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

2019-09-16蔡向东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小学生

摘  要: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小学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当前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下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这给当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深入思考,积极寻找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蔡向东,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中心小学。(湖北 武汉 43140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8-013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分工的精细化,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机会越来越少,劳动意识削弱,甚至出现轻视劳动、不愿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其他一切,这种片面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孩子的错误观念。

2015年7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的《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有些地区在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已经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劳动教育的观念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这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有些学生甚至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意见》还要求有效发挥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论述,系统科学地阐释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和路径方法,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把学校、家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关注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这其中就包括劳动教育。

劳动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国法律规定,劳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光荣的职责。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已经开设劳动课,这是国家层面重视劳动教育、有计划地推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逐步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那么,究竟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摸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端正劳动态度

当前独生子女较为普遍,家长对孩子宠溺有加,片面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考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就行,其他的并不重要。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轻视、被削弱,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

笔者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转变自身观念,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为劳动教育奠定思想基础。

二、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用好课堂这一重要阵地。首先,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等;其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重视劳动教育,进行相应的训练,将学生劳动实践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例如,学校是每个人的“大家庭”,班级是一个个“小家庭”,我们是“家庭”里的成员。每个家庭成员要对“家庭”负责,爱护环境,每天下午放学后应该对教室进行清扫、洒水等;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那些具有良好劳动行为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此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

经过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服务意识,如穿衣、吃饭、洗脸、刷牙、整理书包等,但在小学阶段还要进行强化。严格来说,自我服务实际上就是一种日常劳动,自我服务意识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自力更生的品质,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这项训练中,还要发挥家庭的重要作用,让家长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做好自我服务。例如,学校组织“我是整理小能手”的比赛活动,家长要发挥其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比赛中进一步学会整理方法,提高自我服务意识,体验劳动的乐趣。

四、完善各种保障体系,提升劳动教育教学实效

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需要健全保障体系。第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共同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促使学生逐步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通过经常性的培训来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好劳动教育内容;第三,加强设置设施建设。结合学校实际,修建一些劳动场所,配备相应的基本设施,为学生学习、劳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据调查,现在有很多优质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其他可以尝试和借鉴。如有的学校因地制宜,立足地域特色,用好周邊的教学资源,开发种植、养殖、园艺等校本课程,甚至办起了“农耕园”,由学校教师来编写校本教材,这不仅拓宽了劳动教育渠道,还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国家的政策扶持引导学校、家长和学生转变观念,鼓励倡导学生参加各类劳动。

五、引入合理的评价机制,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劳动

如何评价劳动教育的效果?这是劳动教育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劳动教育具有多元性和成果不确定性的特点,按照通行的做法,可以考虑以下因素: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将每项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例如,生活自理能力这一项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能够迅速有效地完成洗红领巾、洗袜子、钉纽扣、收拾自己的房间等行为的评为优,只能完成部分的为一般,拖拖拉拉且只能完成部分的为不合格,每一项都可以设置具体的要求和细化的标准。各学校可以结合学校和师生实际情况来执行,每一学期将这些表现的结果进行公布,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

六、密切家校联系,巩固劳动教育教学实效

在劳动教育中,要注意家校紧密联系,家校双方要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在家里的劳动表现如何、结果怎样,与他们在学校的劳动表现有何异同,家长和学校教师要进行密切沟通,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引导学生家长,让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争做父母的小帮手”的活动,让学生坚持每天放学后帮助父母干一些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菜、叠被等,并要求家长将孩子的家务劳动表现记录下来,通过记录表反馈给学校;老师则将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反馈给家长,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将学校与家庭的劳动教育表现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量、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是对现代社会个人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大势所趋。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紧靠小学劳动课还不能体现劳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要结合实践开展教学,把学到的劳动知识与具体劳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真正达到劳动课的教学目的,最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甫斐.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初探[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22(11):59.

[2]徐革.感知美,领悟美,欣赏美[A].创造美——谈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

责任编辑  於  青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