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美”的多维性

2019-09-16王祎祺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6期

摘  要:教师美是在职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自身具备的审美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具有一定艺术性和吸引力的事物,主要包括职业美、教学美、师生美、形象美;其中职业美是教师美的内在要求,教学美是教师美的具体体现,师生美是教师美的侧面反映,形象美的教师美的外在表现。

关键词:教师美;职业美;教学美;师生美;形象美

作者简介:王祎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8-0128-03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美是多种多样的,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教室的布置到校园的设计,处处都体现着美。站在“立美育人”的层面上,笔者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不仅指向学生,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还必须将自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改造、丰富与研究。教师美是在其职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自身具备的审美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具有一定艺术性和吸引力的事物。教师美包括职业美、教学美、师生美、形象美。

一、职业美

1.职业属性美,美在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师作為一种职业,自产生开始便承担着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继承与传播的责任。教师要做到向社会真正地传播真理,传授智慧,首先必须明白真理、实践真理,必须具备通过理解、思考、学习等获得智慧的能力。当前教师教学大多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以教材为主要的教学工具,传授以间接经验为主的教学内容。基于此,对教师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于其他职业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十分扎实的学科基本知识、必须将前人的经验所得内化于心、必须了解本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学科发展具有前瞻性的认识。所以,美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具有文化历史积淀的书籍,美的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可以反映时代的变迁。

2.职业机智美,美在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师职业美除了本职工作美以外,还有与其他职业本质不同的美。教师育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实践活动,教师不可能像会计一样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份报表,也不可能像物理学家一样面对的是精密的、冷冰冰的实验仪器。教师的工作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未知,面对不同的突发情况,不同的教师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当教师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令人尴尬和难堪的情况,首先应该本着沉着冷静的态度,采用巧妙的方法化解尴尬,而不耽误教学进度。所以,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充分的教育机智以应变各类突发情况,让学生感受到应变能力之美和智慧之美。

3.职业素养,美在教师的审美能力。教师想要在工作中创造美,使教学工作达到艺术的境界,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作为教师职业美创造的精神之源,对职业美的创造起关键作用。[1]只有具备一定审美素质的教师才会发现教学的美,并对其充分的利用和创造,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美的境界;缺乏审美素养的教师,对教育过程中的美视而不见,会把教学活动看作“苦差事”,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堂任务。具备审美素养的教师不会只按成绩将学生分为“优等生”“差等生”,他们会发现学生不同的闪光点和亮点,对学生加以指导。另一方面,教师的审美素养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学生也会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创造美,不再将学习视为枯燥乏味的活动,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语言、体态行为、教学风格等都涉及教学美层面。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更多的美。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能够达到艺术的境界,是体现教育的美学本质、展示教育美的重要途径。[2]

1.教学美,美在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语言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和手段,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无论哪种语言都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教师语言的科学性即准确而规范;思想性即积极且健康;艺术性即形象生动、感情饱满、富有幽默及优美适听。[3]

口头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语言,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准确的语言不仅是教师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基本表现,也是课堂教学有效展开的重要保障,积极、健康的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向上的人生态度。语言达到艺术性的境界,是语言美的根本体现,艺术性的语言为课堂增添了趣味性,达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效果,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完成。

教师使用的书面语言主要包括课堂板书和作业批语。板书的主要作用是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书写于黑板,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书写规范、流利且整齐。教师写得一手好板书,不仅会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完成产生积极影响。作业批语同样重要,批改作业时教师不仅要明确标注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应多采取鼓励、积极的语言。

2.教学美,美在教师体态行为的控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体态行为美主要为面部表情及动作。面部表情通过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展及五官各自的动作配合完成。面部表情最能反映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和态度,面部中不论是眼睛、眉毛或者嘴巴,任何一个器官发生轻微的变化都代表着不同的情绪和感情。而眼睛是最具表达力的器官,若教师双目无神地进入课堂,学生会不知原因的产生胆怯情绪,整个课堂中小心翼翼,无心学习;若教师双眼炯炯有神,对学生的学习则起到激励作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给予肯定的眼神,会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产生意想不到的答案;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和蔼的眼神会帮助学生勇于承认错误。

动作是师生交流的另一载体。教师动作的合理控制与运用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动作应是美的,在课堂中幅度不宜过大,过于夸张的动作会引起学生哄堂大笑,在课堂中也不应畏首畏尾,因为会让学生产生无视教师、不惧教学秩序的行为。所以,教师熟练的控制面部表情和动作,会让学生产生敬意,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3.教学美,美在不同的教学风格。风格是一种个性化表现,教学风格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被学生普遍接受的、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技能的个性化表现。每个教师都是具有独特个性、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他们会结合自身性格特征、所授学科以及学生群体的特点形成自有的独一无二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美的教师不会一成不变,会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改变。积极的、热情的、理智的教学风格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观的、教师的不同决定了教学风格种类的繁多,从而形成了教育教学所独特的美,但是不论存在多少种教学风格,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

三、师生美

教育教学中,最不可忽视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美的,源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奉献与爱,所以师生美是教师美的重要体现,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十分关键。

1.师生美,美在教师对学生的“用心”。杜威认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用心”,即花心思,要做到“听听、看看、停停”。[4]杜威所提出的“用心”原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工作者——教师,对待学生的第一条标准。与身心发展中的孩子接触,要用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用心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用心参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时地停下来,与他们进行交流;不时地看一看,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时地听一听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

2.师生美,美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美国教育学家诺丁斯认为,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其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5]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有可能超越父母,教师与学生之间虽没有血缘关系,但两者因为关心连接在一起。教师不应将关心学生视为一种美德,因为关心不是一种功利主义,若被冠以美德伦理,长此以往教师会形成“我都是为了学生好”的观念,教师会因为学生体会不到自己的关心,责怪学生,相反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所谓的关心”产生压力。一个教师如果发自肺腑的关心学生,他会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不同的反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关心。

3.师生美,美在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中,不以“尊师重道”的传统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师是美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当下发展主流,学校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应有一定的权威,而权威并不是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不允许学生反驳自己,不接受学生的建议。美的教师不是课堂的独奏家,而是课堂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师生关系美的教师和学生会共同发展,学生会因为教师尊重自己,对教师回以尊重和爱戴。

四、形象美

教师形象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外貌、衣着等以及人格魅力,其中外貌、衣着属于外在形象,人格魅力属于内在形象。

1.形象美,美在教师外在形象的得体。教师自身作为审美对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首先注意到是教师的长相和身材。外貌是与生俱来的,但教师的外貌至少应该是符合常态的,即合乎正常比例,通过日常锻炼,表现出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状态。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在追求服饰时尚搭配的同时,更应该注意是否得体得当。若教师着奇装异服出现在校园、教室,则会对学生的认知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另外,教师的穿着如果过于光鲜亮丽,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而不是课堂知识的学习,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的着装必须遵循两个原则:实用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在实用性基础上追求艺术性,即拒绝奇装异服,也不太过于呆板或随意。[6]

2.形象美,美在教师人格的感染力。就教师而言,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展现出高尚的品德。教师的人格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而是指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因其职业需要而产生的人格美。

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外貌与心态和内心世界丰富与否极为相关。若教师本身看待事情有悲观消极情绪,那外在表现一定常常哀声哉道、消极怠慢;若教师的内心世界是空洞的,那在教学工作甚至是日常生活中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类人格类型的教师不会做好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也不会发挥好榜样的作用。所以,人格美作为教师美的核心,会产生不可想象的影响力,教师人格美对于整个教育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机理在于“榜样示范原理”[7],即教师本身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用人格魅力可以感化“问题学生”,引导全体学生朝着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教师的审美素养:教学美创造的精神之源[J].教育科学研究,2006,(1):29-31.

[2]陈建翔.教育美学视野下的教学操作艺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47-50.

[3]何齐宗.教育美学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5]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王子平.论大学教师的仪表美[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87-90.

[7]张建.论教师美[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2):23-26+22.

责任编辑  郝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