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色蚕豆

2019-09-10梁永刚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豆粒细沙一颗颗

梁永刚

豆类的家族中,蚕豆当属别称最多的一种,又名胡豆、南豆、佛豆、竖豆、仙豆、罗汉豆、兰花豆、野豌豆等。翻阅历史典籍会发现,蚕豆每一个别称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譬如,胡豆一名的来历与张骞出使西域相关,宋代李昉等编纂的《太平御览》称:“张骞使外国,得胡豆种归”。至于为何叫做蚕豆,顾名思义肯定与蚕有关。民间的解释是,蚕豆在寒露时节下种,翌年春蚕吐丝时成熟,故名“蚕豆”。元代农学家王祯关于蚕豆名字由来的说法,和民间广为流传的解释大同小异,他在《农书》中说:“蚕时始熟,故名。蚕豆,百谷之先,最为先登,蒸煮皆可便食,是用接新,代饭充饱。”而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却持不同看法,他在《食物本草》中认为“豆荚状如老蚕,故名”。关于对蚕豆的描述,清代吴其浚可谓生动传神:“夫其植根冬雪,落實春风,点瑿为花,与麦争场,高岂藏雉,同葚共熟,候恰登蚕,嫩者供烹,老者杂饭,干之为粉,之为果。”

旧时的乡间,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蚕豆。不像黄豆、绿豆大面积种植,仅在田间地头或者房前屋后见缝插针种上一小片,收获后让家人尝尝鲜。从地里采摘回来一篮子带荚的蚕豆,剥开肥厚而绿暗翠绿的豆荚,两到四个浅绿如碧玉的豆粒静卧在里面,犹如熟睡的婴儿一般,再剥开豆粒外面的绿衣,圆润温软不胜娇羞的蚕瓣就出来了,粒粒饱满,碧绿生青,嫩得一掐一股水,让人心生怜爱。乡间吃蚕豆,讲究的是赶早不赶晚。越早,蚕豆越鲜嫩,口感越好。将新采摘的带荚蚕豆放入锅中煮,是乡间最常见的吃法。当然,不是用清水煮,要在水中加入花椒、八角、茴香等大料,先大火后小火,待锅中的水基本沥干时,五香面蚕豆也就煮成了。乡村孩童们的想象力总是出奇地丰富,煮熟的蚕豆除了大饱口福外,还用针线一颗颗串成一大串,挂在脖颈上充当项链,女孩戴,男娃也戴。不过,蚕豆项链是戴不了多长时间的,三五孩童在村舍街巷间追逐玩耍,往往新鲜劲儿一过,就会把一颗颗熟蚕豆捋下来扔进小馋嘴吃了。

在蚕豆的诸多吃法中,油炸蚕豆最好吃,嚼起来嘎嘣脆,吃起来满嘴香,但在过去,乡人却很少炸着吃,油是奢侈品,庄户人家不年不节是舍不得过油锅的。等蚕豆过了时令,风晒得干硬,颜色也绿中泛红,乡人谓之“老蚕豆”。炒老蚕豆也是一种不错的吃法,铁锅内放些细沙,待沙炒热之后,放入蚕豆翻炒,先是蚕豆扁扁的身体慢慢变圆,随后就会听到“噼噼啪啪”的爆裂声,一个个隐匿在细沙之中的蚕豆,在高温的炙烤下裂开了口子。找来一个草筛子,筛去沙子,仅留蚕豆,一屋子都氤氲着浓郁的焦香。孩童们嘴馋,牙口也好,焦香的蚕豆是他们的最爱,抓一个扔到嘴里,咯蹦一声,翻嚼两下吐出皮,满口香脆。

新鲜的蚕豆可做百样菜,或清炒或煲汤,亦煮亦烩,柔嫩味美,翠软鲜香。譬如,蒜香蚕豆就是一道做法简单却味道鲜美的菜肴,先是把蒜瓣拍碎后放入油中爆炒,然后倒进适量青蚕豆,翻炒至豆皮起皱,倒入葱花、盐,翻炒些时便可出炉。这道菜属于烹饪中的干煸之法,做出来的蚕豆外边焦里头嫩,劲道还有嚼头;皮是咸的,但里面却因为没有浸入过多的盐而味道清淡,吃起来一股清新的乡野气息溢于齿唇之间。

猜你喜欢

豆粒细沙一颗颗
月亮的种子
捡拾豆粒的少年
石榴
张掖大沙河
雨和伞
家乡的细沙羊尾
豆包里的新年愿望
站在水中
找不同
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