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研究*

2019-09-19张东月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年8期
关键词:洛阳市洛阳资源

张东月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9)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进而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旅游是人们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绝佳选择[1-3]。近些年,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创新的旅游形式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4-5]。中国的乡村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文化和乡村聚落景观[6-7]。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农村空心化严重,经济缺乏活力[8]。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农村问题已经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9-11]。乡村旅游是旅游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旅游对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2]。乡村旅游虽经过多年发展,但是缺乏有效引导,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13]。因此,对乡村优秀的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和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建立在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之上的,目前各地的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盲目跟风,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当地的旅游开发。胡粉宁等[14]根据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属性、特征和赋存状况对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价,通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为陕西省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李会琴等[15]对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四季赏花资源、水乡风光等乡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并从乡村旅游资源结构、等级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建议。于霞[16]通过分析乡村旅游的资源特征及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查阅发现,目前并无对洛阳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的研究,文章从洛阳市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出发,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研究,旨在综合分析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以对其开发利用提供全新的参考路径。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洛阳地处河南西部山区,洛水之北,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有着悠久的建城史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发现了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洛阳历史遗迹景观众多,有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著名景点。洛阳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河湖瀑布、溶洞温泉等自然景观,有白云山、花果山和伏牛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兼具雄、险、奇、峻、秀等特征,更兼具南北自然风光之神韵。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文化丰富多彩,如今洛阳牡丹产业初具规模,有邙山万亩牡丹产业带和洛南隋唐城遗址万亩高效农业观光园等牡丹产业园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洛阳牡丹已成为其重要的城市名片,享誉中外。

洛阳是一座风光秀美、独具魅力的城市,现有A级旅游景区39处,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6家、3A级景区15家。2015年,洛阳游客人数增长10.1%,其中入境游客100.4万人次,增长19.6%。旅游总收入增长29.8%,创汇收入3.09亿美元。自1983年以来,洛阳对杜丹文化进行创新和推广,至2010年已成功举办了28届洛阳牡丹花会,成为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洛阳的旅游开发逐渐完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该文对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研究,对其资源的要素价值、资源开发条件和社会效应3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

1.2 数据来源

该文研究数据源自(1)河南省统计年鉴2017和洛阳市201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河南省乡村旅游网和洛阳市旅游网关于洛阳乡村旅游资源的统计及描述。(3)国家农业部与旅游局官网关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评选结果公示。

2 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洛阳是国际化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参考国际分级标准,以主类、亚类和基本类的从属关系构建洛阳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依据乡村旅游资源所体现的价值和功能,并结合资源的类型、特色、丰富程度等为标准进行划分[14-15],其中包括5个主类, 12个亚类, 35个基本类,采用字母对系统进行编号,例如BBA代表第二个主类下的第二个亚类的第一个基本类型(表1)。五大主类分别为乡村民俗资源、乡村名人资源、乡村聚落资源、乡村历史遗址和自然资源,基本类的选取较为全面的概括了洛阳乡村旅游的资源禀赋,分类基本涵盖了洛阳乡村独有的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可以更直观的对洛阳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研究。乡村民俗资源、乡村民人资源、乡村聚落资源和乡村历史遗址属于人文资源范畴,对洛阳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借鉴价值,在基本类中,人文旅游资源占总数的71%。

3 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对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需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的选取过程中,依据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禀赋特征以及综合性、实用性、科学性等原则,构建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上述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以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开发条件和社会效应构成评价综合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及综合层3个部分在洛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指标的选取,共包含15个具体指标,构成一个梯级的、相互联系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表2。

表1 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主类亚类基本类代表单体乡村民俗资源A精神民俗AA特色文化AAA河洛文化、牡丹文化民间艺术AAB河洛大鼓、唐三彩烧制技术传统节日AAC洛阳牡丹文化节物质民俗AB特色美食ABA洛阳水席、四镇桌文化产品ABB洛阳澄泥砚、洛阳牡丹石乡村名人资源B人事记录BA名人名家BAA杜康、白居易名人文化BB名人故居BBA金谷园、杜甫故居书院BBB洛学书院名人事迹BBC洛阳纸贵、偃旗息鼓乡村聚落资源C聚落景观CA民俗文化村CAA伊滨倒盏民俗文化村特色小镇CAB汝阳杜康小镇田园综合体CAC中国洛阳薰衣草庄园休闲农庄CAD银杏温泉度假山庄历史文化公园CAE丝绸之路公园、洛浦公园乡村历史遗址D历史古迹DA古城遗址DAA二里头遗址、商都遗址石窟DAB龙门石窟、西沃石窟墓群遗址DAC东汉皇陵、曹魏皇陵宗庙祠堂DAD城隍庙、周公庙、关林红色遗址DAE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历史文物DAF夏朝铸铜器、汉代绿釉陶遗址公园DAG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民俗古建筑DB会馆DBA山峡会馆、潞泽会馆道观寺院DBB上清宫、白马寺景观附属建筑DC亭台楼阁DCA乐天堂、松风亭博物馆DCB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博物馆自然资源E景区公园EA植物造景公园EAA神州牡丹园湿地公园EAB伏牛山滑雪场森林公园EAC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利风景EAD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地貌资源EB峡谷EBA龙潭大峡谷山川瀑布EBB白云山、老君山岩洞EBC巩县雪花熔岩洞、鸡冠洞水域景观EC湿地ECA孟津黄河湿地河流ECB洛河、瀍河自然意境ED意境景观EDA洛浦秋风、邙山晚眺

3.2 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问卷形式单独向当地农业院校教授、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等50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家进行咨询,通过专家对各个指标的打分情况整理得出准则层和指标层各因素间的重要程度参数,构造最终判断矩阵表3~6。

表2 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综合评价层评价因子层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A资源要素价值B1景观知名度C1资源奇特度C2资源丰富度C3资源完整性C4文化研究价值C5资源开发条件B2旅游基础设施建设C6交通便捷性C7旅游管理服务C8政策支持C9可参与性C10社会效应B3教育性C11休闲性C12乡村扶贫效应C13乡村就业率C14美丽乡村建设C15

表3 判断矩阵A

AB1B2B3B1135B2 1/312B3 1/5 1/21

表4 判断矩阵B1

表5 判断矩阵B2

表6 判断矩阵B3

3.3 计算判断矩阵因子权重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分配。计算过程为:

①将A的元素按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即求:

(1)

②然后将处理后的判断矩阵按行进行求和:

(2)

③最后将向量做归一化处理:

(3)

4 结果与分析

4.1 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对专家打分结果进行整理,通过公式(1)(2)(3)计算出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表7)。在评价综合层中, 3个部分的权重分布情况为资源要素价值(0.647 9)>资源开发条件(0.229 9)>社会效应(0.122 2); 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指标有文化研究价值(0.136 7)、乡村扶贫效应(0.131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0.126 5)和资源丰富度(0.093 1)。处于第二层次的指标有美丽乡村建设(0.090 2)、旅游管理服务(0.087 6)等排名在5~10的指标。处于第三层次的指标有教育性(0.033 7)、资源完整性(0.172 0)、可参与性(0.028 6)等排名11~15的指标。

表7 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

综合评价层B权重评价因子层C权重单排序权重总排序排名资源要素价值B10.647 9 景观知名度C10.143 70.047 9 9资源奇特度C20.061 70.020 6 15资源丰富度C30.279 30.093 1 4资源完整性C40.105 30.035 1 11文化研究价值C50.410 10.136 7 1资源开发条件B20.229 9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C60.379 40.126 5 3交通便捷性C70.114 40.038 1 10旅游管理服务C80.262 80.087 6 6政策支持C90.157 70.052 6 8可参与性C100.085 70.028 6 13社会效应B30.122 2 教育性C110.101 00.033 7 12休闲性C120.069 00.023 0 14乡村扶贫效应C130.393 90.131 3 2乡村就业率C140.165 30.055 1 7美丽乡村建设C150.270 70.090 2 5

4.2 结果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在评价综合层中,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大,说明在洛阳市的乡村旅游发展中,资源是最重要的特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洛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相较与其他城市具有鲜明的特色,构成资源要素价值层指标中文化研究价值权重最大,由此看出,乡村文化资源的价值的深度挖掘是洛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资源开发条件和社会效应的权重较低,不是说其不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乡村旅游发展时间较短,属于开拓创新领域,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带动效应还不完善和明显; 洛阳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缺乏有效产业整合。从综合层3个部分的关系看,旅游资源要素价值的有效开发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反过来又为资源价值的深度开发提供支撑,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在指标层中,文化研究价值、乡村扶贫效应、基础设施建设的权重处于第一层次,说明应重点加大洛阳市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乡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第二层次的指标反映出洛阳市乡村旅游发展应加强管理服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依托牡丹等优秀创意文化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提高乡村就业率。教育性和休闲性等处于第三层次的指标权重较低,一方面是洛阳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资源丰富且具有很高的国际和国内知名度,旅游业发展迅速,其教育性、休闲性和可参与性已较完善,另一方面是洛阳作为国际旅游城市,旅游产品丰富多彩,牡丹文化节更是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但从整体发展来看,洛阳乡村旅游发展受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制约较大,因此应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旅游就业率。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通过对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以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1)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占基本类的71%,具有极强的开发潜力。(2)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的价值是洛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3)洛阳乡村旅游发展受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制约较大。

5.2 讨论

乡村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条件,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旅游资源的优势,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最大化。通过对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研究发现,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人文资源,其中乡村名人文化和乡村历史遗址等文景观是洛阳市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洛阳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称,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和众多优质的旅游产品,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其开发需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正真意义上的旅游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基于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从指标权重的分布来看,资源要素价值是洛阳市乡村旅游开发的内在优势,需重点对其文化价值进行深度来发。乡村旅游发生在农村地区,重点是要能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乡村旅游来增加村民收入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而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刺激可以弥补社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对乡村环境和精神面貌的整体提升,融入乡村旅游的概念对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洛阳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景点众多,如何结合现有的旅游产品来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决策者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当前全国各地进行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特色小镇的评选竞争激烈,这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洛阳市应抓住机遇,从自身的优势资源和文化特色进行创意规划,制定适合自身的旅游主题。洛阳牡丹甲天下,栽种历史悠久,牡丹文化节更是驰名中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洛阳乡村可以依托牡丹文化进行创意开发,再结合其他旅游主题制定独特的旅游路线。另外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重点加强旅游管理服务和村民职业培训来避免过度竞争对资源和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洛阳市洛阳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洛阳正大剧院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花开富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洛阳市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