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感恩教育因素

2019-09-10曾秀瑛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5期
关键词:赏析课文思想

曾秀瑛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内容极其丰富,它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发挥主导作用,自觉地挖掘每篇课文思想教育因素,把感恩教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寓道于文,因文解道,因文悟道,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使感恩教育收到实效。

关键词:引导;赏析;对话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羊跪乳,鸦反哺”之类的古训不少人耳熟能详。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能力十分有限,但从,让小学生从小就有“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问题,而目的和任务问题的核心又是语文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问题。即古人称之为“文”与“道”的关系问题。而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形神兼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感恩内容,是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体现。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才能使学生“因文悟到”,“因道解文”,达到“教文育人”的目的。而要达到教文育人的目的,有賴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和学生的实际,努力挖掘其中的“教文”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受教育者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把感恩教育寓于语文知识教学和思想内容的理解之中

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直接反映思想,思想和语言密不可分。语文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学会感恩。为此,教师首先要注意引导,达到陶冶,使学生受到教育。如在教《詹天佑》一文时,一开始我就紧紧抓住一个“杰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著名”“有名”等词之后,我简要介绍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京张铁路沿线的恶劣条件,使学生体会到,一个“杰出”,表达了詹天佑的爱国深情。这是从关键词语入手,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为学生领会课文,接受熏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我们感恩,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詹天佑这样的杰出爱国之士的付出,中华民族才得于生生不息,日益强大。

其次是抓好阅读,引导学生从语言材料中挖掘文章的灵魂,使之受到教育。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人肺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催人泪下。而在中国近代史中,无数革命先辈振臂疾呼,如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陈毅同志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及毛泽东主席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此等革命先辈,为追求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促进中华民族的振兴,百折不挠,赴汤蹈火,浴血奋战,其不朽业绩,光照千秋。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社会和祖国给予我们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我们感恩前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就是语文学科无以伦比的感恩优势,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材料理解蕴含其中的思想意义和道德意义,使之在熏陶感染中得到净化和提高。

二、在赏析重点句子中渗透感恩教育

语文教材中节选的文章,一般都有较强的思想性。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句子是表情达意、帮助学生知理晓意的基本单位。许多词语深刻的思想内涵只有在句子中才能确切表达,因此,抓住与课文思想教育内容联系紧密的重点句进行赏析,对渗透感恩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大自然是奇妙的、伟大的,它时时帶给人们震撼。我们感恩自然,追求大自然的和谐。《望天门山》中,“天门中断楚山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把巍峨险峻的天门山,汹涌浩荡的江水的雄伟气势,展现在人们眼前。巴金在《海上日出》为我们描绘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大自然赐于我们清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资源。感恩世间万物,我们就会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会在生活中勇于担当,主动发展,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三、有机联系实际,点燃学生感恩的火花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语文学科有着优越的感恩因素,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唤起并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认识自我,陶冶感恩情怀。五年级语文下册《体育课》一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虽然教学目标没有明确提出感恩教育的要求,但在教学中,教师能抓住这个渗透点,引导学生逐渐感受母亲的伟大,说出对母亲的爱,实际上就是一种感恩教育。在讲述中,我引导学生把写母亲的句段读一读,让动情的语言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涅利太瘦弱了……”,“他的母亲默地望着他,眼中满是爱怜。”“母亲拥抱着儿子,焦急地问……”“涅利的母亲快乐得不得了,……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从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母亲那患得患失的举动背后蕴含的母爱。学生通过反复读,反复感受,从而充分体验到母与子之间的情感,并被伟大的母爱所感动,认识到父母为抚养我们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劳苦,更懂得要尊重、关心长辈,并明白了感恩需要用心体会,懂得感恩不必惊天动地,只需一句问侯,一声呼唤,一丝感慨,一朵小花,一张贺卡,就能将一份浓浓的深情深嵌孩子心中,把感恩之心落实到行动中去。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内容极其丰富,它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发挥主导作用,自觉地挖掘每篇课文思想教育因素,多朗读,多体味,多思索,把感恩教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寓道于文,因文解道,因文悟道,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使感恩教育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班主任工作与感恩教育》张丹 《科学咨询》 2016.04.26

[2]  《如何让探究性学习走进语文教学》孙秀红 《读与写(上、下旬)》2016.10.05

猜你喜欢

赏析课文思想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端午节的来历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背课文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阿吾(一首)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