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量优先和产业统筹思维在城镇产业园区转型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6李申彦

关键词:存量产业园园区

李申彦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前言:

传统产业园区与高新产业园区如今都面临着产能优化,转型发展及产业链整合的问题。园区的空间、环境、设施,配套对产业变革和融合的适应力和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会出现阵痛期和整改期。园区规划和建设符合新需求,提升适应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得以长久的进步。本文在产业融合和城市产业升级的趋势下,以存量用地和设施改善优先策略,从空间、设施升级、产城融合和产业统筹等四个方面入手,引入产业服务空间理念、以产业链整合、提升园区效率为目标,推动产业的园区和城市向着高品质空间和高质量产业转型,进而从规划设计方面为我国整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城市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我国现状大部分产业园区,都是按照相对比较低廉的价格获取工业用地,以相对单一的方式低价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重扩张轻效率、重规模轻质量、以及产业链配置不合理,缺乏产业生态服务与建设,导致效率降低,适应能力差的现象。这种粗放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园区整体水平提升和产业转型适应力。很大一部分园区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土地,设施及空间闲置和低效运转的问题。自20世纪末以来,城市GDP飞速提升,各个城市园区热飞升,建成大量的园区基础设施。然而园区内部的产业分布,以及同一城市不同园区之间存在着盲目招商和反复投资,产业生态配置不合理,导致产能畸形过剩等各类问题,根据近年国家所颁布的土地督察公告内部指出,64个地级以上的城市中的产业园,包括918个项目,涉及到的土地面积达到8.8万亩,都存在着效率低下和配置结构失衡,闲置等问题,随着产业整合和转型,近年来该问题尤甚。这就导致我国的产业园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园区整体水平的提升。本文重点分析存量优先和产业统筹理念在旧园区提升和新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希望能对我国产业发展找到最新的方向。

二、存量优先及产业统筹理念对园区转型模式思考

(一)存量园区产业升级与转型的态势分析

目前全球已开始进入到第四第五次产业转型阶段,很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工业5.0的口号,产业将会再次升级。为了降低行业成本,提升产能,需要在全地域、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展开产业布局,并且对传统产业布局进行有效调整。在此趋势下全国各地都开始把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作为经济发展最新的增长点,这急切需要产业园区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整体结构调整。我国制造业发达地区的产业园区,大部分都是制造加工产业,而最新的形势下,某些产业逐渐移出园区,现代服务业融入其中,加快产业升级的速度。产业园区的发展分为四个周期: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以及转型升级期。很多园区逐渐地从原有的低层次加工生产聚集地淡化,功能从单一转向多元,从工业聚集向综合功能聚集改变,转型升级工作有效地弥补城市产业功能区综合活力缺失,把商住服务,产业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研发配套等进行提升,园区植入现代服务业,适应新型工业产业园区的需求。

(二)存量产业园区转型的规划与建设

我国的产业发展正在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改变传统以单一产出为标准的方法,把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园区内部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作为发展方向,保证园区和城市功能之间有着健康互动的关系,同时建立起高质量的产业环境,引领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因此需要建立评估体系,把现有及新增产业用地的功能结构优化纳入考核标准,保证能够建立高质量的产业及服务体系;同时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闲置产业用地和既有设施情况,允许园区内部进行结构性调整,减少城市产业园运营过程中重复资源配置问题。

这涉及到三个具体问题,第一,存量土地与设施的功能适应性优化,涉及到用地结构调整,土地性质变化,既有设施整改,涉及到土地变性,配套建筑变性等问题问题,这需要规划土地及建设管理部门联合建立决策机构,统筹协调;第二,产业园区区域统筹,构建简洁高效的产业及产业生态系统,避免重复,孤立的产业园规划建设,开展大范围产业研究,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服务功能;

第三,产业升级离不开技术研发,教育,金融,物流,交易平台,甚至孵化器平台。这些系统作为产业园不不可少的润滑剂和支撑体,是质量和效率的保证。因此在存量产业用地和现有设施的提升过程中,需要进行统筹性的二次规划。

(三)产城融合和区域产业统筹实现产业与城市复兴

产业,城市,区域三者密不可分,生产资源,教育,交通,传统技术和产业底蕴是产业园升级转型的土壤,以此为基础,融入生态环境要素,这种系统的规划思维建立良好的要素互动,实现深度的有机融合,这才是产业园区优化升级的最佳途径。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的重点,也将围绕着这些特性要素开展具体的组织和开发工作,另外还需要与主导产业结合,按照其不同的需求和特点,配套和生产,城市特色紧密地联合,实现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有机共生,同时也需要关联人口,产业人才要素,实现生产,生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形成网络化的关联结构,以城市促进产业,以产业塑造城市特色,进而打造高品质的可以共享的理想化城市产业共生环境。

三、运营模式思考与对策

产业升级转型势不可挡,产业配置高效化,地域化,产城结合,存量优先,以提升为主,这是产业园区复兴的主要特色。存量优先保证了既有产业园在产业统筹优化过程中以二次统筹规划,整改提升为主,避免产业园重复配置,节省社会资金。其核心手段是通过闲置产业用地和设施优化利用,增加园区适应性。根据国家现行建设及管理程序,期间存在不少政策性矛盾。第一,既有设施的改造涉及到市政容量,消防,结构安全,产权,卫生环保,土地及建筑性质等问题;第二,国家及城市产业政策,涉及到产业引进与分流问题;第三,园区升级遇到的配套土地增减涉及土地供应和土地变性;第四,现代产业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与产业园区兼容性问题,这需要以产业生态建设的思维进行系统规划;这些问题涉及到政策,协调,运作等方面,需要产业主管部门,建设主管部门,规划管理部门,市政部门,卫生环保部门等管理机构建立联合协调机制,从城市特色出发,统一进行产业及园区规划,协同解决上述矛盾,真诚形成城市特色与产业升级互相促进,建设特色性强,效率性高,质量及效益突出的新型产业园。

四、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产业园已经经历了城市化快速发展,土地及基础设施扩张速度的阶段,进入了产城融合互相提升的新阶段,从原有的速度规模型,向集约质量型进步,这是社会的进步。我国最新的城镇化发展理念,也提出城市规划要进行空间结构的转型,特别是产业园区转型,根据实际情况,在此过程中需要把存量优先和产业统筹理念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够找到合适的转型方式,避免转型阵痛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损失,让产业园重新成为国家和城市的经济支柱,特色名片。

猜你喜欢

存量产业园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