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山北麓云飞扬

2019-09-11唐宝洪张其锋詹鄞森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龙岩援疆

唐宝洪 张其锋 詹鄞森

三月的天山北麓依旧白雪皑皑,冰雪尚未完全融化。我们怀着敬仰的心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采访福建省龙岩市对口援疆工作情况。

“龙岩援疆干部为呼图壁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作出了很多贡献;对他们的工作,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一见面,县委书记丁彦明就如是对我们说。

“龙岩援疆工作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智力帮扶、促进交流交往交融等方面均取得实效,得到广大干群的认可和赞誉。”呼图壁县县长丁大明也对龙岩援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风起兮云飞扬,万里援疆兮路铿锵。

龙岩援疆干部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为新疆奉献,为老区争光。”这是福建援疆龙岩分指挥部指挥长、龙岩市新罗区副区长、新疆呼图壁县委副书记林晖,书写在指挥部的一幅标语。他领衔创作的“援疆心语”《援疆路 红土情》诗篇,感动了呼图壁的山山水水,感动了无数的当地各族群众:

舍弃南海之滨的舒适生活

踏上古丝绸的漫漫长道

我们向着吉祥之州集结

千里万里来到你的身旁

只为你——呼图壁

我们的第二故乡.....

深情的诉说,真切的表白,传达的是一种担当、一种砥砺、一种大爱!

我的爱都是为你准备的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每个援疆干部,一旦入疆,就与新疆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龙岩市第七批援疆干部11人,有4名行政干部和7名专业技术人才,当他们万里辞家、抵达新疆呼图壁县时,指挥长林晖就责无旁贷成为这个特殊之家的“家长”。家与国,国与家,此时在大家心中是如此地生动亲切、血肉粘连、可触可感。

为了这个“家”,林晖倾注了满腔的爱和无限的心血。

2016年12月,闽西花红草绿,但天山以北,却是千里冰封。林晖作为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的骨干先行赴疆,一路经由厦门飞赴乌鲁木齐,马不停蹄赶往天山北麓的呼图壁县。路途迢迢,行程万里。远去了,熟悉的故乡山水和亲人;淡去了,熟悉的乡音和乡俗。骨肉连心,亲情可贵,林晖忘不了老母亲前来送行,紧紧拥抱,抹着眼泪,声声叮咛。上车时,他不敢回头,强抑离愁别绪,听任泪水在眼眶打转,毅然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前行,援疆……

都说“援疆路漫漫”,到底路有多远?林晖说,在不晚点的情况下,从龙岩的家到呼图壁的援疆楼,汽车、动车加飞机,需要13小时45分钟。

呼图壁是福建龙岩和宁德两个市对口的受援县。“呼图壁”一词源于蒙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全县23万人口,聚居着汉、哈萨克、回、维吾尔等25个民族。林晖说,这个天山北麓的县,居然有半个龙岩市大;它所处的地位,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

曾任共青团新罗区委书记的林晖,性格外向、开朗。他说,没想到40多岁了,还来这么遥远的地方。“辞家万里今赴疆,莫问得失慨而慷。”他淡淡地对我们说。

一人在疆,时差、饮食、环境、语言,种种困难,一起袭来;最难熬的是那孤独寂寞、思乡之苦。每到晚上,思乡情切,他就静静地看看书、写写字,以解相思之苦。

2017年2月,11名援疆干部齐聚呼图壁,汇合在福建援疆龙岩分指挥部,组成了一个新“家”。林晖感同身受,深知每位援疆干部同样会遇到这些困难。他把大家视为亲人,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以点点滴滴的关爱,让他们真切感受到龙岩援疆之家的温馨。一位援疆干部对我们说,我入住援疆之家的第一天,就惊喜地发现,先行赴疆的指挥长早为我们备好了温馨、舒适、干净的房间,备好了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每个房间连牙膏牙刷衣架都备齐了。虽然时值天寒地冻,但一股暖流早就流遍了全身。

说起林晖,龙岩援疆干部们众口一词,都说他是一位好家长、好领导,从内心地感戴他。

龙岩市第二医院援疆干部邹垚铨赴呼图壁前,母亲、妻子先后住院做手术,他不能陪伴;援疆后老父又被毒蛇咬伤,要做截指手术。为人子,为人夫,为医生,当亲人住院需要他时,为了呼图壁的患者,他只能舍小家为大家,面对家乡的方向默默垂泪。林晖获悉后,找他谈心,叮嘱大家多关心他,又为他争取了小长假,陪同他回龙岩到医院探望他的父亲。

乡愁是什么?鄉愁是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故乡的山山水水、特产和小吃,是心灵的皈依处。采访中,我们看到在指挥部的每面墙上,都挂满了龙岩各地的风景,抬头就能望见家乡,游子的心足也。每每出差龙岩返回新疆时,不管是谁都会带上长汀烧大块、新罗云潭米粉、上杭萝卜干、永定腌菜、连城地瓜干、白鸭、武平猪胆干等家乡风味小吃。万里而来的家乡美食,缓解了大家的思乡之苦。

在指挥部里,还专门配置了乒乓球桌、台球桌、跑步机,健身器材等,这些都是为了排遣大家的思乡之情。

林晖记得每一位援疆干部的生日。每当这天,他都会为其准备一碗加了荷包蛋的线面,下厨炒几个家乡菜,拿出家人托寄过来的家乡小吃,分享给前来祝寿的援疆人。每每这时,援疆之家其乐融融,温馨无限。

但是,林晖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不敢说出来。堂堂七尺男儿也有欲哭无泪时,那是对亲人的愧疚——

林晖父母年事已高,小家庭三口分居三地。儿子在沈阳上大学,爱人在龙岩工作。夫妻本是大学同学,很少分开。2018年端午节妻子带着家乡粽子前来探亲,结果她来了,他又是值班,又是调研,又是住结亲户的亲戚家,没完整陪过她一天。离别时,他心怀愧疚,不知对妻子说什么好。妻子理解他,深深知道这位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丈夫是怎样的一种人,只默默对他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一天,林晖母亲在公园散步时不慎摔倒,骨头脱臼。接电话后,他心急如焚,但身在万里之外,无法分身尽孝,只能拜托在龙岩医院上班的朋友代为照料。老人家为了让儿子安心,在电话中再三叮咛,她没事,让他放心,别耽误了工作。听着母亲的嘱咐,对着家乡的方向,他默默祈愿,唯有泪成行……

援疆工作,放大了林晖的情怀,诠释了什么是大爱。那天,他唱了一首《歌在飞》,唱得激情澎湃,一唱三叹。我们很少听歌,但心中最柔软的一面被打动,我们瞬间都流泪了——

一只鸿雁当空飞呀飞,

策马奔腾向前永不悔,

抚摸爱的琴弦为你弹奏这一回,

如痴如醉真情似流水,

一封家书落下相思泪……

我的情都是被你陶醉的

我們不知道,为什么林晖爱唱《歌在飞》:我的爱都是为你准备的,我的情都是被你陶醉的……

那晚10点多了,龙岩分指挥部会议室,“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活动小结,谈得正酣。每周,他们都要安排一天,与少数民族“亲戚”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大家交流着住亲的各种见闻,那是一种闻所未闻的经历。

林晖的“亲戚”热合木吐·赛义提,70岁,家住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他患有严重的骨质增生,腿脚不利索;妻子患有高血压病;两个女儿,大女儿已嫁到1500多公里外的喀什,小女儿卡的日牙·热合木吐还在念高中;一家人全靠每月不足千元的土地出租金过日子。热合木吐·赛义提曾申请低保。因为当时受一些因素影响,未能得到解决,就与当地干部发生口角;女儿也对镇村干部有了看法,觉得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林晖与他家结成亲戚后,深入了解情况,觉得他们一家符合低保申请条件,和镇村两级干部沟通后,重新评议了他们的低保申请,确定其为低保对象。这样,他们一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林晖还把一次举办活动时抽到的一台彩电转赠给他们,让他们一家也能看上了电视。

虽然每月有土地出租金和低保费,但热合木吐·赛义提一家的日子仍然不宽裕。家里缺人手,就打算让卡的日牙·热合木吐高中毕业后回家帮助干活。懂事、孝顺的女儿,虽然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但还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准备回家帮忙。得悉这一情况后,林晖几次上门做通他们夫妇俩的思想工作,说服他们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要让孩子继续上学。他还给卡的日牙·热合木吐买了钢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并在笔记本上写下“金榜题名”四个字,激励她高考取得好成绩。卡的日牙·热合木吐深怀感激,学习更为刻苦,终于考上乌鲁木齐轻工学院。上了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又是一笔庞大的开支,林晖力所能及地资助了部分学费,为她介绍了勤工俭学岗位,又与社会爱心人士、团县委等部门联系,帮助解决学费问题。为表谢意,暑假期间,卡的日牙·热合木吐亲自做了两个馕送给林晖叔叔品尝。

结亲戚贵在真心。起初,热合木吐·赛义提以为干部上门结亲戚是“走走形式”,心存隔阂,不敢掏心窝子。林晖带上睡袋,住了进去,与老人促膝谈心,多次带上援疆医生,给他们一家检查身体,送医送药;而且每次看望,都带上大米、面粉、食用油等,有时还帮他们翻修鸡圈、羊圈,整理菜畦,传授种养技能。劳作之余,林晖还进厨房做饭,洗菜炒菜。他说,我们一起下厨,女主人就教我做拉条子,她做的拉条子特别好吃。这样,我一次次去,亲情就渐渐浓了起来。

“我看他院子大,就想利用起来,给他买了鸡苗、菜苗,一起翻地,种菜,要让他们意识到,幸福生活得靠自己的双手干。”林晖说,我们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真切感受到了我们真诚的心,把我们当成了自家人。林晖趁热打铁,鼓励他们通过种养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有空时,林晖还鼓励、指导老人学习汉语,把习总书记看望少数民族同胞的照片及《新疆历史故事》《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书籍送给他们。

一枝一叶总关情。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热合木吐·赛义提一家对林晖感情深了。每每林晖来,夫妇俩都会热情、急切地到门外迎接。从林晖身上,这家维吾尔族人充分感受到暖人心肠的民族团结一家亲。

这天,我们与林晖一道来到这位“亲戚”家,看见他们建起了新房,家中铺上了新地毯。餐桌上的大幅照片,是林晖与他们全家的合影,他们的笑容是那么舒心、灿烂。在客厅里,我们发现了老人学习普通话的作业本,翻开,里面是一遍遍用普通话写的“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等句子。

一次林晖回福建半个月,再去看望的时候,老人家拄着拐杖,三步并作两步地迎了出来。他说,老百姓是很朴实的,关键看我们,用了真情真心,就会化解隔阂。民族一家亲,让干部沉下去,是个非常好的工作载体。“亲戚”家是用火炉烧煤炭,一次睡到下半夜,火熄了,外面零下20几度。林晖说:“我就一个睡袋,完全能够体验到他们的冷暖,干部真正沉下去,才知道怎样做老百姓的工作。”那次,林晖回龙岩过春节,还接到卡的日牙·热合木吐的微信:“叔叔,妈妈煮好了饺子,等你来吃呢。”

采访期间,我们还听到“草根春晚”的故事——

2019年1月17日春节前夕,林晖参与策划和组织的“闽疆两地一家亲,欢天喜地过大年”迎新春联欢活动,在二十里店村举行。这个村多数是维吾尔族人,过去村民从来没有过春节的概念和习惯。而当天,村民们都喜气洋洋地与援疆干部一起,贴春联、包饺子,迎接红红火火的新一年。品尝“百家饺子宴”后,72名当地“草根明星”,在村文化活动中心表演了12个节目,大合唱《我的祖国》、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京剧《梨花颂》等节目,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台春晚乐欢了天,吸引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人民网记者前去采访,新华社当天网页版报道,在24小时内点击量超过135万次,中央电视台也在晚间新闻进行专题报道,生动地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愿景。

谁用绿色画下你的美

梦里我把月亮摘下送你做宝贝,

那辽阔的豪情打开我心扉,

我的心醉醉梦醉醉,

歌唱你的美……

“援疆,是一次选择,是一段经历,更是一种责任。”这是林晖的援疆心语。至此,我们才深深知道林晖何以爱唱《歌在飞》。

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有一面特别的“笑脸墙”:全村1200多张村民的笑脸,镶刻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九个金光大字中。二十里店村的幸福生活,也由此拉开。

林晖告诉我们:“二十里店是个维吾尔族村,全村有1200多人,是我们省前指和龙岩、宁德两个分指共同打造的闽疆生态文化村。我们办起了‘卫星工厂,就是为当地家庭妇女解决就业,提升收入。当地妇女多不愿抛下家庭出去打工,我们就近就地,牵线搭桥,租赁厂房,引进新疆缘祺纺织公司,开办‘卫星工厂,把工厂办在村里,放在家门口,她们送完小孩再来上班,计件不必按时按点,迟了也不扣工资。生产编织袋,厂家到时来取货,减轻了支出成本,是惠民利民的好事。”

如今的二十里店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泥泞的土路变成了笔直舒适的沥青马路,杂乱荒废的院子开发出各具特色的庭院经济,打馕合作社、生产互助会应有尽有,村民的腰包鼓了,业余生活也有滋有味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了实实在在,摸得着、看得见的实际行动。

2017年3月,林晖被任命为呼图壁县委副书记,分管工业园区和招商引资等工作。他说:“围墙内的事企业自己办、围墙外的事龙岩援疆指挥部帮着办,我们就是要做好援疆落地企业的服务工作,优化亲商、营商环境,引导、扶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

长期以来,在游牧民族文化里,女人的职责就是在家做饭照顾孩子;闭塞的生活环境,封闭的生活观念,让他们从来不知道工作是什么,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林晖来到呼图壁后,一直在苦苦思索,援疆扶贫,不能只靠简单的帮扶,应该变“输血”為“造血”。多方调研和深思熟虑之后,林晖决定借鉴晋江纺织服装行业起步时的做法,建设“卫星工厂”,把车间搬到农牧民家门口。

但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为此,林晖和干部们只有沉下去,从镇村到户,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对接有订单的工厂,积极提供设施和培训,从申请立项到资金政策给予支持。

每年新春过后,林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到每个乡镇组织发动牧民妇女,参加卫星工厂的培训就业。这天他特别高兴,会议室坐满了人,还不断有人闻讯赶来参加动员会。

“卫星工厂”终于在雀尔沟镇西沟村游牧民集中区落户了。首批85位农牧民妇女第一次走出家门,尝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甜头。

40岁的努尔古丽·马哈思有3个孩子,大女儿上了大学。家里住房在几年前的地震中塌了一间,全家只能挤在小屋里,靠丈夫打点零工维持生活。在“卫星工厂”就业后,家庭经济有了起色,努尔古丽觉得人生也变得美丽了。

“卫星工厂”都设在离家3公里内,每天工作6小时,中午可以回家,这样离土不离乡、离家不离村、出家门进厂门。培训期每人每月可领到1500元,就业后工资可达3000元,技术难度较高的缝盘工可拿到4000元。巴提古丽·毛力提在培训期第一次拿到钱,兴奋不已。

林晖说,最自豪的是我们纺织企业的5个“卫星工厂”做起来了,二十里店镇、石梯子乡各1个,雀尔沟镇2个,5个项目实实在在落地了,都是少数民族群众在里面工作。

分指牵头、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互利共赢。林晖说,这是我们的招商引资机制,通过牵线引导,一批批内地优势产业“南雁北飞”,相继涌入,意向投资3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800多个。

新疆华美伟业高新材料公司,位于呼图壁县工业园区化工园,是龙岩援疆分指挥部引进落地的项目之一,由长乐籍留学归国人才陈华水投资创办。公司总投资3.2亿元,占地280亩,主要生产耐火岩棉保温材料。陈华水说,我们福建企业来到这里,遇到问题,都是找龙岩援疆分指挥部帮忙解决,指挥部成了我们企业的“娘家”。我们公司以“做中国名牌,创世界精品”为目标,致力打造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高端外墙保温材料企业,目前年产值3亿元,年创利税1000余万元。

昌吉州中蓝服饰织造有限公司落户呼图壁,是林晖招商引资的又一大手笔。2018年9月,龙岩援疆分指挥部在福建石狮召开呼图壁县招商推介会,中蓝服饰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仕均在招商会上,第一次了解到新疆有个县城叫呼图壁,当时中蓝(福建)集团有限公司正准备在新疆投资纺织服装产业,但投资首选地是南疆地区,而不是呼图壁。林晖知道这一情况后,通过短信、微信、电话,向张仕均介绍呼图壁的投资环境、政策优惠、区位优势、资源特点、历史人文等情况,并一再邀请他赴呼图壁投资考察。在林晖的真情感动下,张仕均带着投资考察团队于9月底来到呼图壁进行实地考察。林晖精心的安排、诚恳的态度和坦诚的交流,给客商展现了呼图壁的良好投资环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8年12月9日中蓝服饰织造有限公司正式与呼图壁县人民政府签约,第一期投资建设6万平方米,用工1200人,投产后年产值达5亿元人民币。项目签约后,林晖又马不停蹄召集工业园区、招商、工商等部门,做好公司注册、厂房装修、员工招聘等服务工作。2019年4月23日中蓝公司首期项目正式竣工试产,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550人的就地就近就业。

在总投资26亿元的新疆缘祺纺织产业园里,由龙岩分指挥部招商引资入驻的汉诚、友诚、卡鑫隆服装公司,也在这里扎下根。友诚纺织投资2亿元、卡鑫隆服饰投资1.2亿元、汉诚服装投资5000万元、天山路通矿业投资5000万元、闽疆木业投资3000万元……一时5家企业正式落地呼图壁县。

福建卡鑫隆服饰公司总经理吴天津是晋江人,他着眼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果断到呼图壁投资,被这里的投资环境所吸引,近期又投资2.2亿元进行二期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汉诚服装公司,也是林晖和队友们于2017年4月引进的企业。当年5月投产,7月首批10万件内衣裤远销乌兹别克斯坦,实现了呼图壁县地产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历史性突破。2017年9月对接卡鑫隆服饰,一期羊毛衫等休闲服系列产品当年12月投产……这一切,被惊叹为“龙岩速度”!

2017年3月,得知晋江商务考察团将飞抵乌鲁木齐,在新疆考察纺织服装发展产业。林晖当即带上指挥部的3名干部,冒着严寒赶赴乌鲁木齐。途中林晖口渴了,才发现车里备用的矿泉水早已冻成冰柱,只好把矿泉水放进腋下捂热,稀释为水解渴。当晚,他们在客商下榻的酒店等到子夜,客商颇为感动,翌日就前往呼图壁考察。就这样,友诚纺织便在呼图壁落地。

“重招商,建平台,转思维。”林晖一次次率呼图壁团队参加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第八届海峡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及福建海丝海博会、鞋博会等活动。搭建新疆与福建龙岩、厦门等商会、协会的交流平台。他带领呼图壁县招商局干部组成的团队,走出天山,10余次赴上海、福建、广东、山东、江苏等地招商引资,成功促成呼图壁县中渠村电商服务站与福建冰狗信息科技公司合作;冰狗公司专为中渠村电商设计了“域见疆山”、“糖糖疆果”等独具新疆风味的品牌。新引进张掖市秸秆生物酶造纸厂投资2亿元,年产5万吨生活用纸项目;博诚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煤炭物流园及活性炭项目等16个,总投资46亿元。新建续建项目25个,总投资23.1亿元。

在呼图壁工业园区采访时,我们恰遇新疆缘祺纺织公司董事长刘清玉。谈及林晖,她无比钦佩地说:“我和林书记交往两年多,我非常感激他,感恩他。他办事干脆利落,一开始就把能帮企业做到的条款摆出来,又让进园客商把要求列出来。对客商的要求,他能帮到的,立即现场拍板解决;对一时无法满足的,他会创造条件尽量争取;实在無法帮到位的,他也会解释清楚。他为人真挚,很有耐心,我们遇到难题,他尽快出面协调。公司的发展,也得到他的多方指导,不少金点子给公司带来了效益。缘祺公司创建4个卫星工厂时,林书记急企业之所急,废寝忘食地忙规划,在用地、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措施、招工、员工培训等方面,给予一系列的关怀和帮助。我们在呼图壁工业园区投建缘祺公司,就像找到娘家,有归宿感。”

目前,该公司年产值可达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人。公司自主品牌产品远销俄罗斯、乌克兰及中亚国家。

我的心飞飞梦飞飞

“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是铭刻在每一位援疆干部心头的座右铭。

从东南沿海的闽西老区,到天山北麓的呼图壁县,林晖牢记组织重托,用信念、激情、担当、责任砥砺初心,为呼图壁的跨越发展和长久治安,贡献龙岩智慧和龙岩力量,谱写援疆乐章,奏响黄钟大吕。初心和大爱,奠成他心中巍然的柱石,是他援疆永恒的星空!

“援疆一批人才,带出一支队伍。”这是林晖在援疆工作打响的品牌特色。

在呼图壁,一走进福建龙岩援疆楼,就能赫然看到墙上“为新疆奉献,为老区争光”十个大字,这是一批批援疆人的心灵之约。

林晖带领龙岩的援疆干部来到这里,带着发展经济,造福一方的使命,更为了一份深情厚谊,在这里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我们能为这方土地留下什么?2018年,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闽疆生态文化村”项目,建设西域香飘打馕农民专业合作社、卫星工厂、“闽疆情”农家乐,一批批可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的产业项目,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林晖说,我们按照80%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80%以上的援疆资金安排到县及以下基层使用的“两个80%”要求,精心谋划、精准发力、精细管理,特别重视事关民生福祉的项目建设。

这天,我们来到宽敞明亮的五工台幼儿园第二分园。蓝天下,粉红、米黄、嫩绿三色的外墙,格外美丽;彩虹般的塑胶跑道、儿童游乐设施,比及城市校园毫无逊色。罗彬园长说,幼儿园是龙岩2017年度的民生援疆项目。4月开工,9月就投入使用了。以前十户村的适龄儿童,都是坐着校车,到10公里外的民办幼儿园上学,现在村民高兴地说:“真是快,好便捷,好漂亮。感谢龙岩援疆干部,让孩子如期就近上学!”最让林晖感动的是,在一次幼儿园与龙岩援疆分指挥部开展的“感恩援疆情、欢乐共成长”活动中,孩子们为援疆干部亲手制作了礼物,在收到礼物的那一刻,林晖的心都被暖化了。“可以看出来,孩子们都很用心。收到孩子们送的礼物,很感动、很幸福,我会一直珍藏着,带回龙岩老家。”林晖说。

呼图壁县融媒体中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1个县级融媒体中心试点县和6个点亮工程之一。2018年3月,福建龙岩电视台在福建龙岩援疆分指挥部的安排下,来到呼图壁县电视台考察。经过双方沟通交流,福建龙岩电视台和呼图壁县电视台初步达成了协作意向,龙岩电视台选派技术骨干到呼图壁进行挂职,并全力帮助呼图壁县实施融媒体中心建设。林晖多次到呼图壁县电视台调研指导,在呼图壁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福建龙岩援疆分指挥部给予300万元资金支持,用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及乡村融媒体文化小站建设。林晖说,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以来,龙岩援疆分指挥部就充分发挥优势,通过资金、项目、人才、智力帮扶等方式,全力推动呼图壁县媒体融合发展。如今,项目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会在这里召开,呼图壁县融媒体中心成了全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一个样板。

此外,呼图壁一中、曲子文化传承基地、北环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兰溪丽璟社区服务中心、园户村镇三工湖回族风情村等龙岩援建项目,也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雀尔沟镇克孜勒塔斯村民文化服务中心、50户特困家庭住房温暖工程建设、70户游牧民定居兴牧工程、城区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也已按期竣工。群众说,这些项目接地气、得民心、暖人心。

“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就是要让各族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为此,林晖经常性开展援疆项目调研,实地查看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了解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从严把好工程质量关。两年多来,龙岩援疆实施的14个援疆项目(工程类项目10个、非工程类项目4个),工程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均达100%;9个民生工程实现100%按期开(复)工;100%完成年度建设计划目标,总投资6830万元。

2018年,福建援疆投资700万元改建二十里店全村29条、10.6公里的巷道,把尘土飞扬的土路,全部按公路四级标准,实施沥青硬化;改善了交通,带动了人流物流。

林晖说,当年热孜古丽以6000元起家,在村口开了个小超市,也开启了她的创业之旅,结束了过去靠种地、养殖的传统谋生路子。

在园户村镇三工湖回族风情村,“金氏古榆农家院”老板娘张秀梅说,过去只有几家“农家乐”。龙岩援疆干部不到半年就把所有主巷道路面硬化,停车场、人行道、绿化、路灯都搞好了,“农家乐”发展到23家,就近就业100多人。

林晖最在乎的,是能够给这片土地留下什么?他说:“仅‘卫星工厂一项,200多人吧,平均收入2000-3000元。产业援疆这一块,是我们龙岩的特色。雀尔沟镇灾后重建新村项目,一幢幢地排开。这是地震灾后安置项目,由龙岩出资220万元给予补助的温暖工程。这些都是硬件,软件呢?还有我们创建的‘爱心病房。”

龙岩专技人才赖卫强在“一家亲”活动住访时,发现亲戚家的孩子行走不便,智障;后来,他发现这样的孩子在呼图壁还有很多。怎么办?林晖说:“我们就开始尝试建设“爱心病房”,从我们的工作经费里抽出一点钱,设立了2个病房,4张床位;来到这里就医的孩子,都有了起色;只要在扶贫建档里的孩子,都能免费住进来。相信我们这一批回去了,下一批的援疆干部能够接着做。”

科技创新、智力开发、人才培养、儿童医疗、职业教育……林晖说,只要群众需要的,我们就去做。目前,龙岩、呼图壁两地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共签订了友好协议9份。我们充分发挥援疆的专技人才优势,进行“一对一”传帮带、专业技术讲座、培训等,帮助呼图壁培育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培养一批“永久牌”人才,夯实呼图壁县发展之基。

两年多来,龙岩援疆专业技术干部人才共诊治各类病人6500余人次、开展各类手术680余例、组织疑难病例讨论220余次;参加教研活动60余次,开设公开课32次,举办讲座培训100余场次,传帮带教育醫疗科技骨干人员29人。

援疆,

是一次选择,

是一段经历,

是一种担当,

更是一种责任。

大风起兮云飞扬,天山北麓绘蓝图。林晖始终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把根深深扎进这片为之奋斗的热土,将爱播撒在美丽的呼河大地。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呼图壁的吉祥和美丽谱写了一曲大爱无疆的交响乐,增添了一抹壮丽的色彩!

猜你喜欢

龙岩援疆
爱情只有悬念
援疆的夜晚
The Application of Hatim and Mason’s Model of Context Analysi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Specific Items
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有效发挥援疆干部作用刍议
小嘎屋
产业援疆到位资金1191.7亿元
全国性社会组织援疆捐赠1.2亿元
科学发展 海西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