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高分辨力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9-16陈丙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分辨力小气结节

陈丙力

(徐州矿务集团第三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3)

肺部小结节是胸部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中给予精确的诊断有一定难度[1]。近几年来,临床上主要以高分辨力CT为主要检查方式,它对于肺部小结节诊断精确度较高,所以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2]。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超高分辨力CT的出现为肺部小结节的检查带了更具有优势的诊断效率,本文针对5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在应用不同CT检查方式中的诊断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数据采集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研究对象为抽取近2年我院接收治疗的5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男16例,女9例;年龄范围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5±3.8)岁;实验组25例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范围41~75岁之间,平均年龄(58±3.6)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数据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性符合正态分布。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Bright Speed 16CT扫描仪,设定为120kv220mA层厚为5mm,实施常规的螺旋扫描,针对患者的病灶部位靶向扫描,病灶进行512矩阵以及1024矩阵靶重建,给予部分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并且重建提示出患者病灶的整体形态以及支气管的改变情况,进行高分辨力512矩阵重建。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高分辨力1024矩阵重建。

1.3 评判指标

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状况、局部小气道狭窄以及中断显示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与核实,确认无误后将其输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实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临床诊断率与局部小气道狭窄、中断显示率)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组间分别经χ2和t检验,差异在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临床诊断率。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诊断中,毛刺征、分叶、空泡征以及空洞等检出率以及CT诊断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表 对照组与实验组临床诊断率对比[n(%)]

2.2 对照组与实验组局部小气道狭窄、中断显示率对比

经实施不同检查方式后,实验组中有20例患者局部小气道狭窄、中断,显示率为80.00%,对照组中有11例患者局部小气道狭窄、中断,显示率为44.00%,(χ2=6.8761,P=0.0087)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部小结节是临床中胸外科常见的疾病,一般情况肺部小结节的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3],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所以临床中对于肺部小结节的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极易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现象[4]。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检查方式是高分辨力CT检查,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果比较确切,所以被临床中广泛的应用。肺部小结节的影像诊断过程中,细微的结构显示非常的重要,有相关研究显示,超分辨率CT在显示微小结节中的细微机构较大的优势,并且对磨玻璃影等低密度病灶的鉴别作用较大。在针对分叶、毛刺、肿块密度以及邻近胸膜改变等方面,常规高分辨CT扫描和超高分辨力扫描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在微小结节和病灶磨玻璃影显示方面,两者检查方式的差异显著。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超高分辨力CT被临床广泛的应用,其优势是检查方式像素比较多,所绘出的动态增强曲线的振幅相对较小,所以受到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也小,对肺部小结节患者的支气管变化的显示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5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经过数据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局部小气道狭窄、中断,显示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的显示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超高分辨力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猜你喜欢

分辨力小气结节
超二代像增强器分辨力随输入照度变化研究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小气的梨树
不同数学函数算法对SPECT空间分辨性能检测影响分析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摊上了个小气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