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实践活动课“主题辐射”模式的建构

2019-09-17金晓丽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爱国诗词

金晓丽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是语文课的主要特征之一。著名思想家斯宾塞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引发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妨自问一下:培养什么样的语文能力最有价值?语文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参加语文实践获得的产物。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依赖于对语文知识系统的掌握,而是来源于生活中人情练达和世事洞明逐渐形成的具体而丰富的语言感受,这些感受通过积淀形成语文能力。可以说,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文的实践。

语文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能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现实问题是“生活世界”与语文学习严重脱节,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堂上的听、说、读、写成了学生唯一的生长因素,语文学习仅仅依靠这种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学生与自然世界隔离、与社会生活隔离等问题。许多语文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都在积极寻找能够弥补课堂教学局限性的途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语文教育”观和“三课堂”概念。“大语文教育”强调语文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其指导思想是通过一体两翼的教学结构,以语文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拓展和延伸,把学生语文学习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三课堂”以“课堂上和书本里的语文学习”为第一课堂,以“课外活动”为第二课堂,以“社会生活和社会言语实践中的语文学习”为第三课堂。“大语文教育”观和“三课堂”的出发点意在建构语文学习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里习得语言能力。社会是学生必须进入的“真情景”,只有突破语文知识世界的局限,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真实的语言实践环境以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才能实现“语文能力”和“社会实践”的和谐统一。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主题辐射”模式就是建立在大语文理念之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确立活动主题,围绕该主题将课外活动和生活实践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把“三课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交汇贯通,把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和社会融为一体,让生活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课的主要特点是学生自主地在课外进行学习,课内常常只是展示获得成果的平台,结果在课堂,过程在课外。

这一模式的环节包括:确立主题——收集资料——独立研究——交流汇报+总结收获。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课为例,教师在教过之后,发现学生对中国20世纪初的爱国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围绕“爱国诗词”这一主题开展了“主题辐射”模式下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流程为:

一、收集资料,归纳整理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在备选课题中选择一个课题,用一周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查找,也可以去图书馆,进行归纳整理反思后,将探究结果形成一份发言材料,准备在课上交流。备选课题如下:

1.中国传统爱国诗词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2.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爱国诗词产生的原因、   代表作家及其特点。

3.收集你所知道的我国古代爱国诗词的代表作,结合收集到的材料介绍其创作背景和诗词内容,可以对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和评价。

4.收集你所知道的我国现代爱国诗词的代表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对诗的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和评价。

5. 多方面收集以“爱国”为主题的作品,诗词、散文、小说等,简单介绍内容及表现手法,并与大家交流分享。

6.根据自己的选题及兴趣进行再创作,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散文。

【阐释与简评】

教材的编写初衷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以示范与引领,如果教学只是将学生局限于课本之内,学生的视野就会越来越局促。本活动以“爱国”为核心,辐射到历史、社会、家庭等多个层面,学生广泛收集材料,然后深入研究,这是做学问和进行思维再创造的最基本途径和方法。这一环节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内容只局限于语文课本的单一系统,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汇报成果,交流心得

一周后,教师将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收集上来,进行初步判定和整理,每个选题确定2到3个准备充分、有一定研究成果的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引导,既要保护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也要保护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评说,指导学生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阐释与简评】

此环节侧重主题辐射,收集资料、探索研究能力是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确立主题后,让学生在整理、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对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是语文实践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模式之一。

三、课上进行展示、交流

1.播放配乐诗朗诵《我爱这土地》,并选择学生收集的20世纪三十年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松花江上》渲染气氛。

2.主持人介绍各小组研究情况。

3.选定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实践汇报,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

(6个选题按顺序进行汇报,研究1、2课题的小组先发言,介绍传统爱国诗词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爱国诗词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然后研究3、4、5课题的小组发言,介绍、品评古今爱国诗作;最后选取小组中有自行创造爱国诗歌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学生进行点评。)

4.请学生谈谈对这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阐释与简评】

此环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可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调动起来,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和创作,感受语文课的真实而生动,美丽而自由。“再创作”是学生经过实践后对发现和掌握写作技巧和规律的一种努力,让学生创作的東西必须适合他们的年龄、兴趣、知识、能力等,学生探究和思索所得的收获也许没有形成整体的清晰的认识,需要教师及时点拨。此外,要注意落实交流展示环节,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交流,交流可以展示学生的才能,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认可,爱国情感得到升华。因此,交流和创作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

以“主题辐射”模式构建开放的语文实践课堂,课例所确立的中心“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恰当的。首先,学生已经在课堂上学习了多首爱国诗,有了感性认识;其次,对于“爱国”,学生已经有了较深的认知,所以课题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再次,以“爱国”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初步感知、基础认知、探索空间,这些构成了“主题辐射”的必要条件。

语文实践活动让语文教育重返生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整个活动是学生了解历史、深入社会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语文、语言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

怀特海说:“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语文教学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关注学生对人生方向的思考。构建语文课程的实践化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建构,意义就是为了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让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回归生活语文,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是语文实践活动建模的基本出发点。上好语文活动实践课关键在于搞好实践活动的设计,精彩的活动设计能极大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目前,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仍然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建立一个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模式,可以让教师在此基础上有更多自主研发、整合重构和再创造的机会,也可以让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有所参照。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爱国诗词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诗词之页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