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技术评估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病程分期的价值

2019-09-16李林祚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核磁高分辨率磁共振

李林祚(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诊断率得到有效提高。但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具备多种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和病程变化,如果可应用影像学手段开展病程分期,可使早期治疗更为高效[1]。核磁黑血成像属于基于快速自旋回波技术的重T1加权直接血栓成像。本次研究及选取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74例,探讨高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技术评估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病程分期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74例,其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14~65岁,平均(35.6±5.8)岁。按照临床症状发生和核磁黑血成像检查时间,分为慢性组(>15d)和急性组(≤14d),慢性组28例,急性组46例。全部患者均采用磁共振静脉成像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同时对磁共振检查禁忌证患者和影像资料不完整的患者进行排除。

1.2 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检查,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光纤360 1.5T MRI扫描仪,应用自旋回波T1加权序列,对患者全脑开展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TR为650ms,TE为12ms,矩阵为272×320,视野为204mm×240mm,层厚为0.75mm,层数为208,扫描时间控制为5min44s。

1.3 观察指标

检查完成后由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开展阅片,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上血栓判定标准为:静脉及静脉窦内流空信号影消失,具备等或高信号影。比较急性组和慢性组的血栓信号噪声比及对比噪声比。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情况

本组患者中包括46例急性期患者和28例慢性期患者,磁共振静脉成像共发现318处血栓,其中40处位于上矢状窦,2处位于下矢状窦,46处位于右侧横窦,54处位于右侧乙状窦,34处位于左侧横窦,26处位于左侧乙状窦,18处位于直窦,32处位于窦汇,8处位于Rosenthal静脉,2处位于Labbe静脉,26处位于右侧皮质静脉,26处位于左侧皮质静脉。

2.2 急性组和慢性组血栓信号比较

急性组血栓信号噪声比为(205.3±96.2),对比噪声比为(200.3±95.5);慢性组血栓信号噪声比为(93.5±40.2),对比噪声比为(85.7±38.2)。急性组血栓信号噪声比及对比噪声比均高于慢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高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技术评估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的效果

全部患者中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共发现318处血栓,诊断敏感度为95.6%(304/318),特异度为98.0%(704/718),见表。

表 高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技术评估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的效果

3 讨论

核磁黑血成像不需要对外源性对比剂进行使用,因此可对变态反应的出现进行有效避免,从而使得其具有广泛的临床适用人群[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全部患者中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共发现318处血栓,诊断敏感度为95.6%,共有14处血管节段被漏诊,其中6处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为横窦血栓,而核磁黑血成像诊断为先天发育不全。分析其原由,主要是由于磁共振血管成像主要是依靠脑静脉窦高血流信号缺失进行诊断,其是一种间接成像检查方法,而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的信号会碎时间出现变化,亚急性期血栓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时也可能表现为高信号,从而使得对大脑深静脉和皮质静脉血栓的诊断准确性受到影响[3]。除此之外,在应用2D-TOF开展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时,和扫描平面平行的血流信号通常会发生减弱或丢失,由此使得显示模糊,或有不显影的情况出现,因此将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核磁黑血成像技术进行联合应用,可知诊断准确率得以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高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技术可对颅内静脉及静脉窦急性和慢性血栓进行有效区分。

猜你喜欢

核磁高分辨率磁共振
上海某三甲医院CT、核磁大型影像设备的管理、配置和使用分析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管理实践与展望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系统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X光、CT和核磁如何选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基于Curvelet-Wavelet变换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降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