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来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综述研究

2019-09-16冀晓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康复运动

冀晓龙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不仅仅只是存在物质和精神层面,而且对于生活质量和健康层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全民健身”的火热背景下,使得健康行业如火如荼。政府的积极引导和人民对健康的重视,迫切需要该方面人才的培养。最近一些年,医疗服务职能的进步,使得一些新概念得以推广(如: “全面康复”、“全面健康”和“以人为本”等)。 但是,不得不承认,政府行为下的运动康复在中国的发展相比国外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 政府引导下的康复人才的发展,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作者总结了近十年来中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探索成果,希望对以后该行业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2 我国运动康复发展历程

运动康复,它是我国一门年轻的课程。 它包括有关体育运动和医学等多种学科,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运动方式,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来恢复健康。 这一学科最早出现在国外,中国的运动康复专业应该追溯到1963年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中的“运动保健”专业;后来,1989年,国家有关部门首次在 《增补高等学校专业目录》 中增加了“体育保健康复”计划。也就是现在我们国家运动康复专业的前身。然而,直到2004年,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该专业在一些高校试行。同年,“体医结合”这一理念在青鸟健身提出的“身与心得健康”上开始萌芽。 经过几年发展,在2012年,更改为现在的“运动康复”专业。 目前,中国各大高校的运动康复自2005年以来迅速发展。体育类、医学类(包括中医类和西医类)院校、师范类、理工类、 综合类等67所院校(天津医科大学已于2015年停办)。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家通过颁布各种文件促进了运动康复人才的发展。 2011年,卫生部门将康复治疗人员归类为急需的人才; 2013年,国务院发布 “关于促进卫生服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加快康复治疗人员的就业;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6年,一些关于加速康复运动辅助器械相关行业发展的建议的出台,促进了康复设备相关企业的成长;2016年10月25日,国家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运动康复作为重要发展的对象。2018年初,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简称“质量标准”)。 全国各高校的运动康复专业将按照“质量标准”修改培训项目,进一步推动运动康复的发展。进而促进运动康复市场的发展,就运动康复市场而言,在运动康复市场可分为,按照人群来分,可以分成残疾人群、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群、运动健身人群和职业体育人群市场。 当然,这些市场之间是有重叠。 按照伤病情况来划分,可以分为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康复市场、各类慢性病康复市场、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市场以及心理疾病康复市场。 仅就慢性病康复市场而言,市场人口数量就高达2亿多,这表明运动康复产业的潜在生产价值很大。 这就需要我们在运动康复的研究上继续进行探讨。

3 过去十年中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研究成果

通过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教育部的官方发布的相关内容,搜索以“运动康复专业人才”为主题。 检索到近十年来我国关于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文献,包括期刊、硕博论文、会议和报纸等文献资料,获得相关依据和启示。 还进行了归纳总结法,对搜索到的43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提取其中的当今热点。如表所示,可以看出,在2013年之前,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这方面的文献比较少,然而,自2013年以来,历年的文献量几乎都在增加,尤其是在2017到2018年, 文献量显著增加,表明了中国的运动康复人才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年份类型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文献011012641315

4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

健康中国的建设始于2008年, 2012年,制定了 “健康中国2020年”战略研究报告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提出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健康中国”;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习近平主席在会上提出了 “把人们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提出了大健康、大卫生理念;2016年10月下旬,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包括序言和总体战略,推广健康生活;共6章29章,第6章“提高全民健身水平”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普及科学的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以上可以看出,自2008年这一概念的提出以来,相关的研究逐渐成为热门。 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如何用科学的指导方法,通过理论的方式,交付实际应用,构建健康的中国实践, 让健康中国的理念融入到全民生活当中,让更多人参与是实现健康中国的终极目标。 为了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这需要我国加强对该专业人员的培训。 中国的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讨论。 “加强“大健康观”的顶层设计; 共建多部门协调运作机制,促进健康发展; 加强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建设; 弘扬主动健康的理念; 加大投入,研制运动处方库。 ”齐大路等从大健康产业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全国高校该专业的本科设置点、2015年该专业的招生情况以及各个高校课程开设情况; 从教育学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等提出了建议,也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希望国家加快创新模式和教学质量标准的下达。 ”该观点从这两方面来看,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该作者主观色彩比较凝重, 与实际情况出处较大,国家财政的分配是需要经过合理安排的,可能哪方面要求大力扶持, 就着重扶持哪方面,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所以,在高校中难以实施。 杨宝成认为在健康中国战略下该人才的需求是因为全民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以及人口老龄化对该专业人才的需要;应该科学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完善人才培养要求(规格); 优化课程体系; 强化实践教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该作者仅仅从对人才的要求和教学课程方面出发,角度过于片面,没有结合建立师生良性互动关系,很难现实中实现共赢。蔡旭东等认为: “运动康复产业是现在发展的目标,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 从供给侧的角度,对国外几个发达国家的案例进行学习,总结出我国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结合我国的当下情况,提出需要学历教育的扩大,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完善的职业认定, 进行融资创新,结合传统与现代运动康复技术,来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 ” 该作者对于国外的借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国外的真实情况,来结合中国的历史情况进行合理的借鉴并融入我国国情。 葛稳博等认为:“在健康中国的指导下,康复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好的和高校互动, 各高校也应从教师能力、实验室设施、学生实践能力、监管力度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 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还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教育方法。 ” 该作者没有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我国高校的各个学课门类诸多,运动康复只是一个小学科, 不可能把大部分的财力和物力在该学科上投资太多,在现实中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5 “体医结合”背景下中国运动康复人才的培养

2016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年纲要纲要”描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本文提出了健康优先原则,以全民健康为根本,加强了非医疗健康和体医融合干预的整合,促进了医疗卫生与卫生服务模式的结合。 科学健身促进慢性疾病预防和康复。根据国家提出的纲要,健康中国的建设是当务之急,而要想实现这个宏伟的建设,运动康复专业的建设也非常重要。 至此,我们需要加强体育和医疗的融合,使它们形成一个科学的服务模式,为人们科学的进行健身活动和慢性病的预防以及康复,做出贡献。 当下这一领域,我国部分学者也进行了探讨王晓曦认为:“从我国本科体医结合为出发点,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该专业更需要拥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方向和性质要统一,以及提倡医学和体育院校的共同办学,互补优势,更好地实现职业培训目标。”该作者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在我国体育院校与医学院校很少会在同一地区,实施起来比较费时费力。王海军等[14]认为:“体医结合的运动康复,也可以从生物力学进行教学分析。对此进行新思路的探讨,该学者从基于教学内容、过程、目标、评价和模式研究,认为随着国家对运动康复事业的大力支持,将形成完善的“体育向医学延伸、医学向体育渗透”的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课程教学。 ”这一想法确实拥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医学和体育学的良性互动需要进一步探索。刘宇飞认为:“在体医融合的背景下,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如何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是该专业发展的关键。认为通过明确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师资培养,提升创新能力等手段,积极探索该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向更好,更可持续发展。 ”该作者认为的改革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方法过于笼统,没有具体实施的方案,需要进一步研究。

6 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其它研究

王国祥等认为:“通过 ICF的理论框架,从人才培养目标、实践能力以及知识体系等层面存在的问题,基于 ICF视野下从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专门康复学科进行学科构建, 从而应用于该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 该作者的这一提议具有新颖性,可以在局部高校进行试点,尝试一下是否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如果效果明显,那就可以在全国开设运动康复的高校进行推行。 李伟等认为: “分析台湾运动防护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演变,旨在为大陆运动康复建设提供参考。 研究表明,台湾地区运动防护专业在行业力量的推动下,根据社会需求,适时开展课程改革、重视实践能力考核,具有明确的社会化分工以及职业证照制度。 提示大陆地区运动康复专业应注重实践教学、资格认证和专业社会化作用,发挥该专业在‘体医融合’领域人才培养优势, 推动我国康复体育事业的发展。 ” 该作者只是从台湾的发展情况分析,而忽略了台湾是在资本主义的模式下发展的, 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式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具体实施需要进一步考虑。

7 几点思考

我国在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发展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仍然有一些漏洞,首先是一部分学者的研究重点都相对狭隘, 缺乏对相关研究结果的依赖和分明见解,对国际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 其次,当问题涉及一部分关键点时,缺乏深度的增量因素; 最后,关于发展的问题和建议比较“静态”,缺乏发展性观点和和对发展的见解不够系统化。因此,本人提出几点建议。

1.进一步明确运动康复学科体系的概念和内涵,使之均衡化

在中国,虽然运动康复专业是一门年轻的职业,但发展历史并不像国外那么长,但这一职业在中国发展迅速。这需要一个更清晰的专业学科体系。 其一,应该在原有的概念基础上进行更加细致的解释,结合体育、健康、医疗和康复,构建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是关键。 其次,要丰富原有的运动康复专业学科体系的内涵,构建专业人才的特色环节。 明确培养这一职业的正确道路,使其更具体,更清晰。

2.采取“动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出发,结合“动与静”的良性联系互动。 首先,“静”是要把运动康复专业的教材进行革新,坚持实用性原则,坚持明确的就业定位; 其次,“动”是要把对课程设置的内容,严格要求起来,坚持实事求是,并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真的动起来。 最后,结合这两者,明确的实践的重要性,可以为人才就业提供更积极的作用。

3.扩大招生人数,更加要注重人的作用

第一,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对运动康复专业新生进行录取工作,在国家录取基本要求上,应该尽量避开因分数不够调剂过来的学生,尽量录取对本专业感兴趣,而且身体素质优异的学生,因为该专业是以实践为主,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就不言而喻。第二,师资力量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到真东西,但是目前我国在该方面的老师比较匮乏。我认为该专业老师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国家应该加大对该方面先进技术的引进,多鼓励学生对该专业继续进行深造,培养后备人才。

4.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

在高校进行运动康复的学习,仅仅只是对该专业的学习的基础,真正能够达到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践,需要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进行磨合,使之能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这就需要社会力量的良性引导作用,使得该专业的人才能够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该专业的长远发展

5.加强多学科交叉性研究

运动康复专业是以体育、健康、医疗和康复为主的交叉性学科,但是也不能忽略对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相关辅助学科的作用。 可以充分学习相关知识,并借鉴其中的理论知识,拓宽我们研究的视野,深入研究内容,提升对运动康复专业研究的科学性。 此外,在国内该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引入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加强我国人才培养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为相关人才服务。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康复运动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不正经运动范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