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历史人物素材 重构创新历史课堂

2019-09-20汤敏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8期
关键词:顾维钧外交情怀

汤敏

[摘 要] 史学家李剑鸣说:“历史学首先是人文学。它关心的是人,研究的是人,探讨的是过去的时空中人的思想、观念、行为及其意义”。历史教育的本质和归宿是价值观教育,历史人物身上彰显的人性光辉和个性品质,是培育学生人文情怀,创新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 历史人物;课堂教学;人文情怀;思维能力;育人价值

一、挖掘历史细节,培育人文情怀

细节看似平淡无奇,却有着见微知著的作用,以历史细节为支撑,教学过程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执教“抗日战争”时,为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笔者选取了两则材料:一是戴安澜将军的照片,二是戴安澜将军为国捐躯前的绝笔家书。通过呈现照片,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戴安澜是中国远征军殉国的最高将领。1942年,他率领远征军先头部队开赴缅甸,紧急支援盟友英军,率部同装备精良的日军苦战12天,以寡敌众,歼敌5000人。终因孤军作战,最终壮烈殉国,年仅38岁。他在离世前留下的“绝笔家书”,今天读来,仍旧令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

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东瓜即同古城),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

安澜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通过历史细节再现,学生读出了将军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同时深刻感悟到一名铁血战士以身殉国的毅然决然,此环节以情感体验唤醒学生内心的历史认同,涵养了人文情怀。

二、甄选“新”材料,重构历史认识

所谓“新”材料,是指那些学生很少听闻,易与已有认知发生冲突和碰撞的素材。通过呈现新材料,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进而丰富升华其精神世界。在执教近代中国外交专题复习课时,笔者首先播放电影《我的1919》片段,以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为焦点,以“弱国有外交”为主题,设置历史情境,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思维。随即,以顾维钧的外交活动为载体,完整呈现他早年求学经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期间、九一八事变之后、联合国成立大会期间的外交活动。以人带事,帮助学生厘清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至抗战结束后中国外交大事的纵向发展线索,培养学生宏观学习历史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顾维钧,笔者还补充了如下史料。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

——《顾维钧回忆录》

通过多种类型史料的呈现,实现了历史人物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引导他们跳出思维定式,理性认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内涵,学会“在证据中重建过去”,同时真正将立德树人的宗旨落到实处。

三、发挥学生潜能,反哺课堂教学

了解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执教人教版选修四“中外歷史人物评说”时,笔者尝试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研读名人传记,拓宽视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选历史人物进行讲述,曹操、于谦、詹天佑、周恩来……在此基础上举办了题为“品历史人物,思现实人生”的学生大讲堂专题系列讲座,通过感悟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在前人的思想和命运中反思、追问并丰富自己的思想,从中汲取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获得精神成长。例如:主讲学生以“知人论世—以诗辩人—以史识人—以史明智”为线索对这位明代贤臣于谦做了深入细致的剖析,讲解中配以大量诗歌、图片,引人入胜,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听众兴趣盎然。最后,他引入《石灰吟》,用“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对于谦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

活动立足创新教育思想,积极推动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多元化,有利于构建更加开放、富有个性和生命活力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特色。

在历史教学中,从“人”的视角出发创新重构课堂,通过历史人物的思想及行为,传递“人文关怀”,这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归宿,也是广大历史教师的时代使命与担当。

参考文献:

[1]曾小珠.加强历史人物教学增强历史熏陶价值[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84.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顾维钧外交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月光枕落橘子海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著名外交家顾维钧为何长寿?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顾维钧的四次婚姻
“五老”情怀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