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图像事件的伦理困境及其对策探究

2019-09-10乔楠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闻伦理

乔楠

摘要:图像在新闻事件的生产与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频频发生的图像失范现象也正冲击着新闻道德伦理,严重影响了网络与现实的安定与发展。本文试通过对“图像事件”概念、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失范背后的原因,希望能就“图像事件”的探究,对其中的负面效应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图像事件;新闻伦理;视觉传播

所谓“图像事件”,就是以图像作为主要媒介形式进行传播的事件,它携带着可视化讯号先天的生动和立体,为新闻增添不少吸引力,图像相较于文字更具交互性与共享性,在传播速度和效力上亦有增强。且图像的记录与在场是较之其他媒介更有说服力的原因,受众普遍认为图片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当一篇新闻配有图片时,往往让许多人认为“这就是事实”。

然而,“当魔鬼把制作雕像、图像和各种其他类似事物的匠人引进世界时,对虚假之神和魔鬼的崇拜就立刻紧紧地迷惑住了世人的视线”,德尔图良就曾在《论偶像崇拜》中对“视觉化浪潮”表示过担忧。当新媒体使图像得到空前解放,图像事件中的伦理问题也接踵而来。

新闻配发图片原是为了充实新闻内容,增强信息可信度,但纵观从国内到国外,从个人到专业组织,虚假、色情、暴力等现象频频出现。这些缺乏专业道德的媒體顺势推动了“示范”效应,降低了社会文化道德水准,其所造成的舆论事件时常让受众陷入困顿和迷茫,民众开始怀疑媒体的公信力,这必然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个人道德水平与媒介素养良莠不齐。新媒体时代,用户既是受众又是传者,他们任意发布信息,而图像对网民的要求就更低了,所以,几乎每个网民都能促进图像事件的传播,同时也可在图像传播中制造问题。二是技术的赋权与滥用。网络传播中便利的技术支持,让图像极易被复制、更改,媒介技术为视觉图像传播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因使用不当引发问题。三是“眼球经济”下的商业驱动。目前我国媒体实行的是“自负盈亏”的商业化发展道路,这一背景下,媒体需要“眼球”,因为可以间接转化为收益,故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媒体不惜以虚假、低俗内容充斥版面,以暴力、血腥的图像作为噱头,为的就是赢得这场战役。四是制度与监管的相对滞后。各国政府对互联网内容的管控大致是与本国现行的媒介政策、政治环境相一致的,我国由于缺乏统一的新闻相关基本法,因此落实到具体部门时,则显得苍白无力:“多头管理”、相互冲突、行业管理与内容管理的脱节、用传统媒体的管理制度“硬套”新媒体等时有发生。此外,对于图像传播的管理有时存在只“堵”不“疏”的弊病,当出现违法问题时多采用行政手段进行控制,而在预防阶段则稍有欠缺。

首先,培养受众自律意识,提高受众的媒介素质是关键。在这方面一些国家已走在前面很多年。在英美等国,中小学开设了“媒介教育”“网络素养教育”等课程,让孩子们在接触互联网时就顺势学习互联网的基本道德要求。而在新加坡,当地政府则成立了“互联网家长顾问组”,由政府出资,通过培训班等形式,让家长指导孩子安全上网,使成人和青少年的网德水平共同提高。其次,提高媒体的职业道德。媒体被称为“社会公器”,这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角色和任务,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引导舆论正确走向是新时代传媒应该思考和坚守的原则。再者,完善法律与行政制度是有效保证。对于许多不能约束自身的主体和行为而言,需要使用强制性的新闻他律突出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使其真正对图像传播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明确的规范和禁止。在行政监管手段上,政府各职能部门应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治理网络,从图像的生产到传播进行全程监控、严格审核,科学、合理地落实到各个环节上。最后,技术监管是推进图像传播更好发展的又一有力武器。比如敏感信息“过滤技术”“URL地址列表法”等都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网络监管手段。

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图像越来越成为媒介生活所不能缺少的资源,然而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它的传播环境、传播语态、媒介条件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此形势下所引起的新闻伦理问题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找准问题根源,目标明确,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新闻图像得以健康、绿色传播,使图像真正成为新闻传播中的有力工具,助力新时代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伦理
功利主义与康德主义视角下新闻报道的伦理难题
新闻的道德性和新闻伦理的基本问题
新媒体传播中的新闻伦理问题研究
媒介逼视现象的新闻伦理分析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媒介伦理失范探析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的新问题
论张季鸾新闻伦理思想