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策略初探

2019-09-24李新军

教育界·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策略

李新军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对学生有较好引导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文本做进一步的探讨。此外,探究性学习还可以把学生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对学生有较好引导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来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当中获得知识的累积,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合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定能收获课堂别样的精彩。

一、依据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仅仅局限于字词的了解,而对文章内容以及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却很少去了解和探究,这就导致了学生懒得动脑筋、不想下手去写等问题的发生,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就下降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妨从研究学生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學生的低起点、小坡度的课堂练习,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文本,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重新找回学习语文的自信,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乐于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探究作为架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进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又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发现与挖掘的基础之上的,只是探究而不是研究。如在教学《一双手》这节课中,笔者着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标点符号,对问题的探究也首先从标点符号开始,这往往是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点。

师:老师想和同学们共同读一读我和张迎善之间的一段对话,在读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变化,通过了解标点符号的变化来感知人物的情感世界。

师: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生1:1000多棵。(班级里的学生在阅读文本,不知不觉中他的阅读语调显示出了一种自豪的表情)

师: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生2:1000多棵。(我又请了班级里的另外一位学生,她在阅读文本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显示出了一种自豪的表情)

有了这些阅读作为铺垫,笔者也就有了对学生设置问题的基础,有了引导学生对文本做进一步深入探究的设计。接下来笔者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我们不妨把文中这三句话的末尾的句号都改成感叹号,这时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生3:“1000多棵!”

师:“缠线做什么?”

生4:“治手裂!”

师:“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生5:“栽树是手活……胶布、手油不顶用!”

在学生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再加上笔者对学生的引导,学生似乎也发现了什么,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阅读时的语气和语调。在学生进行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之后,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把文中三处句末的句号全部改成感叹号,读起来会让人感觉张迎善老人用的全部都是一些高高在上的语气,读起来显摆自己的感觉,显示自己种了这么多的树木而产生了一种骄傲的感觉,但深入文本后我们发现,张迎善老人并不是这样的人。

教学刚开始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其实出现了偏差,阅读过程中想表达的和文本想表达的也出现了不一致,在笔者的设计和引导下,学生们之间进行了合作探究,这个探究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是学生懒于动手动脑而到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步一步地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也发现了张迎善老人其实是一个很低调、不显摆自己的人,因此,学生们也就很容易理解在文中的对话中句末的三处应该是句号而不能是感叹号。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的对话,这时候的阅读是在学生探究文本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情感来深入阅读的,读出的是自己探究文本对话后的心得体会。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阅读,慢慢地,学生们也就喜欢上了语文阅读。

二、教学中抓基本点进行以点带面的探究性学习

以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来学语文,语文教师就可以很容易地抓住文中的基本点来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这个基本点我们不妨可以理解为文中的一个主问题,让学生沿着教师设置的这个主问题来进行深入的探究。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会得到一种新的收获,这样学生的阅读才不会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阅读不会偏离方向,而且还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西游记》的教学,要想让学生读完整本书、读好整本书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西游记》故事很生动,也很能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但因为内容比较复杂,人物多,故事情节也多,读起来还是很吃力的,往往是读完后面又忘了前面的内容,甚至还会把故事情节搞混淆。于是,笔者设置了一个主问题,以这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这样学生就不会偏离阅读的方向,同时还可以在主问题的引导下做进一步的探究,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阅读的质量就会有保证了。

根据学情,笔者选取了其中的一个点来带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在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他们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妖魔鬼怪?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笔者抛给学生却引起了学生不小的轰动。刚开始学生们的反应是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只要把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罗列一下就可以完成任务了。但是学生在罗列这些妖魔鬼怪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发散,开始认认真真地对笔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这时,学生们都开始认真地进行阅读,他们设置了相关的路线图,从第一个妖怪开始,他的出身是什么?有什么来历?他是干什么的?他的结局最后又是如何的?这样从第一个开始一直写到最后,把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都一一做了详细的介绍,甚至给每一个妖怪都做了相应的妖怪传记,这一个过程下来,学生的阅读质量就大大提高了。

有的学生做了进一步的探究,他们不仅把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做了详细的介绍,还把这些妖魔鬼怪做了相关的分类,画出了它们的路线图,对它们的结局做了很详尽的描述,甚至对每一个妖怪都有属于学生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及他们在读完一个个小故事之后的心得体会。学生对问题进行如此深入的探究,对语文课堂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拓展延伸,由阅读到写作的探究性学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可以通过课内的学习很好地延伸到课外去,也就是在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的阅读教学进一步拓展到学生的写作教学。我们所学习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探究所学课文的谋篇布局和结构,甚至文中一些精美的语句,都是我们学习的范文。

例如在《一棵小桃树》的阅读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阅读,教材编者在课文里做了五处旁批:第一处是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第二处是课文中的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这些描写,往往寄托着深意,需要仔细体会;第三处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第四处是蓄着我的梦的核桃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第五处是“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你读出来了吗?对于文中设置的这几处旁批,笔者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在通读完文章之后,让学生谈一谈对文章所设置的旁批的理解。经过合作探究之后,有的学生认为旁批有助于他们对文本的阅读,或是一种学习自读课文的方法;也有的学生理解为是一种学习的提纲。以此为起点,笔者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讨,由眼前的一棵小桃树联想到了自己的身世,文中的小桃树不就是“我”的化身吗?小桃树的种种经历在“我”的身上都有体现。通过对小桃树的描写,“我”的情感也就有了一个寄托,小桃树最后绽放花苞有同时也是“我”对生活的希望。通过这样的引导,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学生在学习了文章结构的同时也学习了文章中的写法,在平常的写作中学生可以做适当的延伸,并可以运用到写作中去。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注重对学生学情的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设置有梯度的问题来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探究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把这种探究的学习方法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