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的应用

2019-09-18王文净

关键词:公共服务互联网+互联网

王文净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落地见效,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论文简要探讨了“互联网+”在防震减灾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防震减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些许意见和建议。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for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cannot be achieved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in the field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and prospects its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vide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关键词】“互联网+”;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应用

【Keywords】"internet+";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public services;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7-0137-02

1 引言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逐渐开始在防震减灾事业中应用,对我国传统的地震预测等一系列工作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互联网+”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的应用

2.1 地震信息速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互联网快速播报地震信息已经十分常见,能够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对地震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在灾情发生之后,可以做到快速响应。汶川、雅安、宜宾等地震发生后,通过地震速报、地震预警等相关软件程序,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地震信息,最终为地震灾区的人民群众赢得宝贵的抢险时间[1]。

2.2 地震数据即时服务

互联网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能够将信息进行快速地传递,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而对于地震数据来说,最有意义的就是将实时地震数据及时向群众通报。我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启动,据了解在项目建成后,2023年将在全国形成地震预警能力。现阶段,许多地区的地震台能够做到一旦监测到地震信息,利用互联网做到信息的自动触发和实时处理,第一时间将数据推送给信息接收终端。四川宜宾地震发生前,成都市民提前61s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为部分群众应急避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3 群测群防工作

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群测群防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一些地震活跃地区来说,仅仅依靠有限的地震台是很难做到全面预测的,互联网的出现为群测群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建立“三网一员”工作体系,让群测群防工作更加数字化和信息化,从而让防震减灾工作变得更加准确和快速。

3 防震减灾科普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及时性、碎片化、形象化等特点。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突破地域限制,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电话、信息家电、移动通信等多种新旧平台,第一时间将宣传信息向社会公众传播。一方面增添了科普宣传工作的活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了公众的应急避险知识水平和能力,防震减灾宣传效果得到大大提升[2]。

4 “互联网+”背景下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创新

4.1 加强防震减灾事业的顶层设计与规范化管理

随着社会日益发展,公众对于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就了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为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能量,成为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电子化的重要驱动力。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若想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加强防震减灾事业的顶层设计与规范化管理,坚持系统、适应和可及原则。一方面,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必须要注重上下的协调联动,注重调动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上下有效地互动;另一方面,对于基层的地震台,要制定相应的服务指标和参照依据,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预报地震信息。

4.2 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政府部门科学合理地应用互联网技术,努力促进防震減灾事业的发展,重视相应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加强防震减灾网站服务能力建设,真正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桥梁”。不仅可以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且拉近了政府与公众的距离,便于听取公众的意见和愿望,保证在地震发生时,迅速做出有效反应,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使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进来。同时,协调组织多家单位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地震应急桌面演练、地震观测设施及环境的保护工作,从而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4.3 促进防震减灾事业落地见效

“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信息孤岛问题有了新的解决途径,政府部门可以运用这一理念,将“云服务”的运作模式应用到防震减灾事业中,将相关的数据信息上传到云端,使得各个相对独立的政府部门间实现共享信息。同时,作为端口的管理部门也可以从云端下载相关的信息,更好地提升防震减灾部门的服务能力。“云服务”作为防震减灾各部门信息交流的手段,能够促进各部门间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同时提升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除此之外,还要开展相关应用功能的宣传工作,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让群众了解相关应用功能的使用方法,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真正落地见效。

5 结语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一种新技术的诞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网络的互联性、快速性和高效性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总之,必须要将互联网技术不断应用到防震减灾事业中,从而有效地提升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闫东玲,游英,刘俊,等.“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4):325-329.

【2】李晓丽.移动互联网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原地震,2014,26(1):114-115.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互联网+互联网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