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德小说《小东西》的艺术手法探析

2019-09-17魏红荣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
关键词:艺术手法小东西

摘  要:《小东西》是法国作家阿尔封斯·都德的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本文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人称的变换、对比手法的运用、人物称谓的巧设和感情的抒发这五个方面着手,探析《小东西》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都德;小东西;艺术手法

作者简介:魏红荣(1981-),女,河北衡水市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法语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法跨文化研究和法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2

引言:

阿尔封斯·都德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著有十三部长篇小说,一个剧本,四部短篇小说集。《小东西》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取材于作者童年的亲身经历,具有半自传体性质。小说主人公达尼埃尔·爱赛特因个子矮小被同学们戏称为“小东西”。由于家道中落,他很早便外出谋生。生性善良、单纯、懦弱的小东西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始终是个不成熟、无法独自应对生活的孩子。后来在哥哥雅克的悉心呵护和帮助下,终于抛弃幻想,摆脱诱惑,理性地抉择爱情,开始勇敢地担负起重建家园的重任。小说文笔细腻,笔调幽默,泪中带笑,為作者赢得了“法国的狄更斯”之称。作品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但读来亲切动人、耐人回味。作者在揭示冷酷无情的人际关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讴歌了人间温情,充分表达了对人的同情与关切。在人物塑造和叙事方面,作者独具匠心,运用了反复着墨、对比烘托、变换人称、巧设称谓、寓情于事等手法。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逐一探析。

1. 反复着墨

为突出人物形象,都德在小说中对人物的特征反复着墨刻画。比如,作者多次提到主人公达尼埃尔“瘦弱、瘦小”的外貌特征,突出其“小”。作品开头便做了铺垫:达尼埃尔六七岁时,由于体弱多病,父母不想把他送到学校,而是由母亲在家教他读书写字。后来在里昂读唱经班学校时,达尼埃尔因自己身材矮小而感到失望,即使踮着脚,他也超不过教堂侍卫的白色长筒袜的高度。在里昂中学,他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蔑视,被戏称为“小东西”。为他推荐学监一职的大学区区长第一次见到他时不禁惊呼:“哦,上帝,他这么小!” [1]萨尔朗德中学的看门人也误把前来报到的小东西当成了学生。校长第一眼见到小东西同样惊呼:“这简直是个孩子!” [1]通过这一系列的着墨刻画,使读者对小东西有了深刻的视觉印象,而且恰如其分地呼应了小说的题目。

萨尔朗德中学的总学监维奥先生利用职权压迫小东西,他手中那串哐当作响的钥匙代表着行使权力的工具。从作品前半部分的第五章到第十三章,作者将近三十次写到了那串钥匙及其“哐当哐当”的刺耳声。每每听到这一声音,小东西都感到恐惧和厌恶。因为维奥先生一次次地通过晃动手中的钥匙表达对小东西的嘲讽、恐吓、责怪、嫉妒和幸灾乐祸。直至小东西在离开学校前,满怀气愤地偷偷将这串钥匙扔进了深井里,才算摆脱了这一噩梦。都德借助对钥匙刺耳声的反复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总学监的冷酷和丑恶。

2. 对比烘托

品读都德的《小东西》,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社会的假、恶、丑,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到世间的真、善、美。两者在小说中对比鲜明,这是宏观上运用的对比手法。幼年的小东西虽生活在家境衰落的环境中,但由于有家人的照顾,玩伴的陪伴,还有纺织厂这个乐园,因此不乏快乐。待他进入学校,步入社会,便体验了人情冷暖,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痛苦随之而来。当学监期间,学生们欺负他,维奥先生用繁琐的校规压抑他,被他视为忠实朋友的剑术教师罗歇出卖他,导致他被学校辞退。在巴黎,放荡的拜金女人伊尔玛诱惑他,逼他去郊区当演员赚钱,让他负债累累,贫困而又耻辱,进入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都德通过这些人物揭示了人性假、恶、丑的一面,并做了温和的批判。令人欣慰的是,小东西一家虽迫于生计四分五裂,但家人间始终由亲情的纽带紧密联系着,彼此牵挂,为了重振家业和家人团聚的目标努力奋斗着。尤其是雅克,他用甚至比母爱更真挚、无私的爱温暖着弟弟小东西,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精神上给予他及时的鼓励和指引。雅克以一种无我的状态为家庭付出了自己的全部。脉脉真情,感人至深。另外,厨娘老阿努对女主人充满浓厚的情谊,而且分别多年再次见到小东西时难掩兴奋和激动的心情,热情招待,这也与小东西在舅妈家受到的冷淡接待形成鲜明对比。性格豪放直爽的皮埃罗特一直铭记爱赛特夫人对他曾经的帮助,心怀感激,对雅克和小东西既尊敬又照顾有加,犹如亲人的情谊。美丽的“黑眼睛”纯洁、善良,一心一意爱着“小东西”,却在感情上遭到后者的抛弃,受到严重伤害,而最终依然原谅了他。哲学教师热尔曼神父与“小东西”没有亲缘关系,但在他身处困境的关键时刻,给予了他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无私帮助。小东西走投无路、上吊自尽时,神父救下了他,耐心地开导、劝慰,而且慷慨解囊,为他还债,给他去巴黎的路费;雅克去世后,小东西不堪打击,近乎崩溃,神父陪他守夜。这些人物身上无不闪现着真、善、美的光辉。都德运用对比的手法批判假、恶、丑,讴歌真、善、美,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真情的可贵。

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贯穿整部作品,除了宏观上的对比,在微观角度,也随处可见。比如,在描写维奥先生刺耳的钥匙声时经常伴随着与温柔的笑容的对比。“他的头微偏着,面带极其温柔的笑容看着我,同时晃荡着挂在食指上那串大大小小的钥匙。他的微笑本该引起我的好感,但是那串钥匙发出的恐怖声音—哐当!哐当!—令我害怕。” [1] “说完,他行了一个长屈膝礼就走了,始终面带笑容,偏着头,始终晃动着那串可怕的钥匙。” [1]总学监表面温柔和蔼,面带笑容,然而手中发出刺耳声音的钥匙却反映了他丑恶的内心,两相对比,有力烘托出了他的虚伪和冷酷。雅克初到巴黎,带着推荐信分别拜访了一位公爵和一位伯爵,请他们帮忙推荐工作。公爵态度热情、和蔼,表示随时欢迎雅克来见他;伯爵语气严肃、冷淡,记下了雅克的地址,告诉他有消息会给他写信,不必再来。雅克没有寄希望于伯爵身上,然而却是这个表面冷淡的人关心着他的事,很快为他介绍了工作。那位和蔼又好客的公爵自第一次后就避而不见,让雅克白跑了一个星期。二者的对比,让人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残酷,人心的善与恶,社会的光明与黑暗。

3. 变换人称

《小东西》这部半自传体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自述为主,兼有一定篇幅的第三人称叙述,同时穿插简短的第二人称与读者直接对话。通观全篇,第三人称的叙述有四十余处。或寥寥几句,或持续几段,或延续整个章节(如“黑眼睛”和“伊尔玛·博雷尔”两个章节中均为第三人称叙事)。第二人称的运用有五十余处,均为简短的语句。作者或邀请读者倾听、想象、感受,或向读者发问、解释,抑或适当预告下文内容,消除读者的担心、忧虑。阅读过程中,我们始终感觉作者陪伴左右,甚至就在面前,我们分享他的故事、他的感受、他的思想。三个人称的转换灵活自然,极具表达力,充满亲切感。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亲身经历,给读者亲切真实之感;第二人称直接面向读者,引发读者共鸣;第三人称叙事凸显客观、真实。三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无疑是体现作品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巧用称谓

人物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写人记事的文学作品中更成为作品的灵魂。恰当地为人物命名,如同形象塑造、情節构思一样重要,一样充满艺术魅力。在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名称远超出了作为人物代号的作用,它或者揭示人物的性格,或者暗示人物的命运,或者藏蕴作者的意旨。

都德在《小东西》中为主要角色精心巧设了“小东西”、“哲学家”、“雅克妈妈”、“黑眼睛”等称谓,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东西”是作者为主人公达尼埃尔选择的最重要称谓,贯穿作品的始终,出现频率最高。这一称谓不但形象而成功地刻画出了主人公外在身材的瘦小,而且高度契合了他懦弱、如孩童般单纯幼稚的内在性格。“哲学家”一词在第一部分的第四章多次出现,这一称谓开始于小东西在里昂中学读哲学的时候。一天,父亲告诉他不能去上学了,要去谋生,他非常镇定地立即接受了。在与家人分别时,他没有哭,与哭成泪人的哥哥雅克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哲学家不能动感情”。[1]然而,到达萨尔朗德的第一个晚上,在冰冷的旅馆房间里,远离亲人的“伟大的哲学家”哭得像孩子一样,生活把他吓倒了,他感觉在生活面前如此软弱而又毫无抵抗能力。“哲学家”这一称谓让人读来倍感心酸,体现了作者含泪的幽默,“这种幽默相当平和,与他的温情结合在一起,这温情是给孩子的,尤其是给予不幸的孩子。” [2] “雅克妈妈”是小东西对哥哥雅克的称呼,小东西离开萨尔朗德投奔哥哥时,雅克提出今后代替妈妈照顾弟弟,做弟弟的“雅克妈妈”。而后雅克给予弟弟的爱之深厚,照顾之细致,充分表明他无愧于这一称呼。在弥留之际,他还不忘将弟弟托付于皮埃罗特。“雅克妈妈”“这个称谓饱含了‘小东西对哥哥的深情” [3],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亲情的可贵。“黑眼睛”是小东西当学监时遇到的一个女孩,一个身世不明的孤儿,她那双美丽的黑眼睛令小东西着迷。小东西对她满怀爱意,两人在工作的间隙隔窗遥望,眼神交流。“黑眼睛”代表着小东西眼中的真正的、纯粹的爱情,不受金钱和地位约束的爱情。“黑眼睛”被驱赶出萨尔朗德后,小东西再也没能见到她,但是心里一直为她留有一个位置。当他初见皮埃罗特小姐时,惊奇地发现她也有一双同样美丽的黑眼睛,对其顿生好感,接下来“黑眼睛”也成为对皮埃罗特小姐的指称,它依然象征着纯洁美好的爱情。经历一番波折后,小东西最终决定与皮埃罗特小姐在一起,后者既能带给他纯真的爱情,又能为他提供重建家园的经济基础,这是他经历生活的磨砺后做出的理智选择,也是与现实生活的和解。

5. 寓情于事

《小东西》的前半部写的是都德本人的经历,后半部除了哥哥雅克外,均为虚构。在创作中,都德把感情深深地注入了字里行间,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的欢乐、忧郁、愤怒和眼泪。作者以亲切的感情描写小东西和他的亲人:对前者充满同情和怜爱,回忆中流露出淡淡的感伤;对后者的描写运用幽默的笔调,即使人物身上有些可笑的特点,在他笔下也有几分情趣,如雅克爱哭和用硬纸粘制东西的嗜好,皮埃罗特那句“应该说”的口头禅,等等。最令人感动的人物当属雅克,作品最后在描写雅克病危和去世的过程中,将雅克对家庭的爱,对弟弟的爱,小东西内心的自责和对哥哥去世的悲痛欲绝等感情刻画得感人至深。这流诸笔端的动人感情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结语:

《小东西》这部小说在法国妇孺皆知,在全世界也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作品中平淡无奇的情节之所以能打动读者,正是得益于其精湛的艺术手法。探析小说的艺术手法,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它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阿尔丰斯·都德.Le Petit Chose(李书红 编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郑克鲁.法国文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王艳.解读都德的《小东西》中主要称谓的指代对象及其象征含义[J].法语学习,2013,(4):29-33.

猜你喜欢

艺术手法小东西
小东西
膝盖,你这个小东西
爱在一起 感恩有你
奇妙的小东西——《我的小影子》
以艺术手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音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平面设计中民族性艺术手法与表现研究
音乐:语文教学的艺术手法
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