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贾平凹与哈代的女性观看变革时代下文人思想的发展规律

2019-09-16冯焰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女性观哈代托马斯

冯焰

摘  要:贾平凹与哈代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与文化环境里,但在创作思想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这种相似性只出现在二人特定时期的作品中,个人认为这种相似性恰恰源于文人在时代特质上的共通性。本文以女性观为切入点,探讨贾平凹与哈代的思想发展相似性,由此梳理文人思想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贾平凹;托马斯·哈代;女性观;文人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01

一、贾平凹与哈代的女性作品及其女性观

贾平凹成名时以及更早的作品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都是十分丰富的,也因此被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认为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极具代表性的女性主义代表。他早期的作品中常有对于对女性先进性的描绘,这种描绘与当时中国文学作品中普遍的女性形象相去甚远,尤其是对男尊女卑关系的抗拒极为突出,在以《浮躁》、《白莲花》、《晚雨》等为代表的80年代创作的作品中,贾平凹所描述的两性关系很少出现地位贵贱之别,甚至有大量对女性社会权力的放大描绘,我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过程中贾平凹极为超前的崇尚女性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

哈代出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其中青年时期恰逢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大潮时期(19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哈代所创作的作品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在《德伯家的苔丝》、《一双蔚蓝的眼睛》、《无名的裘德》、《还乡》等作品中,哈代对于女性形象的描绘都表现出一种相对外放的挑战和革新意识,例如苔丝就不止于对既定生活和权威意见的固守(不听从母亲对失身于亚雷一事的处理意见),更敢于追求自己渴望的生活,虽然最终仍被判处绞刑,但苔丝渴望平等的新时代女性形象也恰恰表现了哈代对旧时代性别不公的鄙夷之情。

对比来看,贾平凹与哈代出生在完全不同的国家和时代,却在作品中展示了去男性中心化、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相似形象,可见二人对于性别公平和女性的崇尚有着共通之处。

二、贾平凹与哈代女性观的内涵与发展过程相似性

从贾平凹的创作历程来看,他对于女性主义的表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创作阶段,这一时期以《山地笔记》为代表的一系列短篇小说作品中都表现出较强的女性崇拜特点,例如在《回音》中描述了拒绝浪荡学生又敢于追求书呆子的女性形象,其充分表现了中国女性日渐觉醒的自主意识;二是以《浮躁》等作品为代表的女性观极端化发展时期,这段时期他作品中所描绘的女性很少有绝对理想的清纯美好形象,比如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小水的绝对理想化形象和田莹莹极度传统和愚昧的封建女性形象,这种极端的塑造可能是他在尝试以对比来衬托他理想中“伟大的女性”应有的形象;三是自《废都》起一落千里的女性观传统回归,这一时期贾平凹所创作的作品中明显对女性进行了他者化的处理,将女性视为男性社会的依附体,甚至女性的美和成就需要男性来定义和认同,这一问题即便在《秦腔》中也未能被彻底扭转。

哈代的创作历程和贾平凹的十分类似,在对女性主义的表达上也有着从懵懂到高度崇尚,再到回归传统的观念的过程。他在早期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是强调自觉意识的现象,例如在《枉费心机》中描绘了传统时代下女性所遭遇的不公,在表达了对女性怜悯的同时,也尝试去描绘当时一些先进女性对生活的抗争。他从《一次蓝眼睛》开始专职于创作,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对自由和现代女性的描绘,比如出现频率极高的女性对爱情礼俗的突破等,其中以《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为最。然而这两部作品收到了大量的批评声音,他在创作中对女性的绝对独立和崇尚自由精神的刻画越发鲜见,而“家庭是女性的归宿”这种观点越发多见,这一点与贾平凹九十年代后作品中的女性定位十分相似。

縱观二人作品中的女性观变化来看,大致都经历了对女性的崇尚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现代女性应有形象的思考与假设、向传统女性观的回归,这种相隔百年的性别观念相似性必然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

三、贾平凹与哈代的思想变化揭示的文人思想发展的时代规律

回顾贾平凹与哈代女性观的发展与变化不难发现,两人女性观都始于对女性的崇尚,这种崇尚恰恰来自于两人所处时代下中国和英国农村社会快速的进步与变革,除了性别平等等先进思潮的涌现,他们所处的生活圈也必然出现了那种有着无数闪光点的现代女性,这种闪光点使得其较之于传统女性更为突出,可能正是这种凌驾于时代之上的性别闪光不断刺激并放大着两人对女性的崇尚之情,促成了两人早期崇尚自由女性的相似性。在两人创作的成熟期,他们的女性观的先进性包含了对传统社会的反思和传统观念的讽刺,也希望向大众传递更为公平的性别观。而这种反思正是当时两人所处社会高速革新和发展的现实,这种现实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思考现代女性应有的地位和品质。而在两人的后期创作中他们都出现了性别观的传统回归问题,例如都出现了对女性无法脱离家庭而获得美好生活的形象定位,其本质上仍未脱离男性社会中心化。

两人都受到了社会思潮、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变革形成的“新”的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与灵感源泉,文人思想始于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哪怕远去千里,相似的社会与文化发展都能催生出有相似觉醒意识的文人,只是不应忽视时代局限对文人思想理想化发展的制约。

参考文献:

[1]王亚丽. 贾平凹小说的文化建构与身份认同[J]. 小说评论, 2019(01):195-199.

[2]夏文利. 哈代小说的生态意识[J]. 语文建设, 2017(14):37-38.

猜你喜欢

女性观哈代托马斯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画与理
托马斯送电器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在场的缺席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托马斯的一天
威塞克斯“万物有灵”观与哈代小说的神秘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