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市城市垃圾分类认知研究

2019-09-17王鑫洋

对外经贸 2019年2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大连市环境保护

王鑫洋

摘要:伴随着大连市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环境问题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通过分析大连市环保垃圾分类现状,找出存在认知问题的原因,并对大连市城市区民垃圾分类的顺利实施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对环保垃圾分类的重视,加强环保垃圾分类专业知识指导,增强群体意识。

关键词:大连市;环境保护;垃圾分类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Dalians foreign trade, Dalians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accelerated. People become mainly living, working and studying in cities. Howev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ten bring problems to peoples normal activities, so it is urgent to solve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behavior and policies of authoritative organizations, conducts a survey o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activities and publicity, and studies the awareness of urban residents in Dalian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Keywords: Dalian Area;Environmental Problems;Garbage Classification

一、大连市垃圾分类现状

(一)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1957年我国就开始对垃圾分类进行研究和推广,2000年我国政府下发《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同年大连相应开展城市垃圾分类活动。从2010年开始大连市启动了环保分类的大型专项活动,中心城区现投入运行的转运站共37座。其中,大型转运站1座,为梭鱼湾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位于沙河口区春光街200号梭鱼湾公园内,设计转运能力为1000吨/日,是全国唯一一座全地下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也是全国日处理能力最大、全地下、垂直式、BOT运营的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于2011年7月投入使用。另有两座大中型转运站正在建设中,其中南松路生活垃圾转运站占地约2400平方米,建成后日转运垃圾200吨;泉水生活垃圾转运站占地面积6900平方米,建成后日转运垃圾500吨。2015年10月起,中山区51个社区的2500个垃圾桶实行垃圾分类。截至2017年,大连市区79个小区、8.1万余户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农村地区每个县每年选取1个分类试点村。居民试点区域内的日常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类进行管理。

(二)实施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大连市从2017年以政府为主体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大部分街道按照“三个全覆盖”原则创建垃圾分类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分类类别全覆盖、分类体系全覆盖。考评采取管理考评和现场考评两种方式:对街道分类收运作业、工作机制建设等情况原则上采取管理考評方式;对达标居住区、达标单位、宣传氛围等原则上采取现场考评方式。响应国家要求,城市范围内的事业单位生活垃圾需要强制分类投放,城区内居民需要根据有关部门引导分类。目前约有60%左右地区普及分类基础设施。

在政府指导下建立系统的监督考核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毒害垃圾运输单位和毒害垃圾处理企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提升有害垃圾规范化处理水平。对现存随意焚烧、随意填埋、随意处理生活垃圾等错误行为加大管理力度。利用网络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并且将不科学处理餐厨废弃垃圾行为的整治工作提上了日程。建立考核体系,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地区绩效考核范围,对强制分类单位和居民小区分类建立考核激励奖惩机制。

(三)大连市政府积极出台相应政策措施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大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通告》(大政发〔2017〕66号)、《大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大政办发〔2017〕85号)以及《大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滚动计划(2018—2020年)》(大政办发〔2018〕92号)。明确规定政府公共机构与相关企业应该按照有毒垃圾、可回收重复利用垃圾、易坏垃圾和其他的废弃垃圾四类进行强制分类。其他市区居民小区按照有毒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和其他废弃垃圾三类进行引导分类。目前已经着手建立分类体系,加快建立不同生活垃圾有理分类放置、有据分类收集、有序分类输送、有效分类销毁的垃圾处理体系。并建立健全分类统计体系。自下而上建立并完善有害垃圾、可回收利用物、易腐臭垃圾等分类统计制度体系,确保分类垃圾统计数据更全面、真实、可靠。

(四)建立垃圾分类基层宣传机制,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人员街道、社区、分类宣传员、分类指导员等的宣传力量,展开入户活动,使城市居民以及强制分类单位了解认识到环保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且加强其分类处理能力,增强分类处理意识。

开展有关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大连市心乐杯“绿色环保 蓝色大连” 、垃圾分类创意大赛、 大连“垃圾分类从点滴做起”科普活动、大连市政府从2018年开始便开展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垃圾分类活动。包括38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命题为学习雷锋同志,做儒雅少年,垃圾分类我先行,向雷锋哥哥学习,从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开始,小手拉大手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等垃圾分类实践教育活动,汇总多达1000多场。还开展了主题为垃圾分类,内容为一千多人环城运动倡导垃圾分类的公益宣传活动,活动由非政府组织环保志愿者现场向该城区住民宣讲核心环保知识理论,并组织部分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及居民对城区周边的垃圾进行了分类收集,在分类收集同时进行现场分类教学,还特别制作了具有纪念意义的环保购物袋,发放给现场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在楼道里粘贴了环保宣传画。这些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大连城市人群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认知现状

2018年大连市统计部门发布的“大连垃圾分类设备使用情况”报告显示,65.5%的城市居民有意向垃圾分类投放,但是并没有正确按照垃圾投放方式进行投放,15.3%的居民有其他理由无暇分类投放,8.8%的居民表示看到自己分类后收垃圾企业并没有按照正常流程分类收垃圾,所以觉得没有必要,剩下的居民表示他们都一直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大家普遍认为垃圾有效分类主要是可以回收利用垃圾中的有用物,通过垃圾分类节约资源通常是以变废为宝方式进行;还有人甚至不知道垃圾应该怎样分类。调查显示,大连市只有58%的居民知道垃圾分类。事实上,面对五花八门的垃圾,即使知道垃圾分类的被调查者并不能对垃圾进行全部正确分类。比如在选择厨房垃圾时,全面了解的只有9%,基本了解的也只有40%。调查发现大连市对垃圾环保分类认知情况不是很好,受时间地点经历乃至一些传统限制,一些垃圾分类方式不能坚持,这对环保工作的展开会造成消极影响。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乐于继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只是缺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缺少培养垃圾分类意识的条件。大部分大连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粗浅不全面,只有极少部分居民能较为清晰地区分各种垃圾分类细则。可见对垃圾正确分类,还需要大力宣传和正确引导。

(二)原因分析

虽然近几年大连市政府陆续出台了许多垃圾环保分类政策,但收效甚微。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垃圾分类三个桶,多了两个垃圾桶”的趣言,存在这类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1.重视程度不足

事实上,哪个地区的分类度高、分类设备多,哪个地区的环境就会好、经济发展就更快。作为政府而言,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改善环境成效,对于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弥补环境问题不足,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进步;有着极其重要意义。从全国来看,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基本上都在沿海,而大连恰好就是海滨城市中的一员。虽然大连市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大连市部分地区还出台了垃圾分类的相关条例,但由于配套政策不完善,监督管理不严格,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相关知识体系不健全,导致居民大都认为垃圾分类与不分类只和政府的工作有关,和环境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而且大连市房产业针对居民所征收的垃圾再处理费大都较低,没有真正施行“谁污染谁付费”。大连市2000年起就曾经试行过垃圾分类回收活动,一方面,大部分城市居民并不重视,参与程度较低,大连市政部门投入资金后收效甚微;另外一方面,居民积极分类,市政不重视,出现消极混收的情况,导致居民对市政部门产生严重的不信任,甚至抵触情绪。两种情况都导致无论是居民还是政府都不能给予垃圾分类回收足够的重视,使得各地的垃圾分类总体效果是“试而不行”。垃圾分类配套设施未覆盖,大连市拥有7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个县,共计13237平方公里,有1800多个小区只有79个小区在2017年8月份开始实施试点垃圾分类,据不完全统计,覆盖率低达4%,其余的小区有甚者居然连一个统一垃圾回收点都没有,只有大型垃圾桶。这种情况不仅会阻碍垃圾分类进程,还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2.垃圾分类标准不统一

在大连市缺乏明确的垃圾分类标准。目前,大连城市垃圾分类政策中缺乏较为明确的垃圾类型划分标准。甚至说不同城区执行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时确立的标准都不一致。一些地区立法对垃圾分类标准的选择基本都以是否可回收利用作为唯一分类标准,有些地区是以有毒无毒、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确定,这也导致了城区居民并不能清晰理解垃圾分类规则和方法。大多数城区居民在判定某种垃圾应该是处于何种类别时,往往依照自己曾经的生活、工作经验,而并不是该地区政策制定者所确立的分类标准去进行按规分类。这也就偏离了垃圾分类的初衷,同时由于同一种产品,不同的厂家有着不同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原料也不尽相同,也就造成了同种类型商品却有不同的分类方式,给城市居民垃圾分类造成了一定困扰。

3.民众环保意识需增强

面对逐渐完善的垃圾回收体制,民众的环保意识并没有多大改变。以垃圾分类为例,在大连试点城市中询问居民是否按要求在统一回收时间分类丢弃垃圾,居民大部分都说家里只有一个垃圾桶,不可能为了这些垃圾准备四五个垃圾桶,大多数居民都是为了方便从而选择性地去选择垃圾分类。

这种现象引发了社会必将投入超额的运营成本来为这种群体意识缺失买单,也使得人们之间配合生产经营难度上升,个体以及小群体为了自己获得利益,不惜榨取集体的利益,这样就会引发非常恶劣的链式效应。如大连市部分地区开展免费上门收垃圾活动,活动明确指出家中只有老人且身体不方便时可以让物业免费带垃圾,却出现家中没有老人或者老人身体特别健康的也要求物业帮忙带走,否则就会投诉,久而久之部分物业人员也有了私心,工作期间声称忙碌,等到下班后声称下班了不归他们管理。导致人们的群体归属意识越来越淡薄,极大阻碍了垃圾分类回收发展进程。

原本奖励机制是为了促进居民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让居民的群体意识增强。但群体促进意识机制,会逐渐演化成为一种人们口中的“捡垃圾的才会为了这点钱去找专门垃圾分类垃圾桶”的错误思想。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对环保垃圾分类的重视

垃圾污染会导致空气污染、酸雨增加等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现阶段大连市环保垃圾分類并不能顺利实施是与人们不重视有很大关系。大连市居民需要不断提高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与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加速环保垃圾分类进程。

1.政府应大面积开展将试点区域分权给物业和实业公司,让群众加入到监督行列中,增强参与感以及责任感。分权模式不仅可以加强有效管理,还可以减轻各部门的任务量,让每一个人各司其职,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奋斗。

2.政府开展P2P模式,与实业公司联合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工程。还可以采取多方面合作,解决企业不会遇到资金短缺问题,减轻政府负担。

3.通过固定向物业征收垃圾运输费方式,回馈实业单位。很多居民实际上有心分类回收可是基础设施不到位。政府应在加强政策制定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每个城区实际情况,投放环保垃圾分类式垃圾桶,在醒目位置放置宣传标语。社区街道应负起相应的责任,自主设立简单垃圾分类基础设施。

(二)加强环保垃圾分类专业知识指导

政府应加强对城市环保分类专业性指导工作,推出环保分类指导和解释性文件,并在社区强化分类知识的宣传。同时应对分类标识等进行科学研究,使知识推广简易和便于识记,且创建更加加便于理解的垃圾分类方式并进行系统讲解。

1.利用社区教育

社区作为生活垃圾的直接产出点,社区教育是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小区和个人条件存在差异,目前的社区垃圾分类活动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要提高大连社区人群重视程度,多开展社区活动、讲座以及讨论,增强邻里群体意识,更能提高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

2.利用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教育主渠道,有着其他组织机构都不能替代的优势。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至今还没有专门的垃圾分类教育课程,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教育,垃圾分类课程课程应涵盖化学、环境学、数学等多门学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实践考察与教学相匹配的方式,教授学生通俗易懂的垃圾分类知识,从小培养环保垃圾分类意识。环境教育分为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

同时,在每个学校定时举办主题活动,最好是全家参与。学生会因为这个活动自主搜集各方面资料,自己动手去调研。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加深环保垃圾分类意识,连带家长也会受到这种影响,认识到现阶段如果垃圾不分类,将来会造成多大影响,逐渐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反馈更好的标记方式企业,辅助垃圾分类进程的快速发展。

3.开展主题活动

全民开展主题活动,联合所有关心环境的大中企业,开展有奖励形式的主题活动,加以宣传教育。有奖机制会激发居民保护环境的热情,使居民以垃圾分类为荣,混丢垃圾为耻。有规律地开展主题活动,可以让人们看到社会对环保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同时开展此类活动的大企业也会因此提升知名度。

(三)增强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的培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第一是群体认同意识,第二是群体归属意识,第三是群体促进意识。加强垃圾分类回收教育,可通过宣讲、座谈等形式。以一个小区或者一个街道为一个群体,每个小群体之间多开展联谊会,让人们之间多一些归属感。应出台监督机制制度,让人们相互监督垃圾分类,通过一些惩罚措施惩戒阻碍垃圾分类进程的人,使其改变自己并能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垃圾分类群体”大家庭中。

[参考文献]

[1]乔钰.大连市生活垃圾分類全景调研报告[J].大连华美英语学校,环球人文地理,2016(24).

[2]辽宁省人民政府[EB/OL].http://www.ln.gov.cn/zfxx/ggaq/ggws/201812/t20181212_3388926.html.

[3]罗颖诗.城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研究述评[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4).

[4]李寒松.浅谈在园林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4(3).

[5]黄建华.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4.

[6]曾菊新,李家清,李星明.地理科学与教育研究[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6-30.

[7]徐春兰.浅析在职业教育中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09(43).

(责任编辑:张彤彤 梁宏伟)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大连市环境保护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环境保护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