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歌曲演唱中的音乐修养

2019-09-17金王倩姝

北方音乐 2019年16期
关键词:晚晴

金王倩姝

【摘要】歌唱艺术就像是金字塔,而对于歌唱艺术而言,“修养”就是塔基。中国古诗词歌曲高雅、凝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它凝聚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晚晴》是许树坚、刘小明在唐代诗人李商隐诗词的基础上加以谱曲,并由严冬加配伴奏完成的一首女高音独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本文是择取古诗词歌曲《晚晴》,以其为例,围绕词曲及创作背景等来分析古诗词歌曲中的音乐修养。

【关键词】《晚晴》;音乐修养;古诗词歌曲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音乐能够表达和传递人的思想情感,歌曲演唱或声乐是一种传达情感最为直接的艺术形式。一个人无论是在艺术知识方面还是为人处事方面,其“修养”越高,他对音乐认识的视角和理解就会越有深度,从而更好地演绎作品。“音乐修养”是演唱者作品音乐表现的基石,包括对作品创作背景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音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音乐作品的表现能力等方面。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以古诗词歌曲《晚晴》为例,重点诠释其针对于音乐修养的把握。

一、音乐审美和鉴赏

对于作品的审美及鉴赏和审美能力是在长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不断感受美、发掘创造美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对古诗词歌曲节奏、速度、调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辨别,准确地利用人声传递作品中内含的情感,才能创造出打动听众心灵的音乐。这种音乐的听觉和情感的把控能力都是音乐审美能力的表现;其次,歌唱者要在了解词曲作者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对歌曲有自己的理解,并且拥有鉴别音乐美丑的能力。

《晚晴》本是一首五言律诗,在对歌曲《晚晴》的旋律速度等音乐要素及其音乐风格有充分了解之后,才能确定用什么样的声线去呈现作品。有的作品需要细腻柔和的声线;有的作品需要激昂高亢的声线,这都要根据作品需要作出调整。歌唱者只有做到词曲的有机结合,对中国古诗词歌曲多听、多看、多想、多唱,才可能拥有良好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二、创作背景理论知识的掌握

(一)《晚晴》的创作背景

《晚晴》是由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八四七年)所写。李商隐从开成三年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以后,便陷入了党争的狭谷,期间他一直遭到牛党的排挤和嫉恨。因环境所迫,他不得不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去桂林并在其幕府担任幕僚。离开长安那个是非之地,也能让他免受他人白眼,精神上得到暂时的释放,心情尤为舒坦。作为在人生中受尽压迫、历经坎坷的他,心境也变得明亮了起来,并写下了这首充满乐观精神的诗作。

(二)《晚晴》的词义分析

《晚晴》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后经许树坚、刘小明谱曲,严冬配伴奏。这首诗整体给人的感觉诗人都在写景,但每一句都给读者传递了一种乐观明朗、积极向上的情绪。第一句的前半句“深居”和“夹城”其实是在写诗人自身的一个生活环境;而后半句“清”和“夏”又指明了第二句中“晚晴”的所处时节,达到时间和地点自然统一;第二句中的“幽草”和“晚晴”相呼应,历经风雨日晒、不被人关注的小草,遇上让它沾沐余辉、增添生气的“晚晴”。此处诗人还特别写到“怜幽草”和“重晚晴”,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诗人触景生情的心理状态;第三句从侧面描写“晚晴”的环境,从高阁眺望雨后天晴的景象,余晖洒在小窗上,再次注入了一线光明。诗人本句用了“微注”一词,更加体现出仅仅是阁楼斜射的一点点微光,也能给人带来慰藉与希望;最后一句“越鸟”“归飞”,宿鸟归飞回巢,通常都是充满愁绪的象征,在此处却是一种轻松喜悦情绪的体现;这一句中“越鸟”眼前已有归身之所,心境也更加放松,似乎就是此时诗人的化身。晚晴很美却很短暂,它代表着一天的时光即将结束,人们谈起时往往充满伤感与惋惜,而诗人看到的只有它的美妙,并强调了“重晚晴”。整首诗都能体会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以及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演唱者只有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深刻的理解,深刻體会作者的心境和作品所要传递的内涵,才能诠释出优秀的作品。

三、《晚晴》的演唱表现和音乐分析

(一)《晚晴》的曲式分析

这是一首并列单二部曲式,f小调的歌曲。乐曲使用了2/4和4/4的混合拍子。乐曲中大多使用弱起、切分附点节奏,且节奏的转变复杂多样;旋律多为级进,上下游动的旋律曲线,力于追求诗歌的韵律美和吟诵性。钢琴伴奏运用了一些具有民族意味的音乐织体渲染诗歌的意境,同诗词间融会贯通,向人们展示了诗歌艺术及对人生的感悟,传递了一种对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从和声进行上分析,多采用I-v-I的进行,钢琴伴奏在前奏部分以十六分音符进行为主,旋律清晰自由,色彩丰富。在进入乐曲之前,伴奏织体转换成2/4拍,强有力地营造了诗词意境,烘托了歌唱声部。上下平稳游动的旋律,搭配切分和附点节奏,以及每一乐句尾字上延续的旋律曲线,都充分体现出诗歌的吟诵美、韵律美。全曲可分为A、B两段。前两句是A段,五小节前奏过后,伴随着伴奏低音由弱起进入人声。前两句在节奏和旋律曲线上都体现了古诗词吟诵性的特点,旋律自由婉转,传递出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向往。B段,歌曲进入高潮,钢琴伴奏与歌曲旋律紧密连接,休止符的使用使情绪更加饱满。第三乐句的重复突出对晚晴的描绘,即使是夜晚的余晖也能带来一线光明,使人的心境更加明朗。最后乐句后半句也有一次反复,同样以弱起开始,第一次像是自然的诉说;而最后一句,旋律音调开始由下行转为上行,力度由弱渐强,且在尾音上作出了一个达四小节的变化装饰旋律。歌曲在尾音上由ff-mp-p的力度变化延留结束,更加体现出李商隐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晚晴》的演唱分析

古诗词歌曲演唱时起音非常重要,《晚晴》这首歌是以弱起开始,演唱者必须非常熟悉钢琴伴奏的旋律。弱起演唱时一定要平稳,休止时乐句要流动。歌曲中多使用十六分音符及切分节奏,使旋律更具流动性,歌唱者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控制。此外,对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咬字必须清晰,如第一句中“夏犹清”的“清”,第二句中的“天意”等,吐字要清晰,讲究归韵,旋律的音准及流畅度才能完美控制。

(三)音乐作品的表现

音乐作品的表现是呈现作品的关键一步。表演者必须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感体验和体会,通过声音、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甚至表演者穿戴的服饰等因素将作品展现出来。《晚晴》是一首以景抒情的古诗词歌曲,演唱者对此类作品的呈现必须对诗歌背景和情感主线有清晰的了解。呈现作品时,演唱者要保持舒适良好的站姿及气息控制,肩膀放松后张,脊椎和脖子都要自然挺立,根据歌词的变化,眼睛里要有景,投入到歌曲当中,才能让观众耳濡目染。

四、结语

声乐学习和演唱与音乐修养的提高紧密相关。要把作品呈现好,不仅仅是用声音将旋律唱出来那么简单,不同类型、风格的作品表现方式完全不同。一个人的嗓音条件是天生的,但音乐修养是不断积累的,演唱作品不仅仅是用美好的声音歌唱作品,更是用声音和灵魂去表现作品,对作品有深刻的体会,才能将声音、情感、肢体等付诸于对作品的表达,才能震撼人心。歌唱者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才能展现更多优秀精彩的作品。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

[2]杨曙光.中西多种风格演唱与教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1).

[3]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

[4]李秀博.如何完美表达古诗词歌曲[J].文教资料,2007 (11):124-125.

[5]姚春霞,霍雨蕾.从《阳光三叠》看我国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5).

猜你喜欢

晚晴
量子理论的奠基者——普朗克
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郁铭芳
赞《晚晴》
社会各界寄语《晚晴》
晚晴大事记
难以忘却的记忆
三十而立 《晚晴》创刊30周年
成为老同志的忠实伴侣
晚晴生活馆
盛夏晚晴天(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