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SD理论的机型教员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2019-09-17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赵世伟孙俊卿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杨海涛

民航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员机型课程体系

□ 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 赵世伟 孙俊卿 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 杨海涛/文

当前,民航法规在机型维修教员方面存在不足。针对目前机型培训机构缺乏规范的教员培训课程体系现状,本文基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首先开展了维修行业、培训机构、教员现状的需求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员分类设计和教员培训课程设计,最终形成了系统化、层次化的机型教员培训课程体系。为推动我国民航147培训机构职业教员规范化培养,全面提升机务维修人员培养质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研究背景

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在册运输机队总架数已达到3639架,并且最近十年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持续增长,如图1所示。

当前,航空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民众对于航空安全关注度日益提高,作为航空安全关键环节之一的机务维修业,提升维修人员素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依据CCAR-66《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规定,维修人员经过机型培训,获取执照后才能独立从事相关工作。机型培训教员是维修人员的引路人,其理论知识水平、维修技能与教学能力决定机型维修的培训质量。而现行民航法规中培训教员标准方面基本空白。当前,国内147维修培训机构中培训教员以校园招聘、专职机型培训和兼职机型培训等多种情况共存,缺乏教员培养课程体系,导致各机型培训机构教员水平参差不齐,继而导致机型培训质量相差很大。本文依据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进行了培训教员及课程体系研究,以期通过提高机型教员的综合素养,带动民航机务维修能力的改善。

ISD理论简介

教学系统设计即ISD(Instruction System Design),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育技术理论。它运用系统方法,结合传播、心理学等理论,通过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开发、教学实施与评价等具体环节,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解决教学难点,优化学习效果。教学系统设计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培训界广泛认可的教学培训设计理论。基于ISD理论设计的课程已在多行业,全球知名企业职工培训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基于ISD理论,对培训机构机型教员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

基于ISD理论把机型维修培训教员培养课程体系设计分为三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对机型教员知识能力意识、培训机构现行聘任标准以及教员现状等进行分析,研究行业、培训机构以及培训教员的需求。课程设计阶段利用分析结果,进行专业方向、课程主题、考核方式等设计,进而开发相应培训课程,进入体系开发阶段,并形成相应面向教员的多层次、系统化培养课程体系。基于ISD理论机型教员培训课程体系研究技术路径如图2所示。

图2:机型维修培训教员培养方案设计流程

机型维修培训教员需求分析

(一)机型维修培训教员知识能力需求分析

由于相关民航法规是在充分考虑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制订的,并根据行业需求及时更新。因此通过民航法规在维修人员方面的规定进行深入分析,间接获取行业对机型教员的要求。

(1)法规限定机型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和实作培训。理论要求“全面掌握系统原理、系统操作、部件拆装、测试以及排故所需知识”。因为飞机是一个机电综合体,无论是通信导航、还是燃油、液压,甚至发动机,均纳入理论培训范畴,但根据专业略有侧重。实作按照部件位置识别(LOC)、功能测试/操作测试(FOT)、地面勤务/操作(SGH)、拆卸/安装(R/T)、MEL项目、排故(TS)六种由浅入深的类型,以项目为牵引展开。

(2)民航法规限定了机型培训的最低要求。理论培训按照ATA-100章节进行培训等级和总学时限定,不同专业利用章节培训等级区分实现。实作培训机构通常以项目为载体依据实习项目清单开展,法规中按照ATA-100章节进行实作类型限定。此外,民航法规还限定了理论和实作培训顺序,明确规定了实作不得先于理论培训前实施。

(3)民航法规限定机型培训考核方法。机型维修培训理论部分考核依据理论考试成绩,考试范围覆盖全部章节,考试难度与培训等级相符,并且按照70分划分合格线。实习培训可以在真实或者虚拟环境下,对实习项目完成能力进行评估。

(4)法规针对培训教员资质规定为:理论教员“应具有相应专业大专(含)以上学历,或取得相当于中级(含)以上技术职称”;实习培训教员“应当具有至少5年的航空器或航空器部件维修经验,并掌握最新的航空器或航空器部件维修技术和方法”。

通过民航法规研究分析,可以推断出民航维修业要求机型教员应具备较好的飞机结构与系统综合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维修技能和维修经验,具备强烈的安全和规章意识。

(二)机型维修培训教员聘任标准和现状分析

147机型培训机构有三种:运营人、独立维修单位和制造厂家。截至2019年6月,国内147机型培训机构已有59家。为了获取机构和教员的现状信息,对国内典型147培训机构及其机型教员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如图3所示。

(1)147培训机构对于维修培训教员学术背景非常重视,如教员学历普遍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大部分教员所学专业为航空类相关专业,剩余的少部分来自电子类或机械类相关专业,这表明培训机构对于培训教员飞机基础理论知识及其架构相当重视。

(2)147机构对于教员维修经历和所持执照非常重视。教员普遍具备3年甚至5年以上飞机维修经历,基本具备基础执照,超过半数具备机型执照。这一方面反映了维修培训机构合规运营的要求,另一方面反映了培训教员能够兼任理论培训和实训指导。

(3)147机构对于教员培训不重视,或者教员培训体系不完整。典型表现在对教员教学能力要求不足。若叠加专职教员的情况下,培训机构兼职教员聘任比例与培训机构规模明显呈现反相关规律,规模越大兼职教员较少,反之兼职教员比例较高。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部分培训机构开始重视教员的教学能力,有意识采取措施提升教员的教学能力。

多层次培训教员培训课程体系设计

(一)机型维修培训教员分级体系设计

有效教员分级体系能够促使教员通过培训课程快速提升自身能力。借鉴高等院校普遍实施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以及企业培训师分级制度,本文将机型培训教员分为三类,以I类教员、II类教员、III类教员作为代称。

I类教员泛指维修经验和教学经验欠缺,工作年限不超过5年的新入职教员。此类教员往往是毕业于航空类院校相关专业后直接参与培训机构工作,在校期间具备飞机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飞机维修基本技能,严格来说可以称为培训教员管培生。此类教员通常以能够独立承担培训教学任务为目标。

II类教员是指具备实际工作经验,但不具备教学经验的教员。主要是航空维修企业从工作一线招聘的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教员。此类教员以通过培训能够快速独立承担机型培训教学,保持和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标。

III类教员是指具备丰富维修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员。此类教员对于培训课程非常熟悉,培训目的是结合教育新理念、维修新技术进行课程优化和提高,进而提升机型培训质量。

(二)机型维修教员培训课程设计

(1)维修理论培训课程。维修理论培训是基于培训教员已有的知识体系,对培训教员知识内容完善和深化。基于笔者经验和认识,此方面课程应包括:基础执照理论部分、机型培训理论部分和新机型差异部分,完善专业知识,补充完善教员知识架构体系;维修文件和航空专业英语培训作为维修和教学工具,为课程讲解过程中进行手册查询,CBT等多媒体展示提供保障;航空法规与人为因素培训用于提高培训教员行业规范意识和培训行为,提升培训教员非技术素养,更好的优化培训课程。理论培训效果评估若存在标准化考试,可以直接获取结果,若不存在可以参考执照考试,通过建设标准题库,采用考试方式完成培训内容评估。理论培训课程及其参考学时、培训考核方式建议清单如表1所示。

(2)维修能力培训课程。实作培训课程用于提升培训教员工程能力,深化对理论培训的理解,促进维修人员培训和维修生产无缝衔接。此部分课程建议包括维修基本技能、机型OJT,用于积累教员维修经验,提升维修能力;模拟机/模拟器培训用于现场难以获取的维修能力培训或者通过故障再现排故分析;以及一线顶岗工作,在实际维修环境中培养和保持已建立的维修能力。维修能力培训课程通常是按照项目展开,采用过程评估的方式是最佳选择,能够兼顾能力和意识(安全、规章等)两方面的考察。维修能力培训课程及其参考学时、培训考核方式建议清单如表1所示。

(3)教学能力培训课程。教学能力属于培训机构长期忽视的内容,也是教员课程体系重点建设内容。此方面主要课程包括培训师培训TTT(Trainingthe Trainerto Train),标准化课程开发培训人员培训TDC(Training Developers Course),用于提升教员教学技巧、课程设计方法等基本功,实现教员角色快速转换;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教学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用于提升教员培训理念,熟悉培训新技术。此外,培训教员听助课是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通过研讨交流,持续改进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培训课程评估采用认证、撰写心得体会、公开研讨交流方式开展评估。教学能力培训课程及其参考学时、培训考核方式建议清单如表1所示。

表1:培训课程设计

表2:多层次机型维修教员培训课程体系

(三)机型维修教员培训课程体系开发

结合教员培训课程和分级体系,兼顾教员培训需求、行业/局方要求、培训机构基础,进行机型教员多层次培训课程体系开发。面向I类教员,利用现有培训课程,快速建立适合机型培训所需的知识能力,并通过大量听助课活动培养教学能力;面向II类教员,着重完善理论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能力,并通过听助课过程快速提升教学能力;面向III类教员,着重进行教学新理念,教育新技术培训,提升教员非技术素养。基于教员培训课程和教员分级体系所建立的多层次培训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结论:

本文以ISD教育理论为指引,通过需求分析—课程设计—课程体系开发三个阶段,系统化开展了面向机型培训教员培养路径的研究,最终形成培训课程体系。这对于147培训机构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的机型教员职业教育,机型培训质量提高等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教员机型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国内主流机型客舱声品质表现分析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不可小觑的4K机型,着重亮丽的色彩还原 光峰A300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渐趋成熟的旗舰机型 艾洛维V10
校长问题
晚安,教员先生
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