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井生活

2019-09-10计虹

广西文学 2019年3期

计虹

老小区

在银川,有两处小区我很喜爱。一处唐徕小区,一处紫园小区。

两个小区都比较老旧。砖混结构,朴实略丑的外表。小区面积可不小,占据着银川城热闹地带的大片土地。土地面积大,绿化却不多,进了小区象征性的有点草皮,路旁几棵树,年久了,树冠大而树干粗壮。小区还算中心的地方一般会有个砖砌的花坛,春夏时节很应景的开五颜六色的花,都不高级,一看就是小时候奶奶家院子里长的花,心下立时感觉亲切暖煦。路过的时候忍不住停下来多看两眼,然后像小偷一样,贼眉鼠眼地掐一小朵打碗碗花,三蹦两跳地逃之夭夭,仿佛回到了少年时光。其实,根本没人注意到你,那么大的太阳,院子里的人都在打瞌睡。

小区的外面,有规模不大不小的菜市场,各种新鲜蔬菜瓜果一应俱全。菜市场设有早市,新鲜的蔬菜瓜果论堆卖。有个朋友,单身,很爱逛早市,喜欢拍各种新鲜的蔬菜瓜果,有一天,一个卖菜的大姐,看她拍来拍去,赶紧把自己的菜重新码放整齐,还略喷了水,看着水灵灵的美气。那天她拍的照片果然在朋友圈得到大赞。大姐以为她是记者,把自己也收拾了,央告她给自己拍一张,以后回村里了让家里的老妈妈看看这是大记者拍的。她认真地拍了照片,答应大姐下次给她带照片来,却没忍心告诉大姐她不是记者,她只是个爱逛早市的白领。每次拍完照,她也会拎几堆菜回来,一个人生活,基本吃食堂,灶是很少开的,那菜基本上最后烂了扔掉。

除菜市场是这里的标配外,那沿着小区的一溜码开的营业房就是锦上添花了。银川城里有名的小吃大都在此。唐徕的牛肉馅饼,店面很小,一米见方的大扁铁锅,一次可以烙四个,进了店门,不得已又出来,里面烟熏火燎的,地面上的油粘鞋子。每天只有两大铝盆面,卖完了就收摊。老板精瘦,馅饼的油都让水泥地吸了去。其实馅饼也没多特别,就是热乎乎的那一口酥脆鲜香,要是赶不及吃,拎到单位再吃的时候味道就差很远了。紫园的大馒头,名号很大,“半球馒头”,以前有个很有名的电饭锅牌子就叫“半球”。有人拿老板开涮,说他侵权,老板龇着大牙花子,说,侵啥权嘞,俺的馒头个大得像半个球,和他那个半球有毛个关系。笑话归笑话,老板说得没错,他家的馒头确实大得有半个球,一家三口有一个就够一顿饭了。馒头大,但是很暄腾,偶尔裂几个小缝,显得俏皮,没那么雪白也没那么黑,真正的面粉色,白得一点都不浮夸。赶上刚出锅的时候,你热热地来一个,没觉着吃,一个就下了肚。据说喝酒前来个馒头不会醉,那次正好赶上馒头出锅,我热热地吃了一个,饭桌上的各色菜肴都没有先前的馒头的鲜香,我想这大概就是实打实的粮食的味道,踏实温润绵远。那天我也确实没有喝醉。

营业房里做的营生最多的是烧烤店,渐渐地这里成了烧烤一条街。胖子烧烤、大胡子烧烤、七公烤翅、二黑蛋烧烤……各种花式店名之下有一个与之基本相配的老板。体型肥硕的、满脸大胡子的、喜欢侠士洪七公的整天一身绸缎练功服、小名叫黑蛋、排行老二的……店里的烧烤大同小异,品种都差不多,但各有各的拿手绝活。吃烤翅要去七公,七种口味,“鲜香麻辣甜咸原”,满足你所有的味蕾需要。

羊肉串要去胖子家。胖子怀旧,用铁签子穿小肉肉,一元一串,打苦情牌——小时候的味道。不过,确实好吃,入味,真有小时候的味道。就是,胖子抠得很,肉肉太小,不留神能把铁签子刺溜出火花子来。二黑蛋的辣爆羊头是一绝,羊头个个硕大,肉很足,那俩大眼珠子,直不愣登地看着你,胆小的不敢下筷子。每每都让独好这口的仁兄先咯吱咯吱下了肚。羊头还有一个精华就是羊脑子,吃了补脑,同事里有作家,就专爱吃这个,补来补去的也没见多大成效。提起补脑,想起小时候一件事,去邻居家吃饭,大妈热情,端上来一碗碗热腾腾的爆炒,嘴里叨叨着,来来来,吃啥补啥,你俩都好好念书。大妈,这都是啥?猪脑子、猪心、猪肝。那时候小,没概念,现在想想,补了一堆这玩意,没有被猪油糊了心就不错了,还指望着提高智力吗?

夹在各种烧烤店中的有一家卤肉店和一家瓜子店。卤肉店是汉餐馆,老板娘是个白净的大姐,天天对着卤肉锅,也未见油腻,那手还有些葱白样。她的卤肉据说家传了一锅卤,每次点一点就能让一锅肉香得迷人。基本上不到晌午她家就打烊了,剩下的时光,大姐就在阳光下,静静地看一本书,那书都包着书皮,粉色的,原来是包着一颗少女心啊。卖瓜子的小伙成天在门口筛瓜子,有时候想想小伙子可能是处女座的,每一粒瓜子都要匀称饱满,粒粒皆精品。他家的瓜子比别家贵一些,可个个是好瓜子啊,不像别家的,歪瓜裂枣地混在一起,吃一颗扔两颗,算来算去,还是贵的划算。有个大姐家老公戒烟,不让抽烟就嗑瓜子,一下子嗑上了瘾,一天能嗑一斤。大姐一看吓坏了,烟戒了再嗑出三高来更麻烦。给小伙子诉苦,小伙子给支了个招,买他家那种小而香品种,一点点大的黑瓜子,大姐买回去,过了好多天都不见来,原来她老公嗑了一晚上嗑得嘴酸了嗑了一两,于是气呼呼地把瓜子也戒了。

唐徕和紫园里的住户大都是银川的原住民。两个小区的房屋面积都不大,最小一居室,基本上是二居室,只有为数不多的三居室。这里一部分是当年的棚户改造的拆迁户,一部分是最早的经适房。小区刚建成时,因为它的规模大而颇为壮观。尤其楼的颜色是很扎眼的红,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红,就像彩虹洒落人间。小区里的居民有天然的优越感,從小到大吃商品粮,有粮本的人走到哪都是仰脖鸡一般。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热潮一浪接一浪,这里的原住民大都在国营企业厂子上班,什么灯泡厂、毛巾厂、暖瓶厂、玻璃厂……一个个沾了国营就像中了毒一般分崩离析。这些个优越了大半辈子的人,一下子命运变得风雨飘摇起来,先是发一半工资,后来不发,再后来就下岗了。大多数人学了一辈子的手艺,厂子没了,手艺也跟着废了。那也得活呀。于是这里出了很多练摊的小摊贩,到了晚上就去夜市摆摊,那时候专门设了一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市场,让这些无依无靠的人有个挣钱的地方。有头脑灵活的还发点小财,有那木讷的,就四处给人打工,凭辛苦过日子。还有一些人,本身有点家底,就趁机退休休息。闲着没事,就聚一起打麻将。脑瓜子灵活的,立刻开起了棋牌室,到今天,小区里还是密密的很多棋牌室。里面却多了些年轻人,天天叼支烟,就像上班一样准时。有打得倾家荡产的,有两口子为了谁接孩子在麻将馆大打出手各奔东西的,有突然就倒在麻将桌上一命呜呼的……自古以来,沾了赌通常都没有好结果,可是世人的投机暴富心理往往不由自主地就把自己推上了不归路。

时至今日,小区里居住的老头老太太很多,年轻人都奔花园洋房去了。没人愿意在这个已经略显寒酸逼仄的地方生活。老人家多,那自然广场舞就该火。怪的是,这里的老人并不热衷于此,竟然嫌广场舞闹腾。小区里倒是有一些打太极拳的,而更多的老人家喜欢一大早去逛早市,东走西看地逛那么一段时光,既走路锻炼了,还买了便宜又新鲜的菜。老人们去早市人人都拉个小车,就是那种立白洗衣液买百元赠送的小拉车,通常都是空着去,满载而归,一斤便宜了一毛的萝卜就能让她们拉呱一早上而不知疲倦。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走向纵深,对老旧小区开展了大规模改造。唐徕小区首当其冲,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低层住宅改高层,电梯房方便,还增加了许多套房子满足刚需,可是高层电梯住宅就意味着公摊增大,公摊大了房屋面积就随之增大,打个比方,你以前买个七八十平米的房子,户内面积基本相符,现在买个同样面积的,刨去公摊后,室内面积就剩下四十几平,其余的都在你家门外面,公用。

旧楼拆了,很多人租房住等新房子分下来,可等来了新房子又傻眼了,那面积户户超出了几十平米,超出的部分还是按市场价格算,都是收入有限的人手里哪有多余的钱买呢?还有那楼间距,和以前根本没法比,开发商生生地多匀出一排楼房,遠观小区,密实得让人紧迫。但是找来专业人士测量后竟然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那只能说明之前的房子的楼间距奢侈中透着人性。最后,几经周折,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这些住户总算住进了新房子,也有些老人家在不算漫长的等待中离去了,然而谁的人生没点遗憾呢?

阅海万家

唐徕和紫园两个小区若是银川老旧小区的代表,那么阅海万家可以说是新新小区的领头羊。阅海万家,顾名思义,在阅海边,有万户人家。

不错,阅海万家确是如此。小区属于政府保障性住房,有资格分到房子的一般都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小区从英文字母A排起,一直到G。沿着阅海、正源街、大阅城、大连路一溜排开。最开始,这里只有阅海A、B区,一般最先分到这两个区的都是单位的副科或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基本都是单位的中流砥柱。分房的时候,传言满天飞,关于房价,关于户型,关于质量,关于面积比例分配等,最可怕的传言就是这两个区分配之后,政府就不再建设此类住房了。一开始大家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毕竟那时候房价还没有突然走高,这两个区的位置在当时也并不让人看好,有点偏,周围基本配套设施不全。但是这个传言一出,大家都开始抢着要房子管他偏不偏好不好需要不需要。大抵人的卑劣性就在于此,只要是能占点便宜的,没人会轻易放弃,那时候的阅海万家就像一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最初的阅海万家A、B区,入住率很低,分到这两个区的人基本都有房子,而且他们大都略有职位,也不愿和同事搅在一起,如同婆媳之间,远香近臭的道理一样。最早住在这里的很多都是老年人,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从他们的生活习惯、衣着打扮就能明显地看出这些老人家刚刚进城。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些公务人员是很有孝心的。

随着阅海万家周边学校、交通、购物的日渐发达,生态环境的日新月异,这里渐渐成为银川的高档中心住宅区。围绕小区,建有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倘若在这里拥有一套住房,你就可以安枕无忧,不再为学区上蹿下跳地奔忙。这里还有最美的湖泊——阅海,不过就像洱海,叫海而非海,只是个大湖泊罢了。阅海是活水湖,据说一路连着黄河。因为有阅海,有湖中公园,就有了观景房,挨着湖边的楼盘就是观景房,比之其他楼盘每平米贵三百到五百元不等。打个比方,同事一百一十平米的观景房总价与非观景房一百四十平米的总价一样,因为可以看美景,你就得忍痛少了一间房。然而你是看美景还是多一间房就全凭自己的手气了。抽房是电脑操作,给你二十秒时间,你按了红色按钮就停,电脑屏幕显示停在哪套就是哪套。不按按钮,就听天由命,到时间电脑会自动按停。我在抽房的那一刻,内心紧张局促得像个傻子,第一次有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那种对命运又胆怯又充满期待的感觉,后来回想起来也算是一场妙不可言的经历。人生总得有那么几个阴晴圆缺的时刻才算完美,否则就像一个操场,绕着一个圆,无喜无忧,顺顺溜溜晃完了一辈子。

阅海万家最早的住户经历了一个小区从青涩到成熟的全过程。楼房质量的迥异,也让一些住户饱经折磨。就像我的对门,高层住宅,二楼其实是一楼,所有的下水道都在这里集合,因为土建的时候,下水道少走了一道弯,邻居的卫生间就经常犯恶水,看着满地的秽物,糟心与崩溃是可想而知的,几经周折,最后物业联合建筑方把下水井挖开,重新进行了布管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而中间住户就不停地在经历厨房下水的堵塞问题,尤其是寒冬腊月,家家户户顺管而下的油垢因为冷而冻结在下水管壁上,使得原本算粗的管道日渐变窄,到了做饭的用水高峰期,水流很大很急,到了二层就容易反水。在我出差的日子里,家里也遭遇了这一劫,后来,一个做物业的朋友给我想了一个办法,在下水口加了一个阀门,用的时候再打开,虽然有些麻烦,但是出门在外的时候,心总算可以踏实了,不用担心一推开门看见满地的油垢污水而心生绝望。

小区刚建成时,阅海公园正在修葺,幼儿园、小学、中学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小区因为周边营业房租金贵,而不好出租,没有大型超市、商场、菜市场。住在这里其实是一种煎熬。但是熬着熬着,曙光渐露头角,最终迎来光明时刻。随着入住率的提高,周边的摊贩也多了起来,到了傍晚,这里卖菜的卖水果卖小吃卖花的应有尽有。人间至味莫过于烟火。看着各色各样活色生香的物品,你会觉得活着的美妙就在于挑选和味蕾最亲近的东西。活着,有时候是为迎合而已。

小区周边教育设施日趋完善日趋精尖化。为了上这里的幼儿园,许多家长挤破了头走门路,曾经有朋友就提出要把孩子落到我的名下,被我婉言谢绝了,并非不近人情,就是不想莫名其妙地就背上有几个孩子的名号,好人好事要做,但也得有底线。

最初的两个区在经历了煎熬、寂寞、孤单后,终于迎来了鼎盛时刻。围绕着这两个区,建设了从C区到G区,前期的建设已近完整,后面几个区的入住率空前高涨。尤其是三期建设的F区到G区,分到这部分住房的很多是学校和医院职工,这部分人群中有很多是租房住等着分房,也有年轻人等着用房结婚,所以,房子从开工到建设好,都是被人在翘首以盼。期望越大的时候,失望就会如影随形。这一期住房的户型就成了很多人的心病,我的大学同学的房子在G区,她分到的户型算是这一期最好的,屋内的布局算是周正,唯一让我讶异的是,在她家的厨房我发现了一个隐蔽的门,以为是储藏间,拉开门后,一股冷风扑面,一个黑黢黢深不可测的洞出现,这是什么?电梯井。可能是自己孤陋寡闻,我想不明白的是设计师是用哪一根逆向思维的神经想出这个构造的。同学说,她算好,家里没有小孩子,有小孩子的家里都装了防护网,搞得厨房像微型牢房,不过比起其他户型,这就算完美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的人才能常乐。

阅海商圈

围绕着阅海万家周边做买卖,政府和开发商可是下足了功夫。阅海B区东北边是建发集團开发的大悦城,里面进住的是王府井百货和新百连超。新百连超是本地做得最好的一家商场,几年前不知何故卖给了物美,本地人还是习惯喊新百,新百是新华百货商店的简称。新百在我们眼里就是国企,就是信誉。都说人无信而不立,一家企业更是如此。新百曾经是本地最红火的一家商场,在它最辉煌的时候兼并了银川市几个大型商场,成为第一个连锁商场。周边的内蒙古、陕北、甘肃等地方的人逢年过节来银川购物只认新百,那时候大家都以去新百购物为荣耀。随着新百总店东方红店因大楼租金到期被强行收回改成王府井百货后,新百的辉煌就一去不复返。再后来,万达广场、大阅城、悦海新天地等商家相继开业,新华百货也走入了自身发展的瓶颈期。痛定思痛后,商场还是有了新突破,兼做超市和家电连锁,这两个点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老百姓买家电逛超市还是只认新百,国企就算已经是一个过去式的符号,但是国企的可靠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老百姓心里。国营的东西永远是最好最靠谱的。这或许也是一种对这个国家充满希望与信任的情结体现吧。

王府井百货不如万达广场景气。王府井的货物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有些悠久的味道,较为保守老套,缺乏万达的前卫,紧跟时代。它们共同的做得最好的是餐饮,分布在各个楼层的特色饮食吸引了众多观客。但去了北京的大悦城后,相比之下这里的餐饮受地域限制,很多美食都没有了市场,看着繁华一片到处是餐馆,其实仔细归纳一下还是比较单调乏味,且价格都不菲。

商业开发只是冰山一角,围绕着阅海不断扩张开发的还是商品房。各种高档小区拔地而起,阅海壹号院、滨河壹号、世茂悦海等,小区建设亭台楼阁,绿茵水榭,尽显华贵舒适。受这些小区的追捧,阅海万家因为得天独厚的学区资源而房价飙升,之前让人难受的鸡肋房,现在倒成了香饽饽,搞得一房难求。都说房地产经济是泡沫,国家调控只跌不涨,但是地理位置优越、配套资源齐全的小区国家再怎么控制,只要有需求恐怕也无济于事。有些人在房价没涨的时候把房子以协议书的形式偷偷卖了,保障房不满五年是不允许交易的,而今房价猛涨,竟然有人毁约不卖了,因为私人协议并不受法律保护,买房的人气得心脏病发作住院也无济于事。都说不要用钱去衡量人心,其实,世界上最经不起衡量的就是人心,无论以什么方式。以一种糊涂心待人待世界,不是为他人好,是为了最好地保护自己。很多时候,人常常奢望他人的善良温暖,殊不知,拥心自暖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善待。

从自行车到私家车到摩拜

在过去,一家有一辆自行车就是富贵的标志。一般情况下,都会买那种28式加重车,以凤凰、飞鸽等名牌为最好。这种自行车有横梁,前后都可以坐人、捎东西,轱辘很大,骑得快的男同志一会儿工夫能骑出几里地。看得比自家孩子都宝贝一样的车子,整天擦得锃亮,家家的车子都被主人扛到楼上去,虽说治安有保证,万一有点闪失都够一个家庭喝一壶的。小朋友是绝对不让染指的,顶多按个铃铛,但所有的小孩都基本上经历了掏档、跨梁、上座三步走学会了骑车子,至于什么时候学的,连自己有时候都得摸摸后脑勺想想清楚。后来自行车普及了,家家都有好几辆,丢车子的概率也大大提高了。车棚子就成了必需品。于是,小区里的绿化又少了,盖成了车棚子,看车棚的大爷大妈就成了亲人一样的存在,谁家漏水了大爷会通知,孩子暂时没人带放大妈那,来亲戚了没处去先坐大爷的门房里喝热茶……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年轻人都不愿意骑自行车了,宁可走路坐公交。工资丰厚一点的就打车出行,从最开始的黄色面的到夏利、桑塔纳,出租车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人坐到一车难打的局面。关于坐车留在我脑海里最深切的记忆是在宁夏大学上学的时光,学校在新市区,现在叫西夏区,属于开始建设的新区,地广人稀,车很少,校门口最多的是三轮黄包车,老城区都已经取缔了,这些蹬三轮的就都涌到了新市区。中文系的学生似乎都有些五四情结,每每坐上黄包车,就感觉自己要去革命、去逃离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都不知当时是不是脑子里哪根弦搭错了。

参加工作后没几年就开始流行考驾照,也没想着买车,就跟风一般随着大家一拥而上学车。学车的日子可不比下乡劳动好多少。风吹日晒冷天寒地放下不提,单是操控那已近报废的皮卡车就把人要搞报废了。教练一律的大嗓门,黑脸,给烟就抽,给水就喝,动不动就大呼小叫的感觉天塌了。有个小姑娘练入库,被教练三喊两喊地喊蒙了,倒挡一挂,一脚油门下去冲着墙就去了,所有人都大喊“踩刹车”,小姑娘一个油门轰到底,把墙撞了个窟窿,吓得半天下不了车。后来就不见来练车了。现在有更多的人是驾照轻易就考上了,可是上路却是不敢,这样也好,马路上少一些有本的杀手对于大众的生命安全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拿驾照的人多了,买车的就多了,到了今天,大部分家庭都有了一辆私家车,有的甚至是两辆三辆。我开车上路算是比较顺利的,心理素质还算过硬,虽然到今天技术也是马马虎虎,但基本的驾驶还算过关。有时候开车跑在高速路上,就会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蹲在马路边看绿色的解放牌大卡车,每过去一辆就激动半天,那坐在驾驶室里的司机,无论年纪大小,圆脸窄脸,丑或是俊,在我们幼小的心里都是男神一样的存在。一年到头地碰上一次女司机,那无异于过年奶奶给了一挂鞭炮的兴奋程度,那时候对于整个家族没有一个司机是满心的遗憾和伤心,对于天天就知道让我们读书的大人心里颇有些瞧不起,连个车都不会开还教训人。现在自己开着车到处跑的时候,一点也没了当初的心境,只有母亲有一回坐在我的车上,说了一句,真没想到活着的时候还能坐上女儿开的车。让我对车,对会开车有了些许安慰和骄傲。

私家车泛滥的时候,停车就成了难事。尤其是老旧小区,根本没想到社会会发展到有一天家家有车,小区规划没有车位一说,那就只能见缝插针,到处横七竖八的是车,绿化带是一点点的被侵占,最后就剩了些大树意思一下绿色环境的存在。车多,空气质量下降,为了打赢环保攻坚战,银川这样的三线城市也开始限号出行,单双号一刀切,没有车的日子公交车空前的爆满。早早起来坐免费公交去买菜的老爷爷老奶奶被人劝着回了家。这个时候从大城市传过来的摩拜单车大受欢迎,马路上橘黄色的车轮呼呼生风,我有一次也刷了一辆,崭新的车子骑不出小时候的感觉,两条腿不停地蹬,半天走了几米,人累得够呛不见出活。索性扔下自行车,走路去都比骑车快些。

一段时间,整个城市到处是橘黄色、黄色的自行車,开始大家都图新鲜方便,使用率还挺高,到后来,车子的性能实在不行,大家宁肯步行也不再骑车。车子一下子成了城市的垃圾,本来鲜艳的黄给城市增添了生气,后来东倒西歪、四仰八叉的堆成一堆成了工人们最难清理的垃圾。前几日有个从海南来的朋友,问我,你们这里没有摩拜吗?有啊,满街都是。在哪呢?我愣了愣神,仔细想了一下,确实没有了。以前满街都是小黄车,现在不知被哪一阵风刮得无影无踪了。车子没了,我微信里的押金谁给退呢?

“陈八道”的北京路从市井走向都市

刚转学到银川,这里的马路全是柏油的,又宽又平整,比起县城的土路不知阔气又洋气多少。小小的人儿背着书包,操着一口陕北方言奔跑在路上,从小学跑到了大学。

马路总是在年复一年的休整中,自来水管坏了挖开填上,安装天然气管道再挖开填上,电缆出问题了又挖开填上……不记得哪一条路是安安稳稳地陪着我跑过一年的。日子越来越好,车和人越来越多,当初阔气的马路变得逼仄拥堵,嘈杂不堪。老城区的建设已成定局,对于路的修整仅仅能做的就是稍微拓宽一些,倘若一切推倒重来,那无异于愚公移山。新城区的建设就比较简单,几乎所有的城市,老城区都是拥挤的七扭八拐的,到处是路,到处是人,却又处处无从下脚。

知道吗?要修一条八车道的北京路。在哪修?北京修路关我们啥事。傻子,银川修,新修一条八车道的路,叫“北京路”。八车道,开奥运会吗?以为修跑道呢吧,劳民伤财。对于八车道的北京路,最初的银川人民的认识和我是一样的,但是当时任书记的陈建国来自大省山东,他的眼光是高瞻远瞩的,不理解的群众那时候给他起名“陈八道”,其实是“陈霸道”的谐音。然而当初的霸道成就了今天的银川从市井走向都市,从“北京路”之后,新修了上海路、贺兰山路、大连路等,新区的路最少是八车道,还有十车道,即便如此,到了今天,上下班高峰期,路上还是会拥堵不堪。

随着宽阔的道路一并建设的是道路周边的亮化工程。沿着路边,路灯的样式中式的西式的五花八门,不同的路不同样式的路灯为城市增添了别样的风情。沿路的楼房也进行了灯带美化装饰。每当夜晚来临时,万家灯火映照苍穹,到处是温暖的璀璨的灯光,奔走路上的行人,无论白天多么奔波忙碌,疲于奔命,只要看见那远方的灯火,只要想到总有一处灯火在等着自己,就会觉得这人间值得,这市井生活可爱至极。

责任编辑   韦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