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摭探

2019-09-20刘雷赵娟

成才之路 2019年23期
关键词:大学生影响

刘雷 赵娟

摘 要: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不断增强,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情绪的调节和压力的释放,也是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这一课题加以研究,探寻其中的关系,并提出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心理幸福感;影响;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3-0005-02

随着阳光体育工程的大力推进和落实,提高全民身心健康水平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由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成为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过程中,体育锻炼是绝佳的途径之一。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采取正确的锻炼方式,能够增强心理幸福感。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不断增强,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情绪的调节和压力的释放,也是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问卷调查法探究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进而探寻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体育锻炼是大学生增强身体素质、调节自身情绪、增强身体机能的重要途径,合理开展体育锻炼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里的合理开展体育锻炼,是指要选择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如果大学生采取的体育锻炼方式不当,就会使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使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不够强烈,以致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就会产生失望的心理,不能产生心理幸福感。反之,如果大学生采取的体育锻炼方式得当,就能够适应运动负荷,产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身心得到愉悦的同时,心理幸福感随之产生并不断增强。

二、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1.实验前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现实状况

本课题研究以××高校5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调查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情况。本实验为期12周。实验前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现实状况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中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式的选择上不是以日常关注度、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体育锻炼方式的功能为依据的,他们对自己体育锻炼方式的认识很模糊。由此,体育锻炼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其中,持有“日常不关注自我锻炼方式”“不能承受体育锻炼方式运动负荷”“不确定体育锻炼方式功能”三种态度的大学生分别占实验总人数的46.55%、50.00%、39.66%,这说明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后的心理幸福感不够明显。

2.实验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潜在表现

在为期12周的实验之后,实验对象心理幸福感的潜在表现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各项指标能够看出,他们在选择体育锻炼方式上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这是心理幸福感增强的潜在表现,具体调查数据如表2所示。

根据表2中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为期12周的实验后,能够围绕关注度、运动负荷、体育锻炼方式功能三方面选择体育锻炼方式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多数大学生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能够承受的、能够达到锻炼目标的体育锻炼方式,进而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情绪调节、增强身体素质,这恰恰是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增强的潜在表现。

三、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路径

1.选择日常关注度较高的体育锻炼方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是人们根据自我身体需要所进行的自我锻炼,有助于消除疲劳、调节情绪,提高身体健康程度。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成为高等院校日常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加强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兴趣与爱好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所在,他们只有选择自己关注度高的锻炼方式,才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增强心理幸福感的目的。为此,对对抗性运动项目比较关注的大学生,可以选择篮球、足球等作为体育锻炼的方式,在东北等气候寒冷的地区可以选择冰球作为体育锻炼的方式。对重竞技类运动项目比较关注的大学生,可以选择摔跤、柔道、跆拳道等运动项目作为体育锻炼的方式。对休闲娱乐类运动项目比较关注的大学生,可以选择轮滑、游泳、登山、徒步等运动项目作为体育锻炼的方式。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锻炼方式后,大学生就会燃起体育锻炼的热情,就会在挥汗如雨的运动过程中寻找到心理幸福感,并不断增强这一心理感受。

2.根据运动负荷确定体育锻炼方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

运动负荷,亦称“运动量”“运动刺激”,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个方面。大学生在选择体育锻炼方式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能够承受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有多大,由此确定体育锻炼的方式。大学生只有清楚自己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才能据此选择和确定体育锻炼方式,才能通过恰当的体育锻炼满足身体需要,愉悦身心,不断提升心理幸福感。例如,大学生如果认为自己的心理负荷承受能力不足,但可以承受较强的生理负荷,同时在对抗性项目上关注程度较高,那么就可以选择足球运动作为体育锻炼的方式。大学生如果认为自己能够承受较大的心理负荷,但生理负荷承受能力不足,同时在对抗性项目上关注程度较高,则可以选择棒球运动作为体育锻炼的方式。这样,大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就能够使身体机能得到调节,使心理承受力得到有效保证,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能增强,最终使自己的心理幸福感油然而生。

3.围绕体育锻炼功能选择锻炼方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

大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之所以没有产生心理幸福感,或者心理幸福感不明显,是因为体育锻炼的效果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很多大学生认为在体育锻炼之后应该能达到放松心情、调节情绪的目的,但实际上只“收获”了体育锻炼后的疲劳感,这使得幸福感无法产生。为避免这一情况,除了选择日常关注度较高、符合自己运动负荷的体育锻炼方式外,大学生还应该明确自己对体育锻炼的预期目标,并围绕体育锻炼的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这样,大学生就会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体育锻炼预期目标,收获自己所期望的结果,心理幸福感也会随即出现并不断提升。例如,大学生如果想通过体育锻炼放松身心,那么就要明确体育锻炼娱乐身心的功能,选择游泳、轮滑、登山等体育锻炼方式。这些体育锻炼方式的运动负荷相对较小,但是依然可以达到健身目的,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大学生放松心情,释放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进而增强心理幸福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选择日常关注度较高的体育锻炼方式,根据运动负荷确定体育锻炼方式,围绕体育锻炼功能选择体育锻炼方式,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最为有效的路径,也是大学生用理性思维参与体育锻炼并能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渠道。探究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学者从各个角度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最终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凌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学习生活满意感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

[2]程俞亭.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6).

[3]韩会君,段清婷.大学生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广州體育学院学报,2012(06).

[4]臧振力.大学生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大学生影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