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与习惯维度评价观察点的设计方法初探

2019-09-14刘忆婷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观察点年段维度

◎ 刘忆婷

上海市小学学段各学科教学评价的设计围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三个维度进行。在自然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对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评价维度中评价观察点的设计,教师普遍感到难度较大,较多从学生学习状态的表象出发进行定性设计,存在评价观察点的学科特征不明显、与学习活动的关联性不强、缺乏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等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突出了课程文本在评价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从自然课程“生命世界”“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模块的角度出发,尝试进行分模块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维度评价观察点的设计方法的研究,以促使评价观察点的设计能够突出学科特征、对应学习要求、联系核心学习活动。

一、构建分模块“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维度评价观察点的设计框架

为了更好地达成《上海市小学低年段自然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评价指南》)文件中“强调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的理念,评价观察点的设计需具备两个对应——对应明确的评价目标和对应清晰的评价内容。

首先,评价目标是教学评价的目标指向,是达成“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关键,是设计评价观察点的依据。评价目标的确立,需基于学科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定位与把握,即从对《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以下分别简称为《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等课程文本的解读分析出发,在明确相关培育要点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目标的设计。

其次,评价内容是教学评价的内容指向,是设计评价观察点的框架范围。评价内容的设计,需以评价目标为导向,对应“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评价维度,指向实验、阅读、观察等学生开展活动的内容。《评价指南》中指出“学习兴趣”维度主要有“探究兴趣”“阅读兴趣”等评价内容;“学习习惯”维度主要有“提问习惯”“观察习惯”“记录习惯”“种养/操作习惯”“合作习惯”等评价内容。

基于上述分析,构建分模块“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维度评价观察点的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其设计起点是“分析课程文本”,将评价观察点与课程文本中对应分模块的内容与要求相联系;设计过程主要经历了“设计评价目标”“设计评价内容”“叙写评价观察点”的过程,最终形成评价观察点。

图1 分模块“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维度的评价观察点的设计框架

二、细化分模块“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维度评价观察点的设计方法

设计框架呈现了从“分析课程文本”出发至“叙写评价观察点”的设计思路。在实际操作中,需进一步研究与思考“课程文本”至“评价目标”“评价目标”至“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至“评价观察点”的逐级设计要点,细化“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维度评价观察点的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分模块“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维度的评价观察点的设计方法

(一)细化“分析课程文本”至“设计评价目标”的方法途径

评价目标是基于教学的内容与要求所设计的。为了加强评价与教学之间的一致性,加强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与评价中的渗透,发挥课程文本对于评价设计的指导作用,评价目标的设计需对应《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关于分模块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学习内容与要求,通过全面梳理、整合形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培育要点。在此基础上,转化培育要点中的行为动词,叙写分模块“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维度的评价目标。

(二)细化“设计评价目标”至“设计评价内容”的方法途径

评价内容的设计,须对应评价目标的达成,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融入学习活动中进行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培育要点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积累过程,尤为需要通过各类核心学习活动的开展来实现,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获得体验与建构概念的过程。由此评价内容可对应核心学习活动来设计。而教学可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核心学习活动的确定仍旧需要对应课程文本的分析,教师可通过梳理课程文本中“生命世界”“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模块中主要的学习经历,提炼出分模块的核心学习活动,并依据《评价指南》中关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评价维度相关评价内容的分布情况,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学情特点等来定位分模块的主要评价角度,从而设计评价内容。

(三)细化“设计评价内容”至“叙写评价观察点”的方法途径

评价观察点是评价内容的具体描述,指向学生的行为表现。叙写评价观察点可以经历“优化评价内容”“转化文字表述”两个步骤:①在定位评价角度的基础上,可通过考虑相关因素,优化分模块的评价内容设计;②在“评价内容”向“评价观察点”的转化过程中,可基于分模块的评价内容的设计结果,根据评价观察点的描述特点,对文字进行整合与加工,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转化文字表述、表征学生具体的行为表现,以及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考虑是否“分等第”叙写评价观察点等,经过叙写与加工,最终形成对应活动内容的评价观察点。

三、实践“地球与宇宙”模块“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维度评价观察点的设计

本文以“地球与宇宙”模块为例,显示评价观察点的设计过程,提供评价观察点的设计结果示例。

(一)分析课程文本,设计评价目标

从三个角度分析和梳理《课程标准》与《基本要求》,定位分模块下各一级主题的学习内容与要求:首先,研读《课程标准》“内容与要求”部分中关于分模块的低年段、中高年段“学习内容与要求”,初步梳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相关的学习内容与要求;其次,分析《基本要求》分模块下各一级主题的“概述”,摘录有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学习内容与要求;第三,查阅《基本要求》分模块下各一级主题的“具体要求”,筛选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具体要求,整合形成“地球与宇宙”模块“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培育要点。在形成培育要点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文本“学习水平界定表”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行为动词举例,转化培育要点的行为动词,叙写“地球与宇宙”模块“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评价目标(见表1)。

(二)设计评价内容,叙写评价观察点

1. 梳理学习经历,提炼核心活动

首先,梳理《基本要求》“地球与宇宙”模块各一级主题的“学习指引”,形成“地球与宇宙”模块的重要学习经历,明确主要的学习活动内容与活动类型。其次,基于“地球与宇宙”模块下一级主题“地球概貌”“地球物质”“地球与太阳系”的内容与要求,以及根据课程文本的分析所形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维度的评价目标,将《基本要求》中所梳理出的主要学习活动定位至低年段或中高年段,形成分年段的“地球与宇宙”模块的主要学习活动内容与活动类型。第三,梳理《课程标准》“内容与要求”部分中关于分模块的低年段、中高年段“活动建议”,将活动建议融入至主要的分年段学习活动内容与活动类型中,经综合分析,形成“地球与宇宙”模块低年段、中高年段的核心学习活动。

表1 “地球与宇宙”模块“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维度的评价目标示例

表2 “地球与宇宙”模块的主要评价内容示例

2. 优化评价内容,叙写评价观察点

首先,根据“地球与宇宙”模块低年段和中高年段核心学习活动的梳理结果,并依据《评价指南》中关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评价维度相关评价内容的分布情况,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学情特点等,将核心学习活动一一对应形成低年段和中高年段的评价内容。其次,考虑“首选《课程标准》与《基本要求》所共有的学习活动”“评价内容基本覆盖学习内容”“对应基于课程文本分析所初设的评价目标”“知识内容或学习能力等在低年段和中高年段形成衔接”等因素,形成经优化的“地球与宇宙”模块的评价内容(见表2)。基于分模块的评价内容的设计结果,根据评价观察点的描述特点,依据评价目标的表述、结合活动内容的表述,对文字进行整合与加工,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将文字转化成表征学生具体行为表现的描述,叙写形成对应核心学习活动的“地球与宇宙”模块的评价观察点(见表3)。

上述自然课程分模块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维度评价观察点的设计框架、设计方法以及“地球与宇宙”模块的设计示例,显现了基于课程文本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学科评价观察点的设计与分布的方法,具有“具备学科特征”“符合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应核心学习活动”“评价目标与评价内容清晰明确”的特点,提供了基于课程文本分析、从整体上进行评价观察点设计的方法。在“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研究背景下,能帮助学校教研组较为系统地规划评价方案。学校教研组可在设计分模块评价观察点的基础上,对应教材将分模块的主要评价观察点分布至各个年级、单元、课时,进行本校自然学科学年、学期、单元等各个阶段的评价安排的设计,形成校本化的学科评价框架。在“评价融入教学、促进教学”的课改要求下,能帮助教师厘清分模块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重点需开展的评价内容与观察点。教师可在形成分模块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维度评价观察点的基础上,定位十册教材内容分布评价观察点,并进一步结合学校情况、学生情况,将评价观察点的描述具体化、分层化,设计出校本化、个性化的评价观察点。

表3 “地球与宇宙”模块的主要评价观察点示例

猜你喜欢

观察点年段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我省4家农民合作社被列为部级观察点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