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创新应用的六大趋势

2019-09-16张立张凤杰

现代出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新应用趋势

张立 张凤杰

摘要:项目组在国家重大文化技术专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专利检索分析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综合主题以及57个分项技术主题,1994-2017年24年间,对中、美、日、韓、英、法、德、俄、澳9个国家以及欧洲专利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追踪研究和系统分析,得出六大结论: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发展总体上已步入成熟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发展应用的重点将转向综合化;数字水印技术是专利布局的最大热点;移动业务支撑技术处于成长期;区块链相关技术处于萌芽期;中国正在日益成为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专利申请的主要国家。

关键词: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专利检索分析;创新应用;趋势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可以有效应对数字网络技术给传统版权保护带来的冲击,是数字时代版权保护的重要支撑。为系统掌握相关技术发展脉络,了解相关技术创新应用状况和趋势,我们在国家重大文化技术专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专利检索①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综合主题以及57个分项技术主题1994-2017年在“九国两组织”范围内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追踪研究和系统分析,将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创新应用的主要趋势梳理如下:

一、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发展总体上已步入成熟期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1年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TechnologyReview杂志评选为“将影响世界”的十大新兴技术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已由最初的试验成果演变为广泛应用的热门技术,已由最初的加解密单项技术发展成囊括加解密、数字水印、媒体指纹等多个门类、众多细类的庞大技术体系。

专利申请数据变化是技术创新的“晴雨表”。综观多年来各检索主题的专利申请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发展总体上已步入成熟期,主要表现为:相对于21世纪初期相关专利申请量的连年快速增长,2008年以后,多数分项技术主题的专利申请量总体在不断减少;排除专利申请从受理到公开的迟滞期(一般为18个月)——这意味着近一两年能够检索到的专利申请数据可能有所失真,多数分项技术主题的专利申请量均呈下滑态势。“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综合主题的专利申请数据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详见图1)。今后,除非再次出现类似当初互联网普及等足以影响技术发展应用的重大变革因素,多数细类技术的创新发展将很难有大的突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创新将归于沉寂,更不意味着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应用会逐渐消退。随着产业应用环境的变化,一则,某些技术,如反跟踪技术、多硬件环境设备自适应绑定技术、媒体指纹识别提取与匹配技术等,正在蓬勃发展;二则,其他相关技术会在版权保护领域得到更多的拓展性应用,如区块链技术原本是比特币的基础技术,近年来正在版权保护实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三则,适应未来需求的新型未知技术也会陆续出现。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总体上步入成熟期,尽管这预示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相关技术发展很难突破此前的历史高峰,但却表明,该类技术经过长期发展,功能、性能已相对完备,并且在产业应用和社会认知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在技术创新仍有较强活力、社会版权保护需求不断高涨的情况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应用发展没理由停滞不前。

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发展应用的重点将转向综合化

较之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快速发展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如今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无疑要复杂许多,单一的技术手段往往无法满足用户多元化、系统化的版权保护需求,而多种相关技术交织、融合,或形成新的专项技术,或集成在同一系统、平台中,共同为某种特定场景乃至多种场景下特定商业模式提供基础支撑的情形渐成常态。

随着相关领域产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以及用户需求的日趋多元化,不难想象,今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创新应用的重点将日趋转向综合化。在此背景下,同一门类或不同门类的相关技术将会以需求为动力,以应用为导向,在技术变革中迸发叠加效应、集合效应,进而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应用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例如,本次检索中,“用户一站式服务技术”主题作为在线阅览版权保护、按需印刷授权控制等多种技术的联合体,在单项分项技术成长初期,专利申请的数量非常有限(1997-2000年保持在个位数),但在相关单项技术步入成熟期后,反而迸发出更强的生机与活力,2014年专利申请量达到百位数以上,是此前历史峰值的近两倍(详见图2)。

三、数字水印技术是专利布局的最大热点

数字水印技术是继加解密技术之后出现的主要技术门类。该类技术通过水印嵌入与检测来标识、认定数字内容作品的权利归属,可以有效突破数字内容作品版权过期后无法自动解密的瓶颈,并且不影响作品使用的便利性,尤其不会影响非商业性的教学、研究等合理使用情形。

通过专利检索分析,我们发现,在本次所设定的57个分项技术检索主题中,专利申请量超过一万条的技术检索主题有7项,分别为:图像水印技术、数字水印标识技术、自适应的多媒体数字水印关键技术、纸质文件的可识别与可追踪技术、媒体指纹识别提取与匹配技术、按需印刷过程中授权数量的合理控制技术、多格式支持终端技术。我们把这些技术标签为热点技术,其中有4项属于数字水印技术门类。

数字水印技术尽管整体上已进入成熟期,但至今仍保持较高的创新热度。相关专利申请量近年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例如,“自适应的多媒体数字水印关键技术”主题的专利申请量有6个年度均在千件以上,直到2015年仍高达1,126件,2017年尽管可能存在大量已申请专利尚未公开的情况,但相关专利申请量已高达506件——比部分冷门技术主题1994-2017二十多年的专利申请量总和还要多(详见图3)。

专利申请数据的背后,是技术商们长期以来的竞相研发投入以及在专利方面的集中布局。这些情况一方面充分表明数字水印技术委实热门,方兴未艾;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数字水印技术的发展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比较活跃,应用空间仍然较大。

四、移动业务支撑技术处于成长期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发展应用的主要推动力。移动互联网作为互联网的升级版,兼具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优势,其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发展应用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如前所述,多數分项技术主题的专利申请量2010年后开始下滑。在整体下行的大趋势下,诸多分项技术主题的专利申请量却在2011年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上扬,甚至迎来了新的高峰。众所周知,2010年被称为“移动互联网元年”,此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开始普及,用户习惯逐渐养成。推动众多技术发展迎来新生的共同要素无疑是移动互联网,而移动业务支撑技术无疑是技术发展的中流砥柱。

我们关于“移动版权多业务支撑技术”主题的检索结果充分支撑了上述推论——2011年开始,该技术主题的专利申请量触底反弹,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持续快速飙升,并迅速达到历史峰值。2015年,该技术主题的专利申请量虽然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2011年前巅峰时期的数值。(详见图4)

从产业应用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正在迅速普及,相关业务的发展更是迅猛。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③,较2011年12月底的3.56亿④翻了一倍还要多。以移动出版为例,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17年,中国移动出版(移动阅读、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收入1,796.3亿元,较2014年的784.9亿元,短短三年就增长了近1.3倍。这充分表明,移动业务支撑技术尚处于成长期,未来发展应用的空间十分巨大。

五、区块链相关技术处于萌芽期

“区块链”是个全新的概念,2008年前后由比特币之父、日裔美籍科学家中本聪提出。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难以篡改、扩展性大、灵活性强等特征,非常适应数字版权保护的核心诉求,为数字版权保护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解决数字内容作品版权安全和交易信任问题,是数字版权产业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

目前,区块链版权保护相关技术正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运用。据了解,德国Ascribe公司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艺术作品版权登记,以及注册版权交易、授权交易、委托交易、实物所有权转让交易等信息,并对数字版权进行时间标记。芬兰作曲家协会Teosto开发了区块链交易平台——“鸽子平台”(PigeonPlatform),利用区块链技术为音乐版权行业提供包含信息和通信、数据管理、版税计算和付款处理在内的一整套工具和服务。中国市场上也已出现了一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解决方案,如原本、纸贵、版权家、亿书等,在数字版权保护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尝试和创新。其中,纸贵已于2017年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并已成功对接了喜马拉雅、西部文学、寒武纪年等30多家原创内容提供平台。2018年7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在一份版权纠纷判决书中,认可了区块链电子存证的法律效力。随后,该法院上线司法区块链。同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8〕16号)对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收集的证据予以确认。同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以判决形式,对利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进行了确认。

根据我们的专利检索结果,围绕“数字作品交易追踪技术”主题的专利申请文献最早公开于2009年,围绕“侵权证据链构建技术”主题的专利申请文献最早公开于2016年。总体而言,目前这两个技术检索主题的专利申请量虽少,但发展速度较快。据此可以断定,该两项技术尚处于萌芽阶段;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功能迅速被各级法院认可,版权保护领域越来越多的区块链将得以开发和应用,未来相关技术会有较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详见图5)。

六、中国正在日益成为相关专利申请的主要国家

在本次检索的“九国两组织”中,中国属于典型的“后来者居上”,在多个技术领域,不断反超其他国家或组织,日益成为相关专利申请的重地和高地。以综合检索主题“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专利数据为例,1994-2000年七年间,中国仅相当于日本的1/5略强。但从2005年开始,中国相关专利申请量一直高于日本,2015年(最近的数据完整年份)甚至比日本的4倍还要高。1994-2017年的二十多年时间内,中日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申请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已从绝对劣势反转成绝对优势。从“九国两组织”范围看,中国也已从1994-2000年的第五位(与韩国并列),反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和日本,如今仅次于美国,超出第三名日本近15%,稳居世界第二位。不仅如此,在侵权证据链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作品交易追踪等新兴技术方面,中国后发优势明显,相关专利申请量甚至已大幅领先美国,占据世界第一位(详见表1)。

中国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国高度重视版权保护、数字网络领域相关产业发展迅猛⑤、侵权盗版高发易发等需求拉动的内生因素,也有国外企业看重中国版权产业市场发展而纷纷到中国进行专利布局的外生因素。仍以“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主题为例,中国前五位的相关专利申请人中,只有华为公司一家本土企业,其他均为外国企业且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其中,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KoninklPhilipsElectronicsNv)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远超在德、法、英等欧盟国家的专利申请量总和,甚至超过了在欧洲专利局的申请量。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版权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⑥,以及数字版权保护环境的不断改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发明人)优先选择在中国申请数字版权保护相关专利。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企业(发明人)自主研发能力以及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国本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专利申请将会成为中国相关专利申请总量递增的越来越重要的动力。尤其是,在国家重大文化技术专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的引领带动下,中国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作越发重视,并相继申请了大批专利。⑦据此可以预测,中国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方面,将日益成为相关专利申请的主阵地。

注释

①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专利检索以科睿唯安的德温特数据库(DerwentInnovation,DI)为主,以律商联讯公司的TotalPatent和知识产权出版社CNIPR数据库为辅,技术检索需求通过专题讨论和专家研讨等形式明确,技术检索主题通过对工程各分包的技术调研确定。

②本文所有图表均指1994-2017年“九国两组织”相关专利申请情况。

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8-08-20.

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2012-03-29.

⑤以数字出版产业为例,“十二五”时期,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产业分析报告,其营业收入从1,377.9亿元猛增到4,403.9亿元,五年内增长了两倍多,年均增长50%以上。

⑥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研结果,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多年来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已突破6万亿元(2004年为7,884亿元)人民币。

⑦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在研发过程中共申请发明专利41项,截至2018年底,已有19项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两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在该工程的引领和带动下,工程项目承担单位、其他相关单位、个人纷纷加大研发投入,竞相开展专利布局,陆续申请了一批发明专利。

猜你喜欢

创新应用趋势
趋势
互联网创业新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传统编织工艺的时尚创新设计探究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
《数据的集中趋势》测试题
智慧交易系统趋势攻略之一:趋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