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ASL三维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2019-09-16平水静通讯作者宋阳阳王智超刘静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全脑缺血性病灶

付 鑫,平水静(通讯作者),宋阳阳,王智超,曹 阳,刘静静

(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 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因素比较复杂,大多因为脑供血相关血管变窄、受阻等引发的,损害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机体健康和生命健康[1]。3D-ASL三维全脑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对患者脑血流灌注状况予以评估,属于新型的容积灌注扫描方式之一[2]。本文将对3D-ASL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意义予以观察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医院诊断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脑卒中患者(病例选自2019年4月—7月)纳入分析数值指标资料,年龄最高74岁,年龄最低41岁,其年龄均值是(58.64±4.57)岁;存在小面积脑梗死的患者有30例,存在大面脑梗死的患者有20例,存在短暂脑缺血的患者有10例;男女之间相比是34:26。

1.2 方法

采取美国GE 3.OT HDXt MR扫描仪,采用的线圈类型是8通道头部线圈或是头颈联合线圈。测定方式包含T1FLAIR检测、T2检测、T2FLAIR检测、DWI(设置b为1000)检测、MRA检测。而3D-ASL成像(4分27秒)检查的相关参数是,设定TR是4595毫秒,设定TE是10.7毫秒,设定层厚是4毫米,设定层距是0毫米,设定激励次数是3次,设定标记之后的延迟时长是1.5秒。予以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D-ASL检测,予以断面扫描检查,扫描范围与DWI结构像一致,从颅顶覆盖至颅底。检查得到的资料传输入AW4.7工作站用大小一致的圆圈,采取镜像对称方法将感兴趣区域予以放置,检测CBF值,观察并分析所有患者的DWI及3D-ASL的CBF图有无异常予以临床诊断和分析。

1.3 相关指标

分析3D-ASL三维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阳性总计率,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3D-ASL三维全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结果、临床诊断结果。

2 结果

2.1 3D-ASL三维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阳性总计率

3D-ASL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阳性有32例,诊断阴性有28例,诊断阳性总计率是53.33%(16/30)见表1。

表1 3D-ASL三维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阳性总计率

2.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3D-ASL技术诊断结果、临床诊断结果

将临床诊断结果用作金标准,采取3D-ASL技术诊断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灵敏性是73.33%(22/30),诊断特异性是66.67%(20/30),见表2。

表2 急性缺血性脑脑卒中患者的3D-ASL三维全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结果、临床诊断结果

3 讨论

近几年,中国脑血管病发病人数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占据66%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局灶缺血引发忽然出现的神经功能异常或是视网膜功能异常,急性缺血性脑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反复发作情况,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损害。所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尽早临床诊断十分关键,予以评估[3]。以往,临床上多采取CTA诊断方式、X线数字减影诊断方式等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诊断,近几年,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灌注技术,凭借其无需对比剂即可测量脑血流量的优势,近年来逐步应用于临床中,尤其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疗效评价有很大帮助。采取3D-ASL检查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病灶呈现结果,3D-ASL检查方法对小面积病灶缺乏敏感性。有可能和小面积病灶的病变位置在低灌注区存在、发生梗死之后相关血管的通过时长并不确定存在一定关系;3D-ASL检查方法对大面积病灶的呈现中,具有ASL—DWI不匹配区情况。缺血半暗带为发展成脑梗死需要分析的一个问题,相关能量代谢保留但血液供应被抑制。而且,明确且恢复缺血半暗带存在重要治疗价值。

此文有关数值指标检测结果中,采用该技术诊断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脑卒中患者的诊断灵敏性高于73%,诊断特异性高于66%。根据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标准提供早期诊断检查。利用3D-ASL技术,能后很好地显示颅内动脉急性或慢性狭窄或者闭塞时侧支循环的建立,侧支循环的优良与脑血管的好坏有显著相关性,好的侧支循环可以提高血管再通治疗的成功率改善缺血区再灌注,减少梗死面积降低出血性转化风险,以及治疗前后疗效评估及改善临床预后。该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诊断中存在一定安全性,不用运用对比剂,相关操作比较简便,诊断敏感度和诊断特异度都比较高。该技术的信号定位相对比较准确,收集图像速率比较快,能够得到比较高的图像质量,能够将全脑血流灌注相关资料予以提供。3D-ASL技术的示踪剂是人体中的水,对上游血液予以反映,促使自旋弛豫情况变化,予以组织灌注之后完成成像,收集图像资料,对组织相关灌注成像情况予以显示。待脑组织CBF绝对值减少至一分钟10ml/100g到20ml/100g或是皮层区CBF减少正常值40%、白质减少至正常值35%的时候,则会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现象。急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之前及之后,采取ASL对脑血流灌注情况予以关注,发现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ASL能够全程提供与MR图像上面相关动脉闭塞相同的脑灌注资料。3D-ASL可以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低灌注情况予以呈现。3D-ASL于脑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存在重要应用价值,此文有关测定结果和文献报告基本一致。

总之,3D-ASL不需采取对比剂,不存在过敏副作用,存在无创性特点,具有较好安全性,检测速率比较快,能够定量评定病灶相关脑血流量绝对值情况,可以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而且,其对脑血流量改变较为敏感,能够用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常用检测序列之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3D-ASL三维全脑灌注成像技术予以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存在一定临床诊断优势。

猜你喜欢

全脑缺血性病灶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