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2019-09-16王肃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征象肿块恶性

王肃敬

(睢宁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徐州 221200)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组织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女性患者居多。大部分的乳腺癌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有一系列的表现:酒窝征、乳房肿块和乳房大小不一,乳房周边瘙痒发红、淋巴隆起或乳房疼痛等[1]。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健康问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围绕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效果展开讨论,希望能为患者带来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19年6月来我单位诊断的60例乳腺癌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龄30~68岁,平均(48.01±3.07)岁;对照组年龄35~70岁,平均(50.89±3.09)岁。通过对比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均采用超声诊断技术,在诊断前,将探头的频率调至5~12MHz,建议患者呈仰卧位,双侧手臂向上伸展,让患者充分暴露乳腺和腋窝[2]。以患者的乳头作为中心点,横向与辐射扫查患者的整个乳腺以及腋窝,查看乳腺的病变位置以及血流信号,按照顺序依次检查,避免漏诊。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影像学肿块发生率进行对比,影像学肿块特征包括: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后方回声减弱,沙粒样钙化,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影像学肿块特征越多。对血流情况进行对比,血流分布越多,分值越高,说明肿块的恶性程度越大。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影像学肿块特征对比

观察组影像学肿块特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影像学肿块发生率对比[n(%)]

2.2 血流情况对比

观察组血流情况分级Ⅱ或Ⅲ级比分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血流情况对比

3 讨论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组织上的恶性肿瘤。女性的乳腺是由纤维组织、皮肤、脂肪组织以及乳腺组织构成的,乳腺癌患者中有99%都是女性患者,仅1%是男性患者,早期的乳腺癌并不会危机患者的生命,但是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的癌细胞就会随着血液、淋巴液转移,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3]。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超声诊断技术,观察组患者的观察组影像学肿块特征:形状不规则(50.00%)、边界不清晰(56.67%)、后方回声减弱(63.33%),沙粒样钙化(53.33%),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00%)(13.33%)(38.46%)(20.00%),P<0.05;观察组血流情况分级Ⅱ或Ⅲ级比分(36.67%)(40.00%),观察组患者的血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乳腺癌患者来说,采用超声诊断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大部分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没有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转化成晚期乳腺癌,对患者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采用超声诊断技术,及早的帮助患者诊断病情就显得非常重要。超声诊断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诊断技术,它的分级标准为:0级(表示有乳头溢液、不对称增厚、皮肤及乳头改变等临床表现,而超声无征象。1级:阴性(negative)指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改变,有把握判断为正常。2级:良性征象基本可以排除恶性3级:可能良性征象恶性危险小于2%。4级,可疑恶性恶性危险性38%~94%。实性肿块的超声表现有非良性表现(1~2项)。5级:高度可能恶性恶性危险性大于95%。超声有特征性异常征象(良恶性实性肿块鉴别表中恶性征象三项以上)。6级:已活检证实为恶性(known biopsy-proven)已证实为恶性。BIRADS分级标准降低了解读乳腺影像学报告中出现误差和不确定性,尤其对乳腺癌复查诊断更为重要。这种诊断技术既简单又快捷,具有极高的分辨能力。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患者采用超声诊断技术,可以准确诊断出患者体内的影像学肿块特征以及血流情况,值得被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征象肿块恶性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