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为你量身定制

2019-09-10王君陈晓东司艳平魏志强

快乐作文(7.8年级) 2019年3期
关键词:王君志强草原

王君 陈晓东 司艳平 魏志强

只要取法得当,写作能力亦可从优秀走向卓越。

王君:大家好!我们的聊作文又与大家见面啦!上次我们聊的话题是 “如何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概括交流了孩子们形成写作风格的几种途径。这一期我们结合清澜山学校写作优秀生李旻翀的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为优秀生量身定制提升计划,让孩子们在初中这个生命拔节的时候,汲取精神食粮,长成他们理想中的模样。

晓东:李旻翀是一个爱好写作的学生。我们先来欣赏他的两篇代表性的作文,然后以较高的要求来评价衡量,明确优点,指出不足,让他进一步明确写作方向——

内蒙古游记

清澜山学校 李旻翀

从北京开车出发,经过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内蒙古。

一进入内蒙古,大片的草原就映入眼帘,风吹得一株株草在山坡上婀娜摇摆,连成了一片。苍茫的大地和低矮的丘陵上,除了鲜绿,还是鲜绿。

内蒙古无边无际的草原是浩瀚宏阔,连绵不断。连绵不断的草原在天空之下伸展着,带着沟壑的小草坡伏在草原上,霏霏的雨丝,笼成一片朦胧的烟雾,为草原增添了一份神秘。

待雨后天晴,草原上稀稀落落的牛马,慢慢悠悠地走来走去,时不时低下头去啃几口饱含汁水的嫩草,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它们瞥见有车经过,抬起头来瞪大眼睛望着我们,尾巴像鞭子一样驱赶着身边的蚊虫。

天空如一匹铺开的蓝色的画布,包围着我们,白云肆意地在画布上渲染艺术的神采,偶尔有小鸟掠过,在天空中留下一道身影。

大大小小形色各异的蒙古包慵懒地点缀在草原上,身前是牛羊,背后是蓝天,这悠闲的生活着实令人羡慕。时不时会看见穿着长袍,背着干粮,别着奶茶瓶子的牧人在草原上飞驰。累了就躺在草原稀疏的树荫下发一会儿呆,眼神洞穿树影,看到的是蓝天,张开手掌,撑开手指,阳光从指缝间穿过,落到地上,印出一片光斑。

内蒙古的公路上是没有车的。

一路飞驰,仿佛偌大的天地间只有我们几个人。把手伸出窗外,感受指尖与风的亲密接触,草原上强劲的风灌进车子里,发丝扬起来,荡在空中。路和天是连在一起的,无论走多远,它们始终不变。草连着路,如地毯一般绵延地铺到天边,看不到尽头。傍晚,橙红的落日向草原的生灵洒下最后一道光芒,染红了整个天际,为苍穹抹上一层迷人的色彩。

有时候会碰上一些体格庞大的牛馬横穿马路,慢腾腾地,安详地,鼻子里一阵一阵地喘着粗气,时不时嘶鸣一声,仿佛盼到了前方大片的青草。在它们的地盘上,不管它们走多慢,都要耐心地等待。心里急是没有办法的,这些草原的神灵容不得你侵犯,只有客客气气地等它们从这一端走到另一端,方可继续前行。

凛冽的风丝毫不能阻止草原神灵的步伐,它们随遇而安,逐草而居,惬意又舒适。在它们的世界里,一切皆是单纯而善良的,铜铃大的眼睛里常常闪着光芒,修长的睫毛盖过了世间肮脏的污秽,迈开坚定的步伐,向着它们心中的希望前进。

再凛冽的风,也有停歇的时候。当朦胧的内蒙古大地上没有风时,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每一根嫩绿的草芽都在阳光温暖的照射下舒展筋骨,清晨的草尖上还会挂着几滴极小的露珠,坠下来,落到泥土里,湿润了一片土,也湿润了草原人的心……

王君:旻翀的文字有一种书卷气,比如“一路飞驰,仿佛偌大的天地间只有我们几个人。把手伸出窗外,感受指尖与风的亲密接触” 两句,有几分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影子,景与情结合,相得益彰。今天我们主要是给旻翀把脉,通过这篇文章,看看旻翀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

志强:旻翀的确称得上是一名写作优秀生,语言表现力很强。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我个人认为旻翀的作文有时候语言过于啰唆,他需要在语言的简洁上多下功夫。比如开篇第一句话“从北京开车出发,经过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内蒙古”就不够简洁。既然是从北京开车时出发,那与下面的“经过五个小时的车程”有所重复,直接就可以写成“经过五个小时”,这样表意更明确。作文不是比谁的字数多,而是比在有限的字数内谁的表现力更强。

艳平:志强说到简洁,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明威,他在写作的时候,用了一种方法,使得自己的文字特别简洁。据说他在写作的时候,是单腿站着,这样就迫使他用最精短的文字完成自己的创作,天长日久,就形成了简洁洗练的语言特点。

王君:写景的文字,离不开人的参与。人与景如何合二为一,才能突出景物烘托的情境,展示“我”的意图和思想,也需要细致考量。

“待雨后天晴,草原上稀稀落落的牛马,慢慢悠悠地走来走去,时不时低下头去啃几口饱含汁水的嫩草,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它们瞥见有车经过,抬起头来瞪大眼睛望着我们,尾巴像鞭子一样驱赶着身边的蚊虫。”

这段主要写了牛马们的与世无争与悠闲自得。为了突出这种情态与思想,我建议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可以改成:

“我们的车从它们的身边经过,它们连头也不抬,依旧悠闲地吃着它们的草。那一刻我深深地意识到,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而我们只是暂时造访的远客。”

今年夏天自驾去西藏游玩的时候,我真真切切地见过这样的情致,那里的牲畜不怕人,不怕车,天地之间它们最大。

离别

清澜山学校 李旻翀

离别,这是一个多么感性的词啊,它的存在,决定你的心,是否还在。

“小山湾绿草如茵。草丛间点缀着碎金似的小黄花。雪白的蝴蝶在花间草丛安详地翩翩飞舞。那棵杜梨树依然绿荫如伞;没有成熟的青果在树叶间闪着翡翠般的光泽。山后,松涛发出一阵阵深沉的吼喊……他听见远方海在呼啸。在那巨大的呼啸声中,他听见了一串银铃似的笑声。笑声在远去,在消失……朦胧的泪眼中,只有金色的阳光照耀着这个永恒的,静悄悄的小山湾……指针没有在那一时刻停留。时间继续走向前去,永远也不再返回到它经过的地方了……”

——《平凡的世界》

有人常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但又有几人能够在离别之后再次相逢?很多人往往分别后就一辈子再也没见过面,就像时间一样,永远向前走,不会有一刻停留。人生亦是如此,分别了,可能就永远也不会回到当初了。

在这两年里,我经历过太多的离别。身边不断有朋友去往国外学习,往往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见一次面。平日玩得要好的,突然间离去,有些猝不及防,心里空空的,有种失去的滋味,用落寞来形容,不为过。

去年匆匆转学,不得已跟从前的老师和同学告别。老师掉下眼泪,同学掉下眼泪,我没有,但心里是难受的,像被堵住了,又像被掏空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狠下心来,忍住,竭力含着泪水强颜欢笑,留下的是深深的眷恋与不舍。但几个月后,再听到他们叫我的名字,一回头,竟然有种形同路人的感觉,只好尴尬地报以微笑。

暑假里教我书法的大师兄,也早已回北京深造,盼望着他寒假能回来团聚,然而却一年未见,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有时候,离别这个词,并不仅仅指离开,而是内心的那种空空的失落感,心,离别了。

前几年,我们在小区里的一帮朋友总会相约着一起去打球。每个星期五,球场里挤满了人。我比他们小,他们也不排挤我,我们会在球场上针锋相对,互喷,也会在场下一起切磋球技。我在小学毕业后去疯狂打球,他们也在紧张的中考前来球场解压,那段时光是最快乐的时光。如今,一年过去了,他们都升到高中,学业重了。当我在星期五晚上兴奋地抱着篮球准时到球场时,只有我一个人,相伴着夜晚的灯光,球场上空荡荡的,只有一阵冷风。

很多时候,聚合离散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

星期天中午,当我打开手机时,又看到一条令人心碎的消息——数学老师辞职。我绝望地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原因后,说了一声“对不起”,叫我好好学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他……巨大的失落感充斥在我的心里,午后的阳光是那么刺眼。有时候,离别就是来得这么突然,没有任何预兆。我怎会想到,星期五早晨他面带微笑地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微笑是惨淡的。自此,在我的生活中,又失去了一位敬重的师长。

凡事都如时间一样,过去了就过去了,前一刻才是最好的时光。待回想时,心早已远去。

王君:旻翀同学的这篇作文让我看到了一个男孩儿的侠骨丹心,他对离别的解读,对离别的认识,柔软而温润,情深而意长。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大家看看如何帮助旻翀来进一步提升?

晓东: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引发了我的共鸣。如果我提出一点建议就是感觉开头引用《平凡的世界》这部分内容太多了,差不多有二百字,感觉有些冗杂,因为引用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要少而精。

我建议把引用部分的“小山湾绿草如茵”这一段完全删掉,这样离别的情感就可以贯通了。

志强: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这样的文章作者往往受感性的支配,缺乏一定的条理性,他与同学、与老师的分别最好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

艳平:旻翀同学有一颗对生活、对人事善于体察的心灵,细腻而深入地体验着一点一滴的情感远离。写作时不能一味地追寻感觉,捕捉感觉,否则就会让文字缺少必要的理性光辉。旻翀同学如能在感性表达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将感觉变为经验,那么文字就会少去轻飘,多出厚重。

王君:我们仔细分析了这两篇文章,对旻翀的写作水平有了一个较为充分的认识,那么他的写作之路还可以朝向哪方?他的写作瓶颈可以从哪些方面突破?他的写作能力如何可持续发展?我们给他提出一些建议吧!

志强:我建议旻翀广泛阅读。九成阅读,一成写作。读的多了,悟的多了,自然就有了写的欲望和写的能力。当学生那颗敏感的心总能为一种新鲜的声音、新鲜的颜色、新鲜的气味而跳动时,他们的笔底才能流淌出思想内容深刻丰富、人物形象独具个性、故事结构跌宕起伏的小小说来。

晓东:我同意志强的观点,阅读是写作的最大秘诀,很多学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旻翀同学也很喜欢阅读,他非常热爱外国文学,读起来如痴如醉。在读书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能针对孩子的个性特长,为他们提供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书单,也许更能助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阅读与写作要想互为双翼,彼此促进,必须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而不能泛泛而读,没有章法。

王君:晓东和志强提出的建议,即为学生列出一个阶梯性书单的想法很好。艳平在引导学生读书上做得很好,你可以具体谈谈书单的内容,然后我们一起进行补充。

艳平: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看,在初中阶段,如果要想帮助学生简化语言、美化语言、净化语言,不妨让孩子们读读《张晓风散文》。张晓风的文字极有灵性,能把生活里的点滴感悟用极为精到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与思想的距离落差,是学生写作中常遇到的问题,读透读精《张晓风散文》,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升语言表现力。

志强: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些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书籍,最初可以读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苏菲的世界》,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儿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这样的书籍容易激发旻翀的阅读兴趣。然后可以向他推荐《培根随笔》以及周国平的一些书籍,培养孩子们的思辨能力。

王君:推荐完书单后,接下来我们要思考怎么指导孩子们读书才能取得最大效果。我觉得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比较法”。俄国小说家邦达列夫说:“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着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想的答案,不由自主地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自己的个人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笑,会哭,会同情,会参与——这里就开始了书的影响。”与书中人物比较,与书中情境比较,在比较里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让自己的心灵趋于成熟。还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文章与名家相同题材的名篇作出比较,比如旻翀写的第一篇文章《草原》,从一名学生的角度来看已经很出色了,但是作为旻翀本人,要想进一步润色,可以找老舍的《草原》,甚至找来碧野的《天山景物记》进行对比阅读,从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思考,在对比中寻找差距。

志强:建议旻翀读书时养成作摘记的习惯,且学会分门别类摘记。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如此。他的創作极为高产,有人认为有一个专门的写作公司为他服务,后来他向记者揭示了谜底。原来在他的书房里像中药铺一样放着许多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是他积累的不同材料。他的高产正来自他的分门别类的积累。

艳平:除了读书,我觉得还可以尝试一题多写,同样一个话题,可以尝试进行不同文体的创作,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从不同方向、不同层面来捕捉自己的写作灵敏度,会清晰有序地厘清写作的要义。

王君:一个学生对写作认识的高度决定着他写作能力的高度,甚至决定着他将来在写作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如今,相当一部分师生对写作水平的认识都仅仅停留在培养读写能力上,认为写作的终极意义就是教学生如何写好考场作文。这样的写作价值观束缚了师生的思想,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写作应该成为学生的自觉与自省,应该成为学生表达的渴望与需求。从旻翀的文字来看,充满了性灵之气,很多文字从心底流出,这样的写作意识要鼓励他继续保持。

志强:我们要经由写作,构建心灵。经由写作,达到一种精神的提升,经由写作而获得幸福的生活。正如被“种”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外部条件限制了他,但是他通过灵魂写作,终于弃绝了那辆悲怆的轮椅,让自己的灵魂在有尊严的高度上飞翔。

王君:我记得潘新和教授指出:“写作使人远离动物而成为真正的人,物质家园的构建有赖于写作,而通过写作建造家园则是人的最终极的本质需求:一个追求自我实现的人,追求知识与创造的人,必将与写作相伴。”我们身为语文老师要有一种担当,不是为了考试而教写作,而是引导学生为了心灵的圆满去写作,以虔敬之心对待写作,这样我们学生的写作才会有大底色,大境界。

同时,优秀也需要量身定制,每个孩子千差万别,需因材施教。鼓励他们多读书,勤思考,有意识地训练思维能力,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制定充满个性色彩的读书、写作计划,摒弃功利,循序渐进,就能让我们的孩子从优秀走向卓越。

猜你喜欢

王君志强草原
讲解《草原图》
志强和淑贞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带给你
芦芽又短
可可托海的草原
漂流记
志强的石
Teachers Sour Over English Training Plan
八贴猛药治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