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09-16韩志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经腹结肠癌灵敏度

韩志芬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75)

结肠归属消化道,故结肠癌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近年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结肠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临床对该疾病多实施手术、化疗、放疗治疗,但术后病情易复发、病灶转移情况,且为诱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现阶段超声检查已成为监测结肠癌术后病灶复发、转移的有效方法[1]。本次选择50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实施经腹超声检查,评价其检出率、转移情况、灵敏度、特异度,现汇总课题研究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n=50)进行研究,分为两组(随机数字表),即每组25例样本。

实验组:男(n=14)、女:(n=11);年龄:24~82(平均:52.0±27.0)岁;手术至复查时间:0.1~5(平均:2.2±2.0)年;乙状结肠癌患者10例,升结肠癌患者6例,横结肠癌患者3例,降结肠癌患者5例,回盲部癌患者1例;

对照组:男(n=10)、女:(n=15);年龄:26~80(平均:53.0±26.0)岁;手术至复查时间:0.2~6(平均:3.0±2.5)年;乙状结肠癌患者9例,升结肠癌患者7例,横结肠癌患者2例,降结肠癌患者6例,回盲部癌患者1例。对比2组(n=50)基础资料,P>0.05,可比。该研究课题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患者/家属均知情,并于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入组同意书。

排除:(1)沟通障碍患者;(2)伴其他组织疾病患者;(3)内分泌疾病患者;(4)临床资料缺损患者;(5)自愿退出本次研究患者。

纳入:(1)临床资料齐全患者;(2)无严重脏器疾病患者;(3)无精神疾病患者;(4)无内分泌疾病患者。

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内科学》第13版,结合病理诊断、TNM分期、基因类型诊断。

1.2 方法

实验组:经腹超声检查,(1)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飞利浦EPIQ5);(2)参数:探头(腹部C5-1、浅表L12-3);(3)准备:检查前一天于晚餐后禁止饮食、排便,对疑似乙状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者,可指导其于检查前憋尿,达到充盈膀胱的目的[2]。(4)方法: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将腹部充分暴露后实施检查,在检查中可适当加压,发现转移病灶后需对其位置、大小、形态、结构等进行观察,后对其血流分布情况观察[3]。(5)检查范围:对肝、胆、脾、胰腺、肾等脏器组织常规扫描;按乙状结肠-降结肠-结肠脾曲-横结肠-结肠肝曲-回盲部-回肠-空肠顺序进行逆时针检查,并从纵切面、横切面等多方位检查;对上腹腔、下腹腔、盆腔、腹膜、腹膜间隙均实施扫描检查[4]。

对照组:CT检查,(1)仪器: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2)参数:层厚:5mm;层距:5mm;(3)扫描范围:腹部;(4)方法:叮嘱患者取平卧位,对其腹部进行全面扫描。

1.3 观察指标

1.3.1 检出率评估 以病理检查以标准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检出肝、胰腺、腹膜、肠系膜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吻合口复发情况。

1.3.2 转移情况评估 观察50例患者单发转移、多发转移发生率。

1.3.3 灵敏度、特异度评估 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检出率、转移情况、灵敏度、特异度属计数资料范畴,以χ2进行检验、百分数(%)进行表示,50例患者数据资料借助SPSS22.0分析,检验结果以P值区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示。

2 结果

2.1 检出率

50例患者检出率评估,详见表1。结果: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肝转移检出率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50例患者检出率评估[n(%)]

2.2 转移情况

50例患者转移情况评估,详见表2。结果:实验组单发转移高于对照组,多发转移低于对照组,但对比显示无差异(P>0.05)。

表2 50例患者转移情况评估[n(%)]

2.3 灵敏度、特异度

两种检出方法灵敏度、特异度评估,详见表3。结果:实验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对照组,但肝转移对比显示无差异(P>0.05)。

3 讨论

临床为延长结肠癌患者生存时间,多为其实施手术切除治疗,但术后基于患者自身情况、肿瘤特性等因素,病灶组织会出现复发或转移情况,临床需及早进行筛查、诊断,并实施针对干预,以提高结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5]。

研究结果:实验组检出肝转移13例,胰腺转移6例,腹膜转移9例,肠系膜淋巴结转移10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吻合口复发6例,与肝脏转移对照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检出单发17例,多发32例,肝脏转移与对照组转移情况无明显差异;且实验组肝脏转移灵敏度、特异度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表明:经腹超声检查、CT检查在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诊断中均具有极高价值,但各检查方法优劣势不同,故临实际应用中可联合使用或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诊断。分析:结合资料显示结肠癌术后极易发生肝脏组织转移,这与肝脏血供、血运丰富有一定联系,经腹超声检查以“牛眼”征为典型表现,诊断准确率较高,若图像无明显表现可结合病史进行诊断,此外检验人员工作能力、责任心对检出率也有明显影响[6]。经腹超声检查可对腹腔肠管进行追踪、扫查,可对病灶组织与周边脏器关系进行观察,不仅可显示各组织转移情况,还会显示病灶大小、数目、形态等,有预后评估有极高价值[7]。且该检查方法对机体无损伤、操作较为简单,但经腹超声检查对肠道气体较多、肥胖患者、肠壁脂肪较厚患者检出率较低,经腹超声检查仅对部分脏器组织检查,加之部分系膜较长,极易发现漏诊、误诊情况,但鉴于CT的放射暴露超声可用于结肠癌术后复查[8]。

表3 两种检出方法灵敏度、特异度评估(%)

综合上述,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实施经腹超声检查价值较高,可对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进行筛查,为临床治疗提供高质量参考,但该方法诊断肥胖患者有一定困难,可与CT结合用于结肠癌术后复查。

猜你喜欢

经腹结肠癌灵敏度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孕晚期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