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9-16闫立红孟宪芹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脉络脂蛋白病程

闫立红,孟宪芹

聊城市中医院中医内科,山东聊城 252000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表现多为全身乏力、体重减少、饮食增多、尿量增加等症状的内分泌科常见病[1],通常病发于中老年群体,其血糖浓度上升或有尿糖现象均属于临床检查常见问题,若早期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易致使患者出现肥胖、脂代谢异常[2],进而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而其中冠心病较为常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多为恶心、呕吐、胸痛、全身乏力、心绞痛等症状,病情严重时患者亦有休克、死亡的风险,对患者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均有严重影响[3]。为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症状,目前常采用脉络祛瘀法对其进行治疗,可于保护患者心脏功能、增强患者心肌功能等效用下提升其治疗效果[4],效果显著。该文为系统分析脉络祛瘀法在8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于2016年7月—2018年5月期间作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该院收诊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总计88例,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中,女 18 例,男 26 例;年龄 56~87 岁,平均为(74.48±5.64)岁;体重 43~87 kg,平均为(59.32±4.84)kg;冠心病病程 1~8 年,病程为(3.47±0.52)年;糖尿病病程 1~13 年,病程为(7.04±0.87)年。 对照组中,女 17例,男 27例;年龄55~89 岁,平均为(74.73±5.63)岁;体重 44~85 kg,平均为(59.61±4.79)kg;冠心病病程 1~9 年,病程为(3.61±0.49)年;糖尿病病程 1~15 年,病程为(7.36±0.91)年。 比较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精神正常、神志清楚,均符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况;②88例研究对象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传染性疾病、全身系统性疾病或肝肾功能障碍者;②行为障碍、言语障碍或视听障碍者;③配合度极差或因故中途离院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基础治疗,方法:予以患者硝苯地平缓释片(批准文号:H20094073)进行口服治疗,2次/d,早晚分服,单次剂量为10 mg。疗程4周。

1.2.2 观察组脉络祛瘀法+基础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患者中医导痰祛瘀药进行治疗,方法:药物组成包括15 g丹参、15 g猪苓、12 g郁金、15 g红花、12 g地龙、15 g半夏、15 g山楂、15 g茯苓、12 g陈皮、30 g黄芪、15 g葛根、5克水蛭、10 g厚朴、10 g当归。用水煎,2次/d,早晚分服,单次剂量为150 mL。此外,应在大号三棱针辅助下通过靶向定位、辨证颈椎整体观作相应深层淤血取出治疗,期间需灵活运用负压原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1次/d,单次治疗30 min左右。疗程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评测两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值、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数据。疗效标准:心电图指标、疼痛程度、发作时间、心绞痛次数基本无变化,且空腹血糖水平大于7.23 mmol/L,视为无效;心电图指标、疼痛程度、发作时间、心绞痛次数有所改善,且空腹血糖水平小于7.23 mmol/L,视为好转;心电图指标、疼痛程度、发作时间、心绞痛次数均显著改善,且空腹血糖水平小于6.10mmol/L,视为显效。治疗有效率=(好转+显效)例数/44×100.00%。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变化

两组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 (3.03±0.16)mmol/L、甘油三酯(1.61±0.14)mmol/L、总胆固醇(5.07±0.43)mmol/L、血糖值(6.21±0.49)mmol/L均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1.53±0.19)mmol/L 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变化[(±s),mmol/L]

表1 对比两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变化[(±s),mmol/L]

组别时间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 血糖值观察组(n=4 4)对照组(n=4 4)观察组(n=4 4)对照组(n=4 4)治疗前治疗后5.4 5±0.2 6 5.3 9±0.2 7 3.0 3±0.1 6 4.1 9±0.2 0 0.8 9±0.1 3 0.8 7±0.1 4 1.5 3±0.1 9 1.0 6±0.1 7 3.2 2±0.2 4 3.2 7±0.2 1 1.6 1±0.1 4 2.5 6±0.1 6 7.6 2±0.7 3 7.8 1±0.7 1 5.0 7±0.4 3 6.8 2±0.5 9 9.4 2±0.8 3 9.5 6±0.8 1 6.2 1±0.4 9 7.8 5±0.6 4

2.2 比较两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1例头晕、2例恶心,对照组4例头晕、2例呕吐、5例恶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6,P<0.05)。

3 讨论

临床上,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发展,均会产生种类不同、程度不一的慢性疾病[4],其中冠心病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多为冠状动脉功能变化、心脏病变。近几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病率随着民众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条件改善而相应上调[5],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合并症具有慢性病变、病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常会加重患者的组织器官损伤程度,导致其出现动脉硬化、血管病变等问题[6]。以往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常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该药物是一种可保护患者心肌细胞的二氧吡啶离子拮抗剂,可有效对患者钙内流过程(心肌细胞膜)进行抑制,并对收缩-兴奋偶联作相应阻断,但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血脂水平效果较差。

随着中医技术进步,医疗理念更新,现如今应用中医疗法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更为广泛,中医认为糖尿病属“消渴”范畴,冠心病属“胸痹”范畴,前者病机以瘀血为变、阴虚为本、燥热为标[7],后者病机则为心脉痹阻,表现包括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病因多与气阴两虚有关,气虚易致使患者出现血瘀症状,而血瘀会引发心慌、胸闷、心脉受阻等问题,导致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病症[8]。该文采用中医导痰祛瘀药联合脉络祛瘀法对该合并症患者进行治疗,药方中厚朴、黄芪具有益气、行气、行血的效果;半夏、茯苓具有化痰的效果;地龙、水蛭、丹参具有通脉化瘀的效果。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通脉、祛痰化瘀、益气行血之功[9]。

同时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芪可减低患者血液黏稠度,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并可促进患者体内微循环改善;水蛭、地龙可抑制患者纤维蛋白酶源活性,且可对其纤维蛋白作有效溶解;红花、丹参可抑制患者血小板聚集,帮助患者减低自身血脂水平;而葛根则具有降脂、降糖的作用。而脉络祛瘀法可在深层淤血取出后持续对患者局部骨骼、神经、肌肉作有效濡养,并疏通患者经络,联合中医导痰祛瘀药下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血流变、血循环指征[10],大幅减低其血液黏稠度。如文中结果所示,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值、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可知,经脉络祛瘀法治疗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较以往有大幅改善,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以往更低,效果显著。通过结果比较亦能证明脉络祛瘀法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单一基础疗法的效果更佳。另在王丽新[11]学者一文中,将9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与治疗组46例,前者采用中成药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加用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 (95.65%)高于对照组(80.4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此同时,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5.45%)高于对照组(77.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疗效指标比较,可一定程度上反映脉络祛瘀法的应用价值与疗效确切性。此外,多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均存在程度不同的静脉曲张、眼球干涩、胳臂麻木、头晕脑胀、颈肩腰腿痛及慢性疼痛病等,依照刺血疗法的“通则不痛”原则,在刺出局部瘀堵部位后可有效缓解患者以上症状。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应用脉络祛瘀法,可有效保证患者疗效安全性,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提升患者预后效果以及治疗水准,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脉络脂蛋白病程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考古发掘摹画出的古蜀文化脉络
低密度脂蛋白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类脂蛋白沉积症一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