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STEM概念下小学科学新能源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19-09-22刘屹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风能小车材料

刘屹

传统的新能源课程是让学生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在STEM概念下小学科学新能源课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制作材料,坚持学生动手“做科学”,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详细阐述设计与实施过程:

一、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开展新能源的实践活动,就必须借助新能源材料,目前太阳能板、风能发电模型都比较成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使用。但是像核能、氢能、地热能等复杂的、抽象的、难接触到能源就必须依靠模拟实验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把握住这些能源的核心,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在执教《核能》一课时,我开展了碰碰球的实践活动,用它来模拟核聚变和核裂变。核能的概念是抽象且危险的,我们不可能用真正的核能材料开展实践活动。但是核裂变的原理是中子撞击铀核使其分裂产生能量,而核聚变的原理是氘原子核和氚原子核撞击聚合产生能量。质子和中子等微观粒子都可以用球进行模拟。在把握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此项活动。我给学生准备了若干个小金属球、若干个能打开的塑料球。规则如下:(1)打开塑料球,把4个小金属球放到塑料球中,并将塑料球合并完整,称为实验球。(2)用一个金属球碰撞实验球,碰撞后实验球打开,4个新的金属球散落出来。并记为第1次碰撞。(3)再用所有新金属球同时碰撞新的实验球,并记为第2次碰撞。以此类推。(4)每个金属球只能碰撞一个实验球,然后就停止不再碰撞了。学生实践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一次碰撞实验球都能产生能量,几次碰撞之后,产生的能量该是多么惊人啊!核裂变就是经历着这样的过程。此时学生再以看视频或者动画等形式学习核能原理,就很容易理解了,并且學生还能清楚的知道实验球和金属球分别模拟的是铀核和中子。核聚变的过程类似,不再赘述。

二、 以适合学生的项目驱动课堂教学

以项目驱动、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在项目的难易程度或者教学目标的高低程度上应该有所区别。

在四年级执教《风能》一课时,我开展了让纸条动起来和学生设计并制作风能小车两个实践活动。四年级的学生对新能源了解还比较少,所以我需要以最快的时间聚焦问题。首先,我出示系有纸条的铁架台。谁有办法在不接触纸条的情况下让三脚架上的纸条动起来?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想到用嘴吹或者用书扇。我们把风吹物体,使其动起来的本领叫做风能。这项活动虽然简单,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利用风能解决问题上,从而引导学生对风能展开研究。接着,通过视频和风能发电模型,让学生知道风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被人们利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后,我出示了设计并制作能快速行驶的风能小车的任务。提供的材料有:小车、吸管、纸、胶泥、胶条、剪刀、线、塑料布。为了公平起见,我们采用这种小风扇作为风的来源。活动所需要的实验材料都是学生熟悉的材料,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应用风能解决问题。

同样是《风能》一课,在六年级执教时,我开展了学生设计并制作风能发电模型的活动。六年级的学生对风能了解较多,学校也组织参观过新能源基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动手做的欲望很强烈,所以我开展了此项活动。提供的材料有二极管、马达、导线、汽轮机模型、风扇、电池、电池盒等。

同样是风能的教学,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材料完全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从学生工程改进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

对于简单的工程问题,学生有明确的改进方向,学生可以自主改进。

在四年级《风能》一课中,学生的任务是制作一个能快速行驶的风能小车。我给学生提供的是卡纸、塑料布、小车等比较简单的材料。学生可以自主完成设计和制作任务。所以我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设计并制作,在这期间不打断学生的思路,也不进行汇报交流,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制作和测试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有1个小组想把塑料布做成帆的样子固定在小车上。虽然形状很像,但是这个组只用了一个吸管做骨架,由于塑料布比较软,吹到帆上的风都从两旁吹过,没有形成太大的阻力,导致小车速度很慢。我见此情景没有马上告知,而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改进。在15分钟之后,我先请小车速度最快两组进行汇报,然后我出示了一辆没有很好的利用风能的小车,让同学们分析原因并小结出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改进自己的小车。我发现这组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多用了2根吸管做骨架,将风帆充分打开并固定的很好。学生能通过活动经验和总结出的规律反思交流自主改进,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

对于复杂的工程问题,学生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可以帮助学生先解决一个问题再解决一个问题,便于学生理解。

在《太阳能灯照亮楼道》一课中,学生的任务是在楼道中设计一个灯,保证小明能从楼下开灯,上楼后能关灯,过一会儿妈妈也能从楼下开灯,上楼后关灯。提出问题后,大部分学生的反馈是在简单电路中串联一个开关,经过测试这种方式不行。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能一下想到解决的措施,需要采用两步法。先组织学生解决用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个灯的亮灭问题。有1个小组没有想法,3个组采用两个简单电路分别工作的方式,2个组采用两组开关和灯泡串联再并联的方式,2组采用两个开关并联再串联灯泡的方式。然后组织学生汇报时,每组都说明自己的设计方法。如果没有学生画出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一个灯泡的电路图,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已经呈现的电路图当中,有没有可以简化或者公用的部分,启发学生完成电路图。

像这类学生没有明确方向的改进活动,可以采用两步法。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把一个大问题拆解成多个小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走,步步落实。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后,增强学生信心,同时又有新的问题产生,继续解决。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慢慢摸索方法,像科学家一样不断探索,勇攀高峰,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勇气。

猜你喜欢

风能小车材料
追车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积木小车
可爱的小瓢虫
神奇的风能
去修理厂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材料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