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投喂及越冬对草鱼幼鱼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19-09-18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草鱼饥饿越冬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沐璟玮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李鹏程,姚峰,岳鼎鼎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陈路

(农业农村部华南水产与畜禽饲料重点实验室,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湛江 524094)

杨严鸥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在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中,鱼类的细胞内会产生少量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但当遇到各种胁迫时,活性氧自由基则会过量产生[1,2],这些自由基对生物机体产生一系列损伤,例如引起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改变生物膜结构和功能[1~3]等。为了抵抗这种损伤,生物体内进化出了有效的抗氧化系统[4,5],而营养不足会影响鱼类的抗氧化指标。谢雨欣等[6]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黄颡鱼幼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Dong等[7]研究了饲料蛋白质不足对黄颡鱼幼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温度变化也会影响鱼类的抗氧化指标;郭勤单等[4]研究了温度应激对褐牙鲆幼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彭婷等[5]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冯广朋等[8]研究了温度对中华鲟幼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但是鱼类在生长过程中往往经历不止一种环境胁迫,例如一些鱼类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摄食不足后就进入越冬期,在这种情况下,其抗氧化指标如何变化还不太清楚,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以更多地了解胁迫条件下鱼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为此,笔者以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草鱼(Ctenopharynodonidellus)为试验鱼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饲养设备为循环水养鱼系统。水源为曝气自来水,中央净水系统主要使用沸石、活性炭等净化水质。水族箱单个规格为60cm×60cm×60cm(长×宽×高),盛水180L,单箱循环水量1.00L/min;罗茨鼓风机接通风管再接散气石对水箱充氧,每隔5min充气2min。试验期间水体总氨氮质量浓度低于(0.12±0.02)mg/L,溶氧量大于6.2mg/L,pH 7.2±0.1,电热棒与空调控制水温(25±1)℃,日光灯8:00~20:00照明。室内配备2台抽湿机抽出水气,维持空气干燥。

试验鱼购自安徽合肥市渔场,为当年鱼种,实验室暂养7d以上。暂养期间所喂饲料与试验饲料为同一种配合饲料,配方参见文献[9],配制时将原料磨成粉状物,混匀后经饲料机制成粒径1.5mm颗粒,65℃烘干后于-20℃保存。

1.2 试验方法

养殖试验于10月至12月进行。试验设4组,每组4个重复水族箱,共16个水族箱,先将鱼饥饿24h再随机取样称重分箱,每箱30尾鱼。第1组每天投喂,第2、3、4组分别喂6、5、4d后再分别饥饿1、2、3d;4个组分别以S0(对照组)、S1/6、S2/5和S3/4表示。每天上、下午各投过量饲料1次,1.5h后回收残饵。

养殖8周后,将鱼饥饿24h,称重每箱鱼体重,取7尾鱼置于冰盘取肝胰脏,等量混合后-80℃保存以测定抗氧化指标。水温逐渐下降到室内自然水温,经56d越冬(室内自然水温4~9℃)后用上述方法取肝胰脏,保存以测定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维生素E(VE)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试剂盒进行测定,具体测定方法按照试剂盒的说明进行。

1.3 数据分析

描述性统计值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后进行组间差异的多重比较(Duncan’s procedure)。显著性水平设置为α=0.05,统计软件为SPSS 16.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投喂模式对草鱼终末湿重及干重的影响

试验中无鱼死亡。由表1可知,S1/6和S2/5的终末湿重和干重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S3/4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不同投喂模式对草鱼终末湿重及干重的影响(平均值±标准差)*

注:同列数据上标字母不同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

2.2 不同投喂模式对草鱼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越冬前与越冬后,不同饥饿处理对SOD活性都没有显著影响,但越冬前有先下降后再上升的趋势(P>0.05);CAT活性越冬前均显著高于越冬后,随着饥饿时间增加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趋势也不同,越冬前饥饿时间越长则CAT活性越低(P<0.05),越冬后则CAT活性则显著上升(P<0.05);MDA与VE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越冬前两者的含量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显著上升后再下降,越冬后则是显著下降再上升(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越冬前随着饥饿时间增加均显著上升后再下降,越冬后则是显著上升(P<0.05)。

表2 不同投喂模式对草鱼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注:同行数据上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不同处理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同一处理组越冬前后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VE是重要的抗氧化剂,草鱼饲料中添加VE能促进生长,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15],机体内VE蓄积量的增加可抑制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使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降低[16]。该研究中,越冬前S1/6和S2/5组的VE含量上升,这可能表明一定的饥饿胁迫能激发VE含量,在CAT酶活性降低时能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MDA是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终产物之一,能与蛋白质的游离基作用,导致细胞损伤,其含量的高低能反映机体细胞受自由基攻击的严重程度,因此被当作是一种细胞膜氧化损伤的指示物[17]。本研究中,间歇性饥饿处理导致越冬前3个试验组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鱼体处于一定的氧化胁迫状态,对瓦氏黄颡鱼[11]研究也表明,饥饿导致瓦氏黄颡鱼肝脏的MDA含量显著上升。越冬后,对照组、S1/6与S2/5组的MDA含量均显著下降,这可能与鱼体整体的代谢水平下降有关,但S3/4组的MDA显著增加,原因可能是S3/4组的投喂方式对鱼体抗氧化机能损伤过大,越冬导致这种后果表现出来,抗氧化系统不能更为有效地清除鱼体产生的自由基,导致MDA含量上升。

GPX以谷胱甘肽为底物清除H2O2,是一类具有明确酶活性的硒蛋白,它通过催化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为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使有毒的过氧化氢及脂质过氧化物还原为无毒的羟基化合物,从而保护细胞膜结构及功能不受过氧化物损伤及干扰[18,19]。该研究中3个试验组的GPX活性在越冬前后基本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应该是环境胁迫的激发所致[19]。

该研究结果显示,养殖投喂阶段结束时,S1/6组和S2/5组的湿重与干重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饥饿时间最长S3/4组体重未能赶上对照组,这表明适当的间歇饥饿不会影响草鱼的体重生长,但无论何种间歇饥饿都会导致草鱼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下降,经历越冬后,与连续投喂的对照组相比,3个间歇投喂组仍然保持抗氧化应激状态。

猜你喜欢

草鱼饥饿越冬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向着“零饥饿”的目标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饥饿的地鼠
屋檐下的小草鱼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