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新

2019-09-16闫博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独立学院改革

摘  要:文章在分析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基础上,通过对教学理论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技术改革等方面的探讨,提出基于教学层面的改革探讨,以期提高独立学院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闫博,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云南 昆明 650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价值观构建中的作用研究——以海源学院为例”(编号:2017ZZX3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8-0024-03

依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全国高等学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大学语文”主要作为一门针对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面临着课程地位模糊、师资力量薄弱、教材内容随意、教学手法单一等问题。目前,已经有一些高校将“大学语文”课程变为选修课甚至直接取消该门课。笔者在分析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基础上,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层面改革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20世纪末,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伴随教育改革的过程,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横空出世。独立学院与公办本科院校一样,实施的是本科以上学历教育,但很少有国家财政经费支持,需要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投资办学。为了维持运转,相较于公办本科院校来说,独立学院的学费略高。为弥补这一短板,很多独立学院在办学定位和学科设置时一般重点打造特色专业,注重专业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往往忽略了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类公共课程,表现尤为突出。

1.学校层面。“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类课程不像其他课程一样,很难用直观量化的方式进行考核,也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教学成效展示。所以,独立学院对“大学语文”课程普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设立大学语文教研室或是减少大学语文课程的学时,将其变为选修课或取消“大学语文”课程。

2.师资层面。独立学院的教师大多存在专业基础薄弱、教学经验少、教学能力低等问题。像教师职业认可度不高;教学任务重,业务培训时间和经费紧张;内部文化环境建设欠缺,教师工作满意度低;教师科研经历机制不足,学术氛围不浓;学术团队建设严重滞后[1]等问题,都是独立学院在师资方面的劣势。有的教师没有专业学科背景,没有教学经验,就直接教学授课;有的独立学院更是没有专职的大学语文教师,或是从其他学校外聘教师,或是别的课程教师兼职讲授。有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采用“填鸭式”教学、单纯理论教学,教师的教学技术落后,不能满足学生求学求新的需求。

3.学生层面。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对大学语文等文化基础课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在文化学习方面积极性不强、主动性不够等情况。对应试科目特别是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偏科现象比较明显。[2]“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课,相较于专业课,不受学生重视,加之刚入校的大学生受中小学语文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大学语文”就是“高四语文”,没有“好奇感”。另外,学生由于受无深度、平面化的大众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较少阅读名著及纸质文本,其信息接收大量来源于影像、光盘、漫画、互联网、游戏等新兴的媒介,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时尚杂志、卡通画、电脑游戏之中,很难坐下来认真阅读中外文学文化名著,是典型的“音像族”而非“文字族”。[3]因此,独立学院的大学生阅读量普遍偏少,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不高。

二、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大学语文”在独立学院之所以不受学生重视和欢迎,除了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特点、课程地位和课程内容等客观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教师的语文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上十分陈旧。不从教学层面进行改革,“大学语文”就难以改变现状,不可能有所突破。

1.教学理论改革。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所提出的“大语文”的教育思想,将现行的“大学语文”课程与人文类课程相结合。以课堂教学的轴心,结合学生的课外生活把语文教育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注重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与塑造。课上不仅单纯讲授文学知识,还融入哲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内容,既注重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讲解,又注重将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灌输到学生思想中,即不把“大学语文”上成“高四语文”,也不把“大学语文”上成纯文学课。结合《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优秀典籍,在讲清文学知识的基础上,用文学的魅力感染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和丰厚的人文素养。以文学为切入口,学生通过作品的学习,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如讲到元代文学的时候,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元代的文学只有元曲能够取得杰出的成就呢?传统的诗文为什么失去了原有的影响力,是没有人再写了吗?进而向学生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特点对元代文学的影像。将文学置身于历史的大背景之下,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教师要突破“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在上课过程中介绍相关书籍,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兴趣。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提出,力求将“大学语文”教育做到不仅仅是给学生“一杯水”或“一桶水”,而是要给学生“一条河”。将“深化”与“浅化”,“精读”与“细读”相结合,提倡学术观点、学术视野、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多元与开放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不仅掌握“大学语文”课本上的作品更要了解课本外的优秀作品,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进行大量的扩展阅读。

2.教学方法改革。“大学语文”教学需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实现趣味性教学,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大多数独立学院学生活动参与热情高于学习热情低,学生个体差异高于整体综合素质低。[4]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导意识。让学生多讨论、多发言、多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演绎经典美文,可以布置读书笔记和思想随笔,可以开展读书报告会,可以组织写作大赛、古文翻译大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纳入到期末的考试成绩中,改变原有仅靠期末考试和平时点名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现状,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请学生自己来讲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分配小组,布置任务,学生自己完成教案撰写、课件制作等。课堂上由学生进行讲课,布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教师负责审阅学生的教案和课件,并对学生的授课内容进行点评。学生参与到备课、讲课等环节,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意识。

3.教学技术改革。“大学语文”课堂上应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现代化。通过结合经典影视作品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抽象概括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解《诗经》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诗经》演唱视频,更加生动地让学生了解《诗经》能够配乐演唱的特点。又如讲解《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时,可以适当播放当下影视作品中对这些内容的演绎,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学与历史的魅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既不能不用,也不能仅是运用多媒体来播放影视作品。多媒体教学技术只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代替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合理掌控课堂中多媒体使用的时间和频率,同时还要一如既往地重视板书教学,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做榜样。[5]

教师还可以将“雨课堂”“慕课”“微课”新技术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如通过“雨课堂”课前向学生发送预习课件,讲课过程中能在学生的手机上同步展示教学内容,课后向学生发送复习作业,使教学不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而是对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方位覆盖。课前推送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情况,上课时课件与手机同步可以省去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专心听教师的讲解,也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标出不懂的课件页,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听课情况,课后通过手机上的复习作业,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巩固,通过使用“慕课”“微课”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理论前沿。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雨课堂”“慕课”“微课”等新兴技術有很多优势,但是也存在必须要有网络支持,授课学生数量不宜过多,容易引起学生视疲劳,长期使用有损学生视力等局限,建议在上课过程中适当的使用,而不是全部替代原有的传统教学手段。

三、结论

哲学家伽达默尔曾说:“一般来说,语言能力只有在自己的母语中才能得到。这就说明,我们是用母语的眼光学会看世界。”[6]而语文教育正是一个国家母语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语文”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课堂学习语文的终点,鉴于此“大学语文”课程应把课堂上的终点,变为学生课下自学的起点。不仅让学生爱上语文,充分感受文学的审美性和趣味性,更要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体悟到中国的人文精神。独立学院作为国民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所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只为就业的“应用型”人才,更是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通才。通过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的改革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让独立学院学生改变原有的应试思维和功利化思维,对我国古今优秀的作品产生阅读欲望。

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从教学层面而言,教学理论上应力求把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进行单纯的文学教育,更将历史、文化、哲学、审美等多学科知识穿插于教学之中,进行全方位的通识教育,将语文学习作为一种终身学习,灌输于学生。教学方法上,不仅注重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法,丰富课堂实践活动,更要运用好像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手段上,要充分运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还要适当运用好“雨课堂”“慕课”“微课”等先进教学技术。

当然,教学层面的改革只是改变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一个方面,还需要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的通力合作与大力支持。只有多方面齐头并进才能真正改善“大学语文”被边缘化、被轻视化的现状,为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寻找更好的路径,以便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更好地支持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恰.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1.

[2]吴秀文.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6.

[3]彭书雄.基于人文素养培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张珍荣,陈志诚.从生源特点浅析独立学院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9):7.

[5]张爱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技术——评《大学语文教学技能》[J].中国教育学刊,2018,(6):25.

[6]伽德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郝  婵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独立学院改革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