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乡村普通高中通俗唱法教学

2019-09-10丘雨生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策略

丘雨生

摘 要:随着我国农村高中音乐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当今的音乐教师越来越注重音乐唱法的教学。尤其是唱法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模式,唱法在进行整体训练开展过程当中,需要运用多种技巧才能够更好地积累表演经验。而伴随着当今我国唱法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针对通俗唱法进行研究,本文就通俗唱法及其教学策略进行仔细分析。

关键词:高中音乐;通俗唱法;策略

唱法实际上来源于意大利,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初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音乐教育并不发达,因此,唱法当时并不受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随着农村音乐教育事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唱法的技术和应用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通俗唱法实际上来源于欧美,也是近几年在我国开始兴起。因此有相关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将唱法和通俗唱法结合教学。

一、通俗唱法概述

(一)通俗唱法缘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不断迈进,各个国家的文化开始进行融合,尤其伴随当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和不同的文化涌入我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人们对精神追求和艺术追求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艺术的创新和标新立异。通俗唱法正是在这种趋势和形式下诞生。

(二)通俗唱法内涵。唱法含义指的是唱歌的方法,而通俗唱法指的就是唱法在发展过程中另一种动态表述,同样也是唱法和通俗唱法的一种技术融合。在唱法与通俗唱法共同发展阶段,两种唱法产生了融合趋势,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两种唱法在共同发展过程当中产生了艺术对撞,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的艺术源泉。

(三)通俗唱法延伸。通俗唱法发展过程当中,其主要发展依据还是基于唱法和通俗唱法的理论基础,在发展过程当中,结合唱法特点和通俗唱法特点来进行唱法创新。在通俗唱法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其自身也出现了很多延伸艺术。有越来越多的歌手愿意通过唱法和通俗唱法将通俗音乐进行改编,创造出全新的音乐元素。

二、通俗唱法的审美观念

(一)运用科學的发声方法。歌唱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种手段,良好的歌唱表演是建立在发声基础之上的一种音乐效果。而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歌声阐述感情、表达美感的重要前提。科学的发声方法一般分为四种,第一,脖子梗,实际上是歌手演唱过程当中的一种动态。第二,喉管撑,指的就是打开喉咙,保证歌唱过程中能产生胸腔共鸣。第三,气息抗,其主要含义指的就是运用气息来调整歌曲的节奏和演唱的速度。第四,声音绷,主要指的就是歌手在进行演唱过程中声音要拥有张力。

(二)音乐当中时尚元素的呈现。通俗唱法的产生,实际上就是人们对音乐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样,它也是人们个性彰显的重要具体艺术表现,通俗唱法在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唱法与通俗化结合。相关专业学者通过科学的发声体系研究之后,将通俗化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唱法和通俗唱法在进行演唱过程当中都拥有独特的音乐美感。当两者唱法结合时能够将更多的时尚元素融合到音乐当中,呈现给观众全新的审美体验。

三、高中音乐通俗唱法的教学策略

(一)气息

声乐课堂上,教师强调最多的就是气息。多数的歌唱问题都与气息密切相关。气息的好与坏决定了一个演唱者完成歌曲质量的高与低,一副再好的嗓子,没有稳定、持久的气息作为支撑,也无法将美妙的音色展示出来。好的嗓子是天生的,但良好的气息则需要后天的训练,这就需要学习科学的发声技巧。

当呼吸与歌唱情感、演唱风格相结合时,便具有了独特性。说话时,我们不会考虑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呼吸,因为我们在说话时是无意识状态下的呼吸。而歌唱时的情况则不同,演唱者要在旋律休止或歌词、乐句等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换气,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进行呼吸。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吸气时,小腹松开,使气息充盈腹腔,但不要有僵硬感,胸腔、肩膀不上提;呼气时,小腹自然向内收缩,横膈膜保持控制气息,胸腔不塌陷。和演唱结合密切的两种呼吸方法是快吸慢呼和快吸快呼。快吸慢呼可采用“s”音训练法,从而获得稳定、持久的气息;快吸快呼可采用“狗喘气”训练法或结合喊唱训练法,使腹部肌肉灵活有弹性,能支持快节奏歌曲的演唱和有爆发力的高音技巧。

(二)咬字

有人说,通俗歌曲演唱就是“美化了的说话”“音乐状态下的说话”,这都表明通俗唱法强调自然、松弛地咬字。通俗歌曲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多以接近生活、真情实感的诉说为主,这就要求演唱者吐字清晰,但并非咬文嚼字,而是随着旋律线条的变化有感情地诉说出来。

汉语按韵母发音口型分为四呼:开、齐、嘬、合。开口音(a、o、e)最容易找到打开口腔的歌唱状态;齐口音(i)相对容易找到较明亮的声音位置和抬笑肌的状态,但i为闭口音,需要在演唱时适当打开口腔;比较难唱的是嘬口音(ü)和合口音(u),当唱到这两种母音时,我们需要把腔体的状态仍然想象成演唱开口音时的状态,保持笑肌和声音的位置,切不可像说话一样将口腔空间缩得过窄和脸部、下巴下拉。

(三)声音

通俗唱法追求真声演唱,以达到真实、自然的音色。真声,是指声带的主体振动,也就是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多数的通俗歌曲以及每首歌曲中的大部分声音都是运用真声演绎。这取决于通俗唱法追求个性化的音色,不管是低声的倾诉或暴力的嘶吼,不同歌手的真声音色都有不一样的声音质感和魅力。

在实际演唱教学中,真声教学是通俗演唱的基础训练,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决定在适当的时间增加假声、混声的声音训练以及相对应的歌曲演唱。常会有学生在课堂上问:这句应该用真声还是混声?笔者认为这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要根据该学生的音域条件决定。可能相同的一个乐句,有的学生可以完全用真声演唱,有的学生却需要运用真声到混声的过渡技巧。其实只要声音顺畅、情感到位就可以了。

(四)听觉

通俗演唱的学习除了教师的言传身教外,更多的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听”中感受和领悟。“模仿”这一学习方法对于通俗演唱的学生非常重要。如果在一首歌中,你能模仿到原唱的80%,那么就已经很棒了。拿到一首新的歌曲,必须要细致听、反复听。学会唱一首歌仅仅是听的初级阶段。要从听歌中,模仿到原唱的声音运用、强弱处理、层次变化等多个方面。笔者已经演唱过多年的作品,仍然要在每一次表演或比赛前,反复听原唱,再运用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做进一步处理。

声乐学习难于其他乐器学习的原因在于,你需要区分传递出来的声音和内耳传到大脑中的声音的不同。而通俗演唱的歌者还要熟悉通过音响传递出来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借助录音设备认识自己的真实声音,有条件的最好找到专业的通俗唱法教师学习专业的演唱技巧,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正确的内心听觉。

结语

本文就高中音乐通俗唱法及其学习方法进行仔细分析,在分析过程当中详细介绍了唱法的来源和通俗唱法的发展。要想能够更好地对通俗唱法进行学习,作为高中生一定要仔细了解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发展背景,勤加练习,多学习音乐知识,扩展眼界,加深理解。希望通过本文分析能够推动高中音乐通俗唱法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秋灵.浅析通俗唱法的舞台表演特点[J].戏剧之家,2016(24):83-84.

[2]夏建军.试论通俗唱法中美声唱法基本功的重要性[J].经贸实践,2016(24):190+195.

[3]曹海.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与技巧探析[J].大众文艺,2015(08):150.

猜你喜欢

高中音乐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