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还是成长?

2019-09-20一静

心理与健康 2019年9期
关键词:萱萱弱小同情

一静

萱萱在跟一位客户洽谈工作时,因为公司不能满足客户的两个需求,这位客户突然站起来对着萱萱破口大骂,萱萱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呆若木鸡地缩在那里。幸好,周围同事及时赶来帮助萱萱解了围。

对于客户的情绪失控和无理取闹,萱萱感到十分委屈,同事们也都挺理解和同情萱萱的,都会安慰她几句。但几个月过去了,萱萱依然会不时地提及自己被客户骂的事情,说着说着眼泪都出来了。渐渐地,同事和朋友们听得有点不耐烦了。其实本来也没多大的事儿,况且做销售的,谁还没有挨过客户骂呢?每每此时,大家就会借机岔开话题,平时也不爱跟萱萱聊天了。

萱萱很困惑,自己明明受了很大的委屈啊,同事和朋友们为什么疏远自己呢?

无端遭到客户的辱骂,对于萱萱来说是一种心理创伤,萱萱采取的解决方法是向别人倾诉。遇到烦恼及时向他人交流倾诉,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宣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理清思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为走出困境采取有效方法。

可几个月来,萱萱一直都在用同样的方式重复同样的故事。故事中,她一直都是一个受害者,那么无助、那么弱小、那么被动。面对萱萱的倾诉,同事和朋友们一次又一次地给予她同情和关爱,可下一次,萱萱依然继续索要同情和关爱。她就像个一直坐在地上大哭不止的孩子,再有耐心的家长恐怕也会失去耐心了。

讲故事的过程其实是直面创伤事件的过程,也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与追问过程。如果像萱萱一样,每次都讲一个故事,人生就像被定格在了发生创伤的那一瞬间,一个被動、失败、无助、弱小、痛苦的位置,每讲述一次,就体验一次创伤;时间远去,人却依然是创伤时的那个人,甚至比受创伤当时的痛苦还要增加许多。而一遍遍的讲述,给予的关爱又没能让当事人解脱痛苦,也让倾听者们感到无助、无力与厌倦。

故事也可以有不同的版本,就像我们看一幅画,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解读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创伤事件的理解、关注的点及意义的解读,都是可以变化的。有了这些变化,新的故事就被创造出来了。创伤还是原来的创伤,人却不再是那个处于创伤中的人了。

一个人怎样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关注的内容,对细节的解读,往往展示着这个人是个怎样的人,同时也预示着这个人将成为怎样的人。

有些人沉溺于创伤一蹶不振,另一些人却能越挫越勇。创伤事件还可以助人成长。研究表明,创伤事件会激发人的弱小感、无助感。另外,当事人凭借努力渡过难关后往往发现,其实自己比想象中的更强大,因此变得更坚强和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今后的事情,从而变得更加积极。

随着时间的过去,影响人们的并不是创伤本身,而是对创伤事件的解读。

所以,创伤过后,做个受害者,还是成为成长者?

猜你喜欢

萱萱弱小同情
强大与弱小
我家的多肉
不该有的同情
对人世的告白(组诗)
你的脸像水蜜桃
Apologizing
同情
柴的嘲笑
动物神奇脱身术
中国人同情苦难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