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何以动人

2019-09-23郝思斯

科学导报 2019年44期
关键词:红孩儿六小龄童匠心

郝思斯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你是否回到了电视剧《西游记》的剧情中?

《西游记》1982年开拍,1986年在央视首播前11集,1988年25集播出。一经播出,轰动全国,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为什么这一版《西游记》能“霸屏”30余年,给一代又一代人带去童年欢乐,甚至沉淀成为我们的集体记忆?

1982年,《西游记》开拍后,一个摄影师、一台摄像机,寒来暑往拍了整整6年。这期间,演员不足、经费不足、技术不足……整个剧组仿佛用6年的时间走了一条真正的取经之路。为了找到符合劇组要求的场景,团队跑了26个省、市、自治区,跋涉几千公里,光布景的美术设计图就画了几千张。众多特技,靠人工、人力,乃至冒险完成,如《大战红孩儿》一集,红孩儿放火烧孙悟空的画面,是六小龄童裹上石棉衣被真的火烧;吊威亚的钢丝太细,六小龄童、马德华等都曾从空中摔下来过,每一帧腾云驾雾的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也许,这些细节能够说清,这部道具、特效都略显粗糙的《西游记》,为何能在人们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我们怀念过往经典,其实是在怀念那份做事、做人的匠心。这种匠心,不仅体现在文艺创作中,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最近,山西省晋中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120调度员们,一不小心成了“网红”——他们为提高救护速度,从2007年起,坚持11年自己“踩点”亲手绘制地图,通过这种“笨功夫”来熟悉城市中每一个小区、每一栋楼的位置,防止救护车因道路问题“减速”,这些一笔一画、井井有条的地图传到网上后,被数以万计的网友点赞。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正是一群用一辈子时间修复文物的普通人,在脆弱而又珍贵的文物面前,他们用静心、细心、耐心日复一日地描画、纺织、修补、临摹,让人们看到工匠精神对守护传统文化的意义……为什么我们会被此深深打动?这些普通人,在他们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工作专注倾心,对细节追求完美,对技艺不断磨砺。也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这样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品质,让他们身上散发着光芒。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坚定、踏实、严谨、专注、坚持、敬业、精益求精……如果人人都能将这样的品质在内心沉淀,有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韧劲,有对工作只管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猜你喜欢

红孩儿六小龄童匠心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猛犸象”逃亡
老艺人的匠心
许愿探宝仪
逃离外太空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挨饿的“美猴王”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