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2019-09-10严淑芬王志和

电子商务 2019年6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农产品一带一路

严淑芬 王志和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展开和“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的实施,给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指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存在冷链物流不发达、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农产品知名品牌缺乏、跨境电商信用体系建设薄弱、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建议及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产品;跨境电商;现状;对策

自古以来,“一带一路”经济区是我国对外开展国际农业合作的重要区域。“一带一路”政策为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政治支持。首先,“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对于我国提高农产品质量、创新意识、品牌知名度等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次是有利于我国打破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变得相对容易;三是有利于推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农业经济交流,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发展渠道。从总体上来说,虽然当前“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农产品独有的产品特性,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着我们去研究解决。

1、“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1.1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

根据图1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政策以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持续上升。并且近几年内,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预计2020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占我国进出口总额40%以上。由此可见,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此趋势下,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产品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需求量不断增长。但我国冷库设施建设却略有滞后、供不应求。据统计,我国2018年冷链物流需求量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22.1%,达到了1.8亿吨;冷库总容量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9.70%,达到了5238万吨。但冷链在途运输量只占到了冷链需求总量的50%,所以我国的冷库容量还存在4000万吨左右的缺口。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因此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我国的冷藏保鲜车数量只占到货运汽车的0.3%,而日本的这一比重能达到2.65%左右;我国冷藏运输率为10%至20%,而发达国家冷藏运输率能达到80%至100%;我国蔬菜采摘后的损失率为25%一30%,而发达国家的损失率一般都低于5%。由此可见,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3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框架是由国家、行业、地方、企业、团体五个层级标准组成。我国2017年发布的《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标准》规定了农产品质量、品级规范、安全检测、包装标签、产品要求、贮存保存、运输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这对我国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虽然当前我国制定的农兽药残留标准已基本含盖了我国常用农兽药品种和主要食品农产品种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例如,我国现有农药残留限量只有800多项,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歐盟、日本各有3300项、14.5万项、5万多项,都是我国的数倍或数几十倍。此外,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标龄较大,在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标龄超过十年以上的有36.7%,5-10年左右的占36.4%。由于许多标准没有及时修订,导致多数标准的内容相对过时,不能很好的与国际标准接轨,从而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1.4农产品品牌建设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品牌意识不断加强、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建设日趋成熟、农产品企业品牌建设也在不断发展。据2017年国家工商局统计,我国农产品注册商标数量达到了240多万件,是2008年的4倍;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达到了500多个;“三品一标”数量达到了10.8万个。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农产品注册商标及品牌数量不断增加、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但我国品牌农业体系还不够完善且品牌影响力明显不足。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曾对12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过一项研究,认为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在行业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品牌知名度在消费市场中却很低,被调查的农业龙头企业中有50家的品牌知晓度甚至都不足10%。

1.5跨境电商信用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测算结果显示,目前美国信任体系的覆盖率高达92%,而我国大约只有35%。并且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信用问题较为突出,据阿里研究院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国际站上每年由于信任问题未成交的金额约有200亿美元,并且有64.1%的供应商曾遇到过买家信任问题,每个国内供应商每年会因卖家信用缺失平均失去4.7个订单,平均订单金额约37万美元。由此可见,信用问题带来的风险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

1.6跨境电商人才需求

《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在企业理想人才需求中,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占比分别为65%、35%,并且80%的以上企业都需要有一定操作技能和实训经验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还存在450万左右的人才缺口。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不同于过去的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跨境电商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因此该行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而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正处于发展初期,政府及各院校还没有针对性地培养该行业综合性人才,并且跨境电商行业对人才的平台操作能力和涉外沟通能力要求高,学校偏理论式的教育还达不到市场的需求,因此,企业难以招到满意的人才,跨境电商行业“招工难”的现象一直存在。

2、“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冷链物流不发达

由于农产品的特性对运输环境的要求很高,因此在跨境物流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需要有配套的冷链物流设施及技术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控控制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等。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不完善,我国冷链设施使用尚未达到统一标准;其次,冷库、冷藏车等冷链基础设施供不应求;三是缺乏配送中转站等冷链配套设施,在农产品中转的过程中容易“断链”,全程冷链难实现;四是冷链核心技术落后、温度监控等信息化设备运用不足。因此,我国农产品在跨境运输过程中冷链率过低、“断链”现象严重,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损失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

2.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涉及10多个行政部门,权力分工较细,意见难统一,技术标准交叉现象严重,导致标准管理效率不高、标准相对分散;此外,我国各级标准也是参差不齐,不能相辅相成,甚至有时会相互对立。由于我国大多数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比较落后、标龄较大、内容陈旧、标准涉及范围不全面、缺乏新技术和新领域相关的标准,所以我国农产品标准质量不高,不能很好的与国际标准接轨,导致某些农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质量标准,出口较为困难。并且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成形的与跨境电商相关的农产品进口质量安全标准,所以也无法完全保障跨境平台进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3农产品知名品牌缺乏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企业越来越多,其竞争形势日益严峻。许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越来越重视品牌建设。但由于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定位不明确,无法突出其商品的独特价值,导致农产品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在消费市场中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较少。虽然,我国农产品品牌及商标数量在逐年增加,但由于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起步晚、基础差、重申报轻监管,导致品牌滥用现象严重、品牌质量不高,真正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品牌较少。我国大多数品牌影响力范围较小,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更少。而一些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也会因我国品牌保护机制不足而无法持续保持影响力。品牌缺乏知名度,就会缺乏竞争力,用户对产品的第一意识也会降低,农产品的销售量自然也不会高。

2.4跨境电商信用体系建设薄弱

跨境电商平台交易存在跨境物流、关税、支付、外汇兑换等方面的风险,并且平台常有虚假信息、侵犯知识产权、售后服务延迟、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出现,很大程度上会限制跨境交易的进行。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交易主体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买卖双方难以对对方的信用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需要建立一定的信用安全体系来维护买卖双方的权益。但我国跨境电商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较晚且不完善,信用安全体系建设及相关机制要比美国及欧盟等国家要滞后很多,同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跨境交易双方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影响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2.5农产品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短缺

跨境电子商务是门交叉性学科,农产品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除了要同时具备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英语、跨境平台操作和运营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对农产品行业及其国内外市场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招聘时,绝大多数跨境电商公司都会优先选择复合型人才而非单一专业的人才。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该行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但目前我国各高校相关人才培养方式和体制都比较落后、缺乏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因此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且我国跨境电商专业培训机构数量少且专业化程度低,人才市场和相关教育部门快速响应机制不灵活,人才输出滞后。导致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极度短缺,供不应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3.1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当前在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市场中,生鲜农产品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应用,进一步完善冷流物流体系建设。我国政府要建立统一的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标准。此外,还要加强冷库、冷藏车、交通道路、中转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产品跨境运输的各环节有效链接,保证冷链物流不“断链”。冷链物流科技企业可以加强对冷链物流技术和农产品预冷、冷藏、信息管理等高端设备的创新和研发,通过建立冷链物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对农产品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及农产品途中的温度控制进行动态监控,从而实现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的备案和追溯,提高农产品全程冷链率。

3.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标准制度管理

由于我国某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标龄过大,内容已经不适用,所以相关部门应尽快清理那些已过时的标准,把国家、行业、地方等各级标准进行统一,利用新技术,制定一批可实用并且能与国际标准相匹配的行业标准和生产规程。同时有关部门有必要研制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境电商农产品进口标准为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此外,政府部门应完善农产品标准制修订管方法及相干制度、优化农产品标准管理机制、对全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加强标准制修订方面的跟踪检查,并对标准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3.3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为扩大跨境电商平台农产品出口、使中国农产品品牌占据一定的国际市场。政府要加强农产品品牌监管、加大对企业农产品品牌的保護力度及政策扶持。农产品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工艺、优化个性化包装设计等,来提高农产品档次、释放品牌潜力;其次,企业要对自身产品及企业进行精准品牌定位,深入挖掘产品的传统文化特征,强化农产品品牌特色,创造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知名品牌。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展会、广告、搜索引擎等多种营销渠道,来宣传展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提高企业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3.4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跨境电商交易环境

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与跨境电商企业诚信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违法行为进行司法处理;其次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基于真实数据的跨境电商平台信用评价体系,监管和规范跨境电商平台及企业的交易行为;三是要有效落实跨境电商平台责任,通过技术手段避免跨境电商平台商家刷信用的行为,加大对刷信用商家的处罚力度;四是充分发挥信用约束的激励作用,要求买卖双方实行实名注册,加强信用信息公开,加大对诚信主体的激励力度;五是提高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商品检查力度,工商部门等必须要进行随机抽检和常态化检查,并向公众公布检测结果。

3.5加强农产品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支撑资源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要想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商,就必须加强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我国政府可以积极进行市场人才需求研究,制定高校农产品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及相应的培训标准。同时我国可以加强一些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来全面提高跨境电商的专业教育水平。学校可以成立一些与农产品跨境电商相关的专业,根据市场需要设置相关课程,从源头对人才各方面进行定制化培养。跨境电商企业可以与当地大学合作,加强学校实践操作方面的培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共同培育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此外,企业还可以与一些第三方培训机构合作,对现有的电子商务或者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进行全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有关农产品跨境电商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贾树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05):5-6.

[2]王志和.“一带一路”倡议下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构建及路径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9(05):73-75.

[3]吴俊红.“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7(07):115-116.

[4]丁珏.“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系统优化分析[J].经济论坛,2017(10):33-36.

[5]狄昌婭,竺杏月.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困境与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7(02):90-92.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农产品一带一路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