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才是中美必然的选择

2019-09-24白云怡李艾鑫

环球时报 2019-09-24
关键词:伦斯美中关系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 白云怡 李艾鑫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美建交40周年,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斯蒂芬·欧伦斯作为中美两国建交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与亲历者,对中国的发展及中美关系前景有着独到的理解。“我对美中关系长期乐观。”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太和文明论坛上,欧伦斯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有感而发。还让他感叹的是,中国在这些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美国却仍停留在原地。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1966年成立,是最早在美国介绍、讨论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机构,曾促成中国乒乓球队历史性访美,并长期致力于增进美中两国的互相了解与合作。该委员会由研究中国问题的著名学者和来自企业界、劳工界、宗教界、学术界和非政府机构的人士组成。抚今追昔,欧伦斯认为,战略竞争不会成为两国关系“真正的威胁”,中美人民最终将意识到合作才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中国已发生根本变化,美国却还在原地停留”

环球时报:作为当年中美建交的见证者,您如何看70年来新中国的变化?

欧伦斯:10月份,我将迎来“到访中国40周年纪念日”。我清楚记得,那是1979年10月19日凌晨1时,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接待我的中国单位当时派人去机场接我,并把我送到北京饭店。后来,我一住就是两年。我还记得在那个深夜,从北京老机场到北京饭店,一路上几乎没看到汽车。印象中我看见和我们擦肩而过的马车,看到一些自行车,但唯独没看见有其他车辆在路上跑。

我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中国过去4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着实是一个奇迹。现在的中国距离我最初看到的样子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城市建筑不同了;之前看不到汽车,而现在中国城市的交通堵塞经常很严重;由于医疗服务的改善和膳食中卡路里的增加,今天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和40多年前看起来大不一样。我还记得当时我去哈尔滨等地出差,有的居民区居然没有自来水,没有室内管道,甚至没有电,这让我非常震惊。但现在那里有摩天大楼,到处都有空调,即使在冬季室内也很温暖。

环球时报:还有哪些变化让您印象深刻?

欧伦斯:还有一点是,过去中国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是被分配的,你没有权利决定自己将从事什么工作,而是被告知你该去做什么。但现在的中国孩子可以与家人一起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看起来状态更好,更健康也更快乐。总之,中国的变化是根本的、彻底的,相对而言,美国却还一直停留在原地。

要知道,当一个国家把那么多钱都花费在国防上时,它还能有足够资金用来翻新基础设施么?还能有钱资助教育么?还有扶贫的钱,又该从哪里来呢?我女儿是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一名教师,她所在学校的资金十分紧张,每次看到他们筹措资金我都感到十分悲伤。但非常可惜,这些是美国正在发生的现实:我们没有把预算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每当我去美国各地的机场或乘火车、坐地铁,我都能目睹美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失败。美国的基础设施可以用“可悲”一词来形容——它们大部分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长期没有引入新技术。纽约地铁信号系统几十年没更换。当我从纽约坐火车去华盛顿时,糟糕的轨道系统总会让我头晕想吐,而且这段路要花掉我3个小时的时间。我想,如果在中国,我早就到了。所以,我认为,美国不应该把钱花在地缘战略竞争上,而是应该把它花在能真正帮助人民的事情上。

“美国对华政策损害绝大部分美国人利益”

环球时报:您怎么看美国现政府的对华政策?

欧伦斯:美国现政府从未对其对华战略目标有过清晰的定义。美国防部报告前不久称中国是“修正主义大国”,把中国定义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说实话,我不理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中国是修正主义大国”,我也没能从美国政府那里得到任何明确解释。

美国的国防战略还提到,美国需要在和中国的战略竞争中花费更多资金,但他们却没明确到底钱花在哪里。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断言,“中国正试图成为东亚的霸主”,对此,我只想回应说:真的么?事实可不是这样。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最近两国贸易磋商遇到的障碍?

欧伦斯:我认为,两国其他领域的矛盾在影响贸易磋商。比如,两国在安全领域关系的恶化、美国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等,都导致贸易战更加激烈。现在,国家安全议题和政治议题都在影响贸易问题,而后者又会反作用于前者。

环球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近日刊登一篇题为《美国在中国问题上的反弹是否做过了头》的文章。您如何看这一观点?

欧伦斯:我认为,美国目前的对华政策会损害绝大部分美国人的利益,可能有一部分人能从中得到好处,但这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因此,美国政府现在采取的一些行动着实令我费解。

美国采取加征关税措施,伤害的却是普通美国人,特别是最贫穷的那些美国普通民众。据我们目前的估算,每个美国家庭将因为贸易战的缘故每年多支付800美元到1000美元。如果你是个富人,这当然不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但如果你的年收入只有1.5万美元,那1000美元的额外支出就意味着你必须舍弃很多此前可以支付得起的商品。所以,美国采取的政策对美国的穷人非常不公平。

环球时报:您提到那些被贸易战伤害的美国普通人,他们的想法是否会影响美国决策层的下一步行动?

欧伦斯:美国普通人显然没有从贸易战中得到好处。但在目前支持总统的基本盘中,有一种声音是:即使他们不得不吞下“苦果”,不得不失去中国的大

豆和玉米订单,但为了赢得一个所谓“和中国公平竞争的环境”,这种损失是值得的。我想,这些混合的民意,包括资本市场的反应,会共同影响总统的下一步决定。

“上海和纽约的母亲有着同样关切”

环球时报:您多次强调,“对中美关系乐观,即使它现在正经历困难时期”。中美两国该怎样做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局?

欧伦斯:我们可以从很多小事做起,以形成某种积极的势头。比如,中国舆论会指责美国是中国当下一些问题的“幕后黑手”,而美国舆论渲染“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坏事”,想把美国赶出东亚等等,而没有向民众讲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正面故事。现在,两国政府和像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这样的组织应当做的就是多讲述一些彼此的正面消息。

我之所以对美中关系长期乐观,最大的原因是(相信)美国民众和中国民众。我相信两国人民间仍有牢固的纽带。在美国,有36万来自中国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而在中国,美国人也是成千上万,他们之间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关系,最终他们会共同得出同一个结论——只有合作,我们才能一起应对世界上那些真正的威胁。

我总在说,上海的母亲和纽约的母亲对各自的孩子有着同样的关切:2008年金融危机让她们担心过子女的职业发展;美国人经历过“9·11”悲剧,恐怖主义是美国和中国都面对的共同威胁;我们曾携手抗击埃博拉病毒……所有这些才是我们真正面对的威胁,而不是什么南海问题、台海问题或是战略竞争。

我想人们最终一定会意识到这一点,我对此充满信心。也许美国的民主模式会使这个过程慢一点,但得出正确结论的一天一定会到来:美中不会“脱钩”,也不会创造两个完全隔绝的科技生态系统,合作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猜你喜欢

伦斯美中关系环球时报
从“亚太”到“印太”:美国外交战略的延续与变异
新铁幕抑或新冷战:美中关系现状及中国应对之道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
尤伦斯与他的中国当代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