市吸引力不足、人才引进环境差及企业培养意识不强等多方面原因。

1.新经济领域的人才薪资水平明显偏低

通过走访调研,多数新经济领域企业反映待遇问题是人才留不住的重要原因。其中特别突出的现象是,同样的人才,在宁波所需支付的薪酬成本要比在杭州要高得多,即使开出更高的薪酬水平仍然难以招募到合适的人选。涉及电商、创意设计、软件开发等新经济领域的职位工资水平明显偏低。根据宁波人社局发布的2017年宁波市场工资指导价,电子商务师平均月工资3320元、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月工资7021元、广告设计师月工资4652元,低于上海、杭州等附近城市。平均水平也低于2017年毕业生的实际月薪(4014元)。与这些邻近城市相比,宁波这些新经济领域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较低,招不到人自然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根据“2017年宁波市人才短缺指数报告”,报告中指出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指数为58.3,高出全市人才需求指数均值3.4个点。

2.新经济企业的人员需求出现断层和短缺现象

(1)行业发展水平有限

在走访中发现,对于新经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高管理层人员,除了考虑经济收入外,他们非常看重行业发展的平台和个人发展前景。“找一个好行业、靠谱的企业,一直待到成为老员工“是当下流行的成功人士秘诀。宁波新经济企业队伍壮大较快,但存在规模小、水平弱的普遍问题、电子商务企业尚未实现盈利,更缺乏龙头型、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宁波的新经济领域受“发展天花板“制约明显。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一定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壁垒,作为基础支撑的技术企业成为行业上下游发展的关键,但宁波的配套技术支撑企业却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助推新经济快速优质的发展也是迫在眉睫。

(2)需要加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在CCID发布的“中国城市新百强经济竞争力”中,苏州以23.87分位居14名,杭州以30.95分排名第8,而宁波仅以18.83分位居23名,宁波市综合竞争力,城市知名度,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速度都与杭州、南京、苏州等地有不小的差距,对人才的吸引力也相对偏弱。宁波坐落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但是比较周边城市却存在新经济领域的增长表现不足的问题,也从侧面反映更应该奋起直追,努力打造独具城市特色的新经济城市。

(3)人才引进的软硬环境仍存在差距

走访中部分企业提出:现有的人才政策主要针对高学历人才和海外人才,对于新经济领域企业当前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却提及甚少,但是新经济领域的企业当前急需的,恰恰是技能型人才,人才政策的匹配度不高。而在杭州有“工匠计划”,武汉有针对性的人才关怀文件。另外,引进技能人才的子女就近读书问题已使得很多新经济领域企业负责人十分头疼,有的不符合居住一年的条件,有的苦于对招生政策的不了解错过报名机会,分散了企业家经营精力,也影响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吸引力。

(4)新经济企业人才的自主培养意识不强

企业是人才使用的主体,也是人才发展的平台。企业争取生存和发展,缺乏培养中高层次人才的时间和精力,虽然实施了各种吸引人才的措施,但是高层次人才主要是“引进”,而企业内部培养则并不被考虑。加之自由择业、市场双向选择也加速了人才的流动性,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加之宁波地区缺乏相对优质的科研院所,输送的新经济领域人才也供不应求,同时也加大了宁波地区当地新经济企业培养专业对口人才的难度。相关企业培养人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引进优质的研究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从而提升自身的科研力量。

二、提升宁波新经济领域育才留才能力的建议

面对新经济领域企业对人才资源的迫切需求以及巨大的人才缺口,必须坚持政府牵头、市场为主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将资金、技术、产业信息等要素的整合来促进人才发展、吸引人才的良性循环,真正使人才成为加速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力量。

1.加快培育新经济产业和人才服务业

首先是增加对新经济企业的支持。牢牢把握“中国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发展机遇,开发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设备制造、时装、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发展新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加大对新经济企业的扶持,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环境,为人才引进做好保障工作。二是提升宁波影响力以吸引人才。发展宁波自身的优势,差异化定位,与拥有阿里巴巴的杭州进行错位发展,利用宁波港口城市自身的地理位置、能力和资源优势,紧密围绕跨境电子商务、“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主题来吸引更多人才。三是加快人才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立与新经济产业相配套的人才服务体系,形成新经济产业人才与人才服务业的良好互动。加强人才公共服务的针对性,通过各种活动促进新经济企业之间、与传统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融合发展、协同发展。

2.引导各方聚焦新经济领域人才培养

第一是号召企业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内部培训体系。鼓励企业通过培育系统发掘公司的储备人才。培育示范企业,营造良好的研发和人才培养氛围,鼓励拥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二是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和交流机制。邀请相关学者讲授先进知识加强理论素养,为提高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邀请行业专家来分享行业经验。三是加大对人才的关怀力度。建立和完善基于岗位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让双方都能够从中互利互惠。人才的培养不单单是企业一己之力能够完全化解,而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聚焦新经济领域人才的培养工作,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并真正留住人才。

3.不断优化新经济领域的引才、留才政策

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和人才流动环境,力争促进对应产业与所需的优化配置。首先是切实落实各种引才、留才政策,服务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第二是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再唯学历“论资排辈”,行业内紧缺的人才政策更加需要有针对性并能有效落实。三是加强人才公共服务的针对性,通过各种活动促进新经济企业之间、与传统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融合发展、协同发展。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环境,为人才引进做好保障工作。利用新技术、新科技做好人才制定前的充分调查论证工作,为新经济领域企业引才、留才“定制”专门的有效政策。

4.持续提升新经济领域人才的居留环境水平

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关键支撑,更是激励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见优化人才当前所处的发展環境显得尤为关键。人才的居住房屋问题和随行子女就学问题成为人才生活安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对于人才的安居生活的服务能力,保障人才的家庭生活问题的解决,持续提升新经济领域人才的居留环境水平。

三、结束语

“筑巢引凤”政策中的“巢”不应该只是字面上搭个窝而已,而是指宁波这所城市将会为“凤”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发展平台和无限可能的发展未来。面对新经济领域企业对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政府更应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与人才政策,从而集聚更多优秀的精英形成行业人才高地,良性推动新经济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宁波更应加快培育新经济产业和人才服务业、加大高校院所经济领域人才培养、优化人才政策留住人才、改善人才居留环境,提升宁波新经济领域育才、留才能力,顺势而为的踏上新经济“风口”。

参考文献:

[1]李文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新经济发展[J].经济纵横,2017(6).

[2]李海舰,朱芳芳,李凌霄.对新经济的新认识[J].企业经济,2018,37(11): 45-54.

[3]天空蓝.新经济贡献70%新增就业率意味着什么[J].时代金融,2017(31).

[4]范洁.新经济发展的“多重效应”与“双重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5):

[5]潘海生,王向红.新技术新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4):198-200.

[6]林新奇.不仅要“引才”,还要“育才”“用才”“留才”构建完善的“引育用留”人才制度体系[J].人民论坛,2018(15):34-36.

[7]杜传忠,陈维宣,胡俊.中国新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监管思路[J].长白学刊,2018(4):92-98.

[8]陈沛金.服务经济、数字经济与供应链的依赖性分析[J/OL].商业经济研究,2019(05):87-90[2019-03-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0.12 86.f.20190305.1336.048.html.

[9]张其仔.加快新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构建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9(02):3-11.

作者简介:王绍峰(1990.01- ),男,汉族,浙江省宁波市,硕士研究生,毕业院校:堪培拉大学,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数字营销

猜你喜欢

育才新经济数字经济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人夏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中国GDP或增加“新经济”成分
论新经济时代下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