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新时代地方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2019-09-17孟芊汝

山西农经 2019年11期
关键词:泰州文化

孟芊汝

摘 要:新时代以来,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单纯物质生活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弘揚优秀文化再一次被推到历史的台前。以泰州市为例,深入分析泰州优秀文化发展现状,探寻地方文化自信普遍缺失的深层原因,提出重塑地方文化自信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文化自信;文化品牌;文化产业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1-002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文化自信。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十九大报告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当前我国文化自信建设还存在诸多困境,文化自信缺失现象依然严重。这不禁引发考:重塑文化自信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利用中华优秀文化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到苏中文化名城泰州进行调研,希望能从这里找到新时代地方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1  调研情况

谈到文化,一般会讲到3种文化形态: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革命文化;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这3种文化形态在本次泰州调研中均有所体现。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郑板桥故居为例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人,“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是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郑板桥故居坐落在兴化市东城外板桥景园,始建于清代,郑板桥中进士前居此,于1983年重修,为兴化市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坐北朝南,粉墙黛瓦,有门堂、上下屋、小书斋、小厨房等建筑,庭院清幽,兰竹萧疏,朴实无华,保持了“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凭窗可览窗前小院内竹影婆娑,充满了诗情画意,是板桥先生崇高气质的写照。板桥先生爱民如子,“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很多领导干部所推崇学习。

1.2  革命文化——以杨根思烈士陵园为例

杨根思,江苏省泰兴县杨货郎店人,革命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在军旅生涯中,杨根思先后参加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擅长爆破,多次荣立战功。1950年在朝鲜战争中他抱起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8岁。

为纪念杨根思烈士,195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其家乡兴建“杨根思烈士祠”,1970年改名“杨根思烈士陵园”。60多年来,杨根思“三不相信精神”始终响彻云霄,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1.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海军诞生纪念馆为例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江苏省泰州市白马庙诞生。为充分展示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激励和鼓舞人民发扬革命传统,经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199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在泰州市白马镇落成,纪念馆包含“人民海军诞生地旧址”和新馆两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作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战斗精神教育基地”,坚持“弘扬传统、激励后人、服务社会”的宗旨,秉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接待了大批参观者,充分利用纪念馆丰富的精神文明内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

2  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

结合整个调研过程可以看出,有2 100年建城史的泰州,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文化具有地域性,文化自信很重要的表现便是地域归属感,但从泰州人身上却很难看到这种归属感。

根据泰州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泰州市户籍人口从2015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下降趋势愈发明显。同时,泰州市常住人口在维持多年0.1%的增幅后,在2018年成为负增长。

在城市发展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泰州市形势非常不乐观。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泰州人地方文化自信缺失。

2.1  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和模仿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习惯于用物质来衡量一切而往往忽视了精神的作用。外来文化良莠不齐,很多年轻人不能辨证对待而是盲目崇拜、一味模仿,向往发达国家和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导致二、三线城市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在调研过程中,几乎所有领导干部、企业家都一再强调人才严重稀缺阻碍了地区经济发展。由外来文化冲击引起的本土文化严重不自信,很容易使地区经济发展陷入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2]。

2.2  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够深入

对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大多只停留在最浅显的表层。对优秀传统文化绝不能停留于简单了解,只有对其内涵精神进行传承,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引领价值。

在参观郑板桥故居时发现,无论是景区布置还是导游讲解,更侧重对郑板桥生平和作品的介绍,而非对板桥先生宝贵精神的宣传和推崇。大多数兴化市民知道板桥先生是兴化人,却并不了解板桥先生淡泊名利、爱民如子的优秀品质。如果连当地人都不了解这些,就更难谈及把这些精神真正宣扬出去,对中国甚至世界产生影响。

2.3  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力度不足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出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诞生过程决定了这一文化形态一开始只被亲身经历过革命改革过程的少数人所了解。想要让这些文化深入影响到每个人,需要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

以海军诞生纪念馆为例,其所接待的大多是部队官兵和相关工作者,很少有普通群众。据向讲解员了解,胡锦涛书记曾经就读的泰州中学也是不对外开放的,只接待特定团体进行参观学习。缺乏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很难把真正优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播给社会大众[3]。

3  弘扬优秀文化的对策

在认清地区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之后,如何弘扬优秀文化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泰州市当地具体情况,提出如下对策。

3.1  立足地域特色,打造文化品牌

要使本土文化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就一定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特色,避免同质化,才能在众多纷繁复杂的文化中脱颖而出。

泰州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有众多优秀的文化名人,如郑板桥、施耐庵、梅兰芳等,又有各类红色革命遗址资源,如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黄桥战役纪念馆、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处旧址等,相对于其他地方具有优势。

积极挖掘这些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的内在价值,不仅有助于唤醒泰州当地百姓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本土文化自信,为推动泰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正能量,也增进游客对泰州这座城市的认识、对泰州人民的了解、对泰州地区文化的向往。

3.2  利用先进技术优化文化传播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借助于现代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模式,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推广[4]。

一方面,要对传统的线下传播方式有所创新。口口相传虽古老但深沉,定期组织市民文化大讲堂,在丰富市民生活的同时,对其进行文化熏陶。从娃娃抓起,在孩子们的春游中添加文化培養元素。

另一方面,线上传播更依赖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相对于以往报纸、电视的线上传播形式,一些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大大加快了文化传播速度,提高了文化传播频率。

3.3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只有形成产业,才能真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文化创意可以与当地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提高产业附加值。

文化创意可以与旅游业融合。2019年4月6日,第十一届中国泰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上,泰州首次以图文、视频形式,对外发布6条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其中以“回望赤子心——红色水城之旅”这条线路最为热门。红色旅游的兴旺,不仅彰显出泰州这座城市的革命传统和红色气质,更让红色旅游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文化创意还可以与农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庄园、特色小镇等。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拉动经济增长。文化产品可以通过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注入文化要素是必要条件。文化不仅给物质产品增加了内涵,更赋予了灵魂。

4  地方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通过对泰州的实地调研,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不仅看到了地区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也看到了本土文化未来的发展前景。

4.1  从文化自信缺失原因入手,重塑地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人们对自己所属群体的价值体系及生活方式的高度认同和肯定。文化自信是从开放及包容的角度看待自身及外来文化,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文化自信缺失由外来文化冲击、文化主体意识薄弱及相关部门宣传力度不够等多种原因导致。从这些原因入手,培养年轻人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正确把握文化宣传的角度和方向,使用更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重塑国民的文化自信。

4.2  形成特色文化品牌,创新文化传播形式

要让本土文化更好地被本地人所认可、被外地人所了解,应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避免陷入同质化的陷阱。

同时,高效的文化传播模式也非常重要,既要保留传统宣传形式中好的部分,也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时代新兴的自媒体平台。泰州“红色血脉”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品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有助于本土文化更好更快地走向大众、走出国门。

4.3  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应抓住文化产业发展大势,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创新文化产业形式,注重文化产业与已有产业的有机结合。巩固和树立文化自信,发挥优秀文化的最大价值,形成文化产业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范晓峰,郭凤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7):33-37.

[2]叶丹.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N].铜仁日报,2018-08-22(2).

[3]袁浩.乡村振兴要紧抓文化灵魂[N].吕梁日报,2018-04-11(2).

[4]杨吉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自信与提升路径[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8(1):24-27.

猜你喜欢

泰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泰州港—重庆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正式开启
泰州古韵
英文目录与摘要(English Contents and Abstracts)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参天古木引出阴阳数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泰州学案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