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城市小学与社区合作共建的策略

2019-09-17黄其东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区

【摘要】本文论述新建城市学校要与社区建成教育共同体,积极探索家校共建、警校共建、企校共建、街道与学校共建的策略,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学校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新建城市小学 社区 家校共建 警校共建

企校共建 街道共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A-0055-02

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仅仅依靠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要与社区建成一个教育共同体,积极探索共建途径,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本文以钦州市第五小学为例,谈一谈学校与社区共建促进教育发展的具体做法。

一、家校共建,构建教育同心圆

家校共建是学校与社区共建工作的关键。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通道,两者都直接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科学合理的家校共育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

(一)成立家长学校,形成家校共育意识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道出了家庭与学校在教育中的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对学校教育起着促进作用。学校应成立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向家长定期通报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思路和方法,介绍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营造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的氛围。学校在家长学校培训活动中应采取家长现身说法、互相交流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家长共享家庭教育经验,增进家长对家庭教育方法的了解,引导家长改进教育方法。学校应营造和谐的家校共育环境,注重实效,促进家长主动、乐于参与学校教育。

我校大部分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许多家长为了生计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或者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为了改变这种家庭教育现状,我校每个学期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每位班主任都提前精心做好授课准备,并密切联系当前学生实际情况,真诚地与家长一起探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孩子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醒家长良好家风建设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内容。我校通过开展家长培训,不但为一部分家长解开了家庭教育中的困惑,而且让他们知道培育家风、传承家训的重要性,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重新认识到自己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对他们今后教育子女、促进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为了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让每一位家长更进一步地了解学校,整合家校资源,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我校每学期期中考试后都召开学生家长会,家长会紧紧围绕“家校共育”的主题展开。几年来,我校举办了以“家校联盟共建和谐社会,师生同心争创文明校园”“同心协力,共铸孩子美好的明天”“加强家校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校携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等为主题的家长会,校长的讲话热情生动,向家长详细介绍学校的办学情况、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和教育特色,使家长明确学校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主要做法。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能从家长会上得到有益的启迪。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家长进一步了解了学校、教师和孩子,知道了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家长,怎样教育孩子。教师通过与家长交谈,看到了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殷切希望,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负家长的重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回报家长对教师的支持和信任。

(二)开展感恩活动,凝聚学生进步的力量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如果心存感恩,知道用努力学习回报父母和教师,家校教育的力量就会成倍增长。感恩教育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种教育方法与手段,是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学校应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时时刻刻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父母、心中有教师、心中有他人”,立志報效祖国,做到爱护集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我校以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学会感恩、报效祖国为主要内容,通过主题班队会、思想品德课、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我校充分运用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策略,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对家人表示感谢,为家人分担家务。为了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发放了《致家长们的一封信》,希望家长督促子女积极参加各项感恩活动,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孩子感恩的心;同时,让家长做子女的好榜样,孝敬长辈。要求学生每星期至少做一件有意义的孝亲敬老的事,一学期至少做20件以上,并把相关要求作为评选文明学生的基本条件。我校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做平凡的事,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

感恩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在,全校学生都主动做孝亲敬老的事情,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发展也更全面了。如我校小宽同学几年来每天放学回家都细心照顾年迈的爷爷,他的事迹曾经在《钦州新闻九点半》播出,于2016年获得钦州市钦南区“美德少年”称号,另外我校小蓉同学于2017年被评为钦州市钦南区“美德少年”。

二、警校共建,依法治校

依法治国、依法治校是维护社会安定、维持校园秩序的重要保障。校园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学校是立德树人的摇篮。在法治的蓝天下,如何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让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人们的法治理念不断增强、法律体系日趋完善的形势下,在校园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主题法治教育活动势在必行。开展警校共建活动能进一步增强学校法治教育的力度,丰富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让师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知法守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校以钦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把“平安校园”“文明学校”创建与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警校共建工作。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搞好学校与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学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校聘请钦州市文峰派出所副所长和钦州市钦南区法院的法官作为学校法治副校长,根据警校共建工作计划,在每学期的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各举行一次法治专题教育活动。活动中,法治副校长以生活中真实的案件为例,深入浅出地宣讲《未成年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学生知法、守法、敬法。

警校双方每个月对学校及周边的治安隐患进行一次联合排查,研究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商讨和解决治安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积极配合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警校共建有利于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共创良好的教学环境。2017年,我校被评为钦州市平安校园;2018年,我校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的称号。

三、企校共建,打造学生精神家园

企校共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校与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共建钦州市第五小学非遗(坭兴陶制作)传习基地,邀请陶艺大师为学生传授坭兴陶制作工艺。

坭兴陶艺制作课是一门真正寓教于乐的课程,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增进学生对坭兴陶历史、工艺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之情,利用“泥巴”再现对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我校开展坭兴陶艺课教学,孩子在制作陶艺造型、在陶坯上绘画等陶刻创作活动中体会到了乐趣,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教师和学生在陶艺课堂活动中加深对钦州坭兴陶的认识,提高欣赏水平,同时推动对钦州坭兴陶艺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激发学生对坭兴陶艺的学习热情,我校多方面投入和激励。我校在非遗(坭兴陶制作)传习基地的教室里添置坭兴陶拉坯机,方便学生拉坯创作陶艺造型;在教学楼后面设有学生作品的展橱,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制作坭兴陶的积极性。我校坭兴陶艺制作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每一节坭兴陶制作活动课上,教室里总是坐满了学生。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坭兴陶艺作品带回家,家长看到了很高兴,更支持孩子参加坭兴陶艺制作活动了。学生的陶艺创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的坭兴陶作品在钦州市历届“薪火相传”青少年坭兴陶艺创作大赛中荣获市级一、二等奖。

我校还坚持把戏剧曲艺文化引进校园,以戏剧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目标,围绕特色校园文化创建,通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唤起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我校成立钦州地方戏曲——采茶兴趣社团,邀请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的戏曲大师到学校为采茶兴趣社团的学生进行专业授课。此外,我校将戏剧曲艺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戏剧曲艺文化的重要教育作用,丰富戏剧曲艺文化课程内容,创新戏剧曲艺教育方法。学科教师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全方位渗透戏剧曲艺文化,如音乐课中的经典戏曲欣赏,美术课中对脸谱的认识,体育课中戏曲操体现的团队合作等,多角度、多环节渗透戏剧曲艺文化相关内容。

在企校共建活动中,企业在学校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接力手”;学校因为企业的无私奉献,为学校教育开辟了新天地。

四、街道与学校共建,共育文明之花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我校在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还与街道共建校园周边文化,街道文化建设成为校园文化的有力补充。我校与街道办共同建设百米文化长廊,展出的内容有党建、学校发展史、“讲述”感人故事、社区志愿服务、法律宣传和传统节日活动等,展出的作品有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学生优秀作文……学校与街道办用展版勾勒学生的成长轨迹,让家长知道家校共育的成果。家长了解了学校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支持和配合学校工作,在社区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文化长廊贴近百姓,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接收和弘扬社会正能量,切实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同开文明之花。

学校与社区共建是学校和社区“双赢”的事业,学校只有与社区同心同行,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学生、家长、社区共同发展。2017-2018年,钦州市钦南区南珠街道办、社区被评为钦州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先进班组”、钦南区“先进党支部”“打击传销工作先进集体”“诚信计生工作先进社区”。钦州市第五小学先后被为钦州市“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校和社区的发展共同上了新台阶。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建城市小学加强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研究”(课题编号:2017C1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其东(1977— ),男,壮族,广西钦州人,小学高级教师,多次获得市级先进个人稱号,撰写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获得市、自治区、国家级奖项。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社区
仁·社区美术馆
郎官驿创意社区
社区大作战
影像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